手机版
1 1 1

《红色印记》第74集:荒原上的干打垒

微信扫一扫 ×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配音演员孟令军,我讲述的文物是上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工人建造“干打垒”时用的工具。这套工具由手拉钻、铁拐尺、圆规组成,现存于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是国家一级文物。

图为上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建造“干打垒”时用的工具

  所谓“干打垒”,其实就是东北地区以前常见的一种土房子,除了门窗和房檩需要用少量木材外,墙体全部用泥土夯实垒起来。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的副馆长关颖说,当年大庆的石油工人们就是用这样的工具,在大荒原上用榔头一下一下砸出了30万平方米的住房。

  关颖:当时建30万平米的“干打垒”,我们只用了不到900万元,如果这些“干打垒”用砖瓦结构去建设,大概需要6000万。在国家经济建设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为国家节省了半个多亿的资金。

图为“干打垒”内部还原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1959年9月26日,随着一股油流从位于松辽盆地北部的“松基三井”喷涌而出,一个世界级特大型陆上砂岩油田诞生了。当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夕,所以油田所在的大同镇被更名为大庆,新发现的油田也由此命名为大庆油田。转年二月,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的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序幕。

  

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

  会战得到全国各方的大力支援,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人组成近4万人的石油大军,挺进东北松嫩平原。王进喜曾回忆说,1960年3月,从玉门到大庆,他是“带着一股子气”去的。

  王进喜:有些外国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硬说我们国家是“贫油国”,我们听到就生气,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肯定有油。1960年,一听见大庆这个油田,我们就很高兴。大家就想,一下子到了大庆一锤头砸出个井来,想有油出来。

1960年4月29日,大庆石油会战万人誓师大会在萨尔图广场召开

  不过,六十年代初的大庆,只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荒原,几百平方公里内渺无人烟,时不时还能蹿出几只野狼。几万人从全国四面八方集中到这里,“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物资和后勤保障严重不足。

  王进喜:到了大庆困难确实很多。没有房子、没有锅,就是这么个情况下,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油田早日拿下来!

  陈列馆副馆长关颖说,会战初期,石油工人们就睡在草窝窝、地窨子和临时搭建的帐篷、木板房里,裹着棉衣,瑟瑟发冷。

  关颖:冬天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40多度。钻井工人或者是采油工人身上会有很多冰,他们走路前都是用木棍在身上敲,把冰敲掉了,才能行走,自然条件是非常艰苦的。

  必须要解决住房这个挠头的大问题。石油会战的主战场萨尔图区地处高寒地区,冻土层厚达2米。在经过实地调研后,时任会战指挥部工委书记的余秋里等同志决定,借鉴当地老乡建“干打垒”的经验,就地取材。

  关颖:当地当时有几十户老百姓,他们住的就是“干打垒”的房子,就类似这种泥草材料的建筑。

没有住房,会战职工自己动手建干打垒

  建造“干打垒”的材料相对简单,只需要羊草、芦苇、泥土和木材。大庆地区植被茂盛,但是唯独缺乏木材,而盛产木料的大、小兴安岭距离大庆足足有几百公里,山路不便、交通不畅。大庆油田派出了专啃“硬骨头”的十三车队。

  大庆油田历史陈列纪念馆办公室主任 张彬:当时(他们)深入大、小兴安岭深山老林,走的都是悬崖边,叫“鬼见愁”的那种山路。经过非常曲折的一段经历,终于把木材拉到大庆,解决了建“干打垒”的燃眉之急。

  几个月后材料齐全,油田内掀起了建“干打垒”的热潮。曾经亲历那段岁月的油田职工孟凡星说,当时,上至部长下到普通工人,上班夺油搞会战,下班盖“干打垒”再会战。

  孟凡星:那时候是一片火热的场景啊!当时能有一半的人都出来干“干打垒”了,6月份的时候正式成立了大庆油田“干打垒”指挥部,一共有15个“干打垒”建设基地。

油田内掀起了建“干打垒”的热潮

  在石油工人的劳动号子声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30万平方米的“干打垒”建成了,荒原出现了灿如繁星般的村落,袅袅的炊烟升上蓝天,让石油人在这片大油田中扎下了根。

  “夜晚,远处近处的采油井上,升起万点灯火,宛如天上的繁星;低矮的职工宿舍里,简朴的俱乐部里,不时传出阵阵欢乐的革命歌声,在沉寂的夜空中回荡。到过延安的同志们,看着眼前的一切,怎么能不联想起当年闪亮在延水河边的窑洞灯火?”

  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生产的第一列车原油从东油库发出,驶向锦西石油五厂。首车原油外运,标志着大庆石油会战初战告捷,大庆油田的原油汇入了祖国石油工业的大动脉。

  持续3年多的石油会战,累计生产原油1166.2万吨,占全国同期原油产量的51.3%,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面貌。1966年2月,王进喜在全国工业交通会议上激动地说:

  王进喜:大庆油田,是党的大庆油田,全国人民的大庆油田。我们国家有一个大庆,还仅仅是不够啊,要艰苦奋斗一辈子,要当一辈子老黄牛!

  “铁人”王进喜用身体制服井喷,保住了油井和钻机。在大庆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进喜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时光穿越荒原大地,六十多年过去了,“干打垒”记录了一代又一代代石油人的奋斗足迹,也见证着大庆油田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2020年,大庆油田完成国内原油产量3000多万吨,生产天然气46亿多立方米,实现了“十连增”。大庆的成绩和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孟凡蕊:我是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讲解员孟凡蕊,今年29岁。虽然“干打垒”随着油田的发展,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干打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一直留存在大庆石油人的心中,时刻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遇到困难不等不靠不绕道,勇于迎接和挑战。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28日 06:59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