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新时代优秀县委书记风采丨“赶考”书记——记内蒙古兴安盟人大工委副主任、突泉县委书记屈振年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屈振年(左)到太平乡前山村调研“牧业再造突泉”肉牛产业发展工作。

  “秉持赶考意识,传承工匠精神。”担任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委书记之初,屈振年在一次全委会上许下承诺,将带领突泉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勇往直前,顺势而动,精益求精,力争高分。

  五年多来,他没有忘记承诺,从未停下脚步,带领干部群众实干苦干,实现了突泉的步步蜕变: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财政收入实现了翻一番目标,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屈书记对每项工作都抱着赶考心态,一往无前,高标准严要求从不将就。”这是许多党员干部共同的评价。

脱贫之考

清根见底创新实干,交出高分答卷

  突泉地处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多地少,干旱少雨,资源禀赋差,交通不便利,2015年全县贫困发生率为9.24%,146个贫困村一穷二白。迎战脱贫攻坚这场时代大考,屈振年意志坚定:必须打赢、必须全力以赴。

  然而,脱贫攻坚初期,有些干部态度不坚决、工作不扎实;有些工作反复推进却反复出现同类问题,问题排查不彻底、整改不到位。“身上病多不好查,干脆来个全身体检。”屈振年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扭转一些干部对脱贫任务不上心、不用心的态度,并在2018年连续开展危房改造、安全用水、产业扶贫等10项系列行动。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难以推进的问题,屈振年带着相关职能部门到现场排查,确定解决办法,将问题逐个击破。为了抓实成效,屈振年建立起督查考核机制,让月度排名靠后的3个村或单位在会上表态亮相、红脸出汗,督促后进跟紧步伐。

  立体式扫描,让问题清根见底,也让乡镇干部抓铁有痕。张旭东当年是宝石镇党委书记,宝石镇是全县最偏远、条件最差的乡镇,繁重的脱贫任务和有限的干部力量,让他时刻绷紧弦拉满弓,“那年增添了许多白发”。

  为了让更多精锐力量充实到脱贫攻坚一线,屈振年提出“逢上必下”,把机关的精兵强将派往驻村工作队,并公开招录“扶贫专干”,为他们提供“三支一扶”同等待遇,为基层注入能干事、想干事的新鲜血液。

  专项行动压茬推进,干部尽锐出战,2018年突泉脱贫攻坚工作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屈振年没有满足于现状,继续筹划如何让不宽裕的扶贫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经受考验。我们突泉基础薄弱资金有限,要把兜里的‘救命钱’管好用准,让群众稳定长久地脱贫。”

  一次走访中,屈振年发现一名贫困户想卖了扶贫牛买电动车,并声称隔壁村有3户卖了扶贫牲畜,自己不是特例。屈振年只好和他算起养牛账,告诉他卖牛挣钱是一次性的,养牛下犊一头就能卖万八千块,每年都不愁没钱花,才把贫困户劝住。

  这件事给屈振年敲响了警钟。贫困户把扶贫牲畜卖掉后增收怎么办?没有劳动能力或半劳动力贫困户的到户资金资产如何发挥作用?如何避免扶贫资产流失、让资金能长久使用?会议酝酿后,屈振年决定启动扶贫资产规范化管理工作,交由县扶贫办组建专班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不让“救命钱”变成“零花钱”。

  当时,扶贫资产管理在全国都存在制度空白,突泉只能边做边试、边试边改,梳理2014年以来每笔扶贫资金资产的使用方向和受益人,发放确权书,并建立三级监管体系和五项防风险制度,确保到户资产不被变卖,变卖也要买回来。同时建立扶贫管理公司,将没有劳动能力或半劳动力贫困户的到户资金集中起来,在乡镇推荐、县扶贫办审核评估后,确定代为运营的企业和合作社,每年经营收益按合同约定给贫困户分红。

  制度执行不久,就有了不同的声音。一家奶牛养殖场老板向屈振年大倒苦水:“扶贫资产的合作管得太严了!我们不但要把厂房和奶牛全部抵押上,还得设共管账户,接受干部驻企监管和第三方评估。”屈振年扛住压力:“不是信不过企业,这是必要的程序,过不了‘安检’,肯定上不了‘飞机’!”运营第一年,有的企业以尚未盈利为由不分红,屈振年不断推进制度的完善,建立退出和惩罚机制,全力保障扶贫资产不缩水、不流失、能生钱。

  “扶贫工作红线多,绿线少,很多工作摸着石头过河,在扶贫资产管理方面敢于突破制度空白,探索合法合规有效的办法,需要县委书记的担当作为。”分管扶贫工作的突泉县政协主席关立春肯定道。

  运行三年多来,企业和贫困户都从中尝到了甜头。内蒙古聚美恒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淑辉对此深有感触:“当年500万扶贫资金的注入给了我扩大规模的机会,这几年驻企干部不仅在经营管理上提供许多宝贵意见,还帮助我们把财务账管理得更加清晰专业,我们每年都能稳定给贫困户分红。”

  杜尔基镇红光村村民孙占山已年过古稀,因病致贫后干不了重活。在包联“亲戚”屈振年的协调下,孙占山成为“股东”,每年能从企业分红2000元以上,加上家中发展的庭院经济,一年收入过万不成问题。

  如今,突泉县已形成扶贫资产15.998亿元,公司化运营资产6.37亿元,众多龙头企业每年分红超过4500万元。“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两项荣誉,成为突泉脱贫答卷上最闪亮的成绩。突泉县扶贫办主任屈彤年自豪地说:“五级书记抓脱贫,县委书记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屈书记很好地担起了这份责任,不仅搞好顶层设计创新干,还能深入一线扎实推动,带领我们拿下‘高分’!”

发展之考

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把“必答题”写出新气象

  太平乡赛银花村村民李喜春近来脸上喜气洋洋。2017年他响应政府号召,用扶贫产业奖补资金和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买了5头母牛,经过三年多发展目前存栏14头牛,年均收入6万到7万元,从贫困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

  突泉是农业县,但耕地面积不到隔壁两个旗的1/3,种植方面的发展已经触顶。发展之考是一县“父母官”的必答题,为了调整农业结构,改变“一粮独大”的局面,屈振年决定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走访调研中,屈振年发现种养结合户的收入相对稳定,牛市场价格波动小、污染轻,突泉玉米产量高、秸秆资源丰富,于是他把目光锁定在养牛上,提出“牧业再造突泉”的发展思路,带领突泉走“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的发展道路,力争在2025年实现牛存栏数50万头、农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为了让老百姓养牛没有后顾之忧,屈振年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策体系:创立低息牛贷款,推出牛保险,搭建畜牧120平台,组织产业指导员送技到户,定期上门做好牲畜防疫,培育本土企业建成配套产业,打造集养殖、改良技术、防疫、屠宰、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让“人均一头牛,吃穿不用愁;人均两头牛,买车又住楼;人均三头牛,小康富流油”的养牛经飞入千家万户,全县牛存栏从2017年底的2.7万头发展到目前的16.52万头,带动2.2万农户户均年增收1.6万元左右。

  “大爷,家里的玉米秸秆可以做牛饲料,牛粪可以做肥料发展庭院经济,种养结合低成本高收入,一头牛净利润5000元以上没问题。”每次到李喜春家,屈振年都拉着他念叨不停。如今,李喜春搞起种养结合,在院里养牛种玉米,还买了秸秆颗粒器粉化饲料,预计今年底能实现牛存栏20头,收入超过10万元。“屈书记这路子选对了!养牛越养越有奔头!”李喜春笑得合不拢嘴。

  “新发展理念是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突泉地表资源有限、地下资源贫乏,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造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结合突泉实际,屈振年坚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布局循环经济。

  在突泉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里,一条蛇纹岩综合利用中试项目生产线投产运营,这是个“十年磨一剑”、填补全国技术空白的财税支撑性项目,标志着涉及矿产开发、建材生产、精密铸造等多领域、全链条、产值可达百亿的镁产业扬帆起航。

  突泉县蛇纹岩矿产含量高,仅1号矿储量就达14亿吨。早在屈振年任常委副县长分管工业期间,他就开始谋划蛇纹岩的表层综合开发,反对外商提出的深层破坏性开发。2015年11月任县委书记后,他继续加快开发步伐,亲自到北航争取研发合作,游说本地企业投资,搭建产学研一体化项目。

  “屈书记很有战略眼光,蛇纹岩综合开发既能创造高产值还不会形成‘三废’,目前我们的技术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以金属镁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正初具规模。”内蒙古凯诚建设有限公司蛇纹岩综合利用项目负责人黄伟兴奋地说。

  为了写好绿色发展的答卷,屈振年把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贯彻融入到城市建设等工作中。他大力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把给水、排水、电力、通信、供热等管线分类入仓,方便了日常维修管护,避免了“马路拉链”现象,实现一次投资、长久利用。针对突泉降水量低的情况,提出下沉式集雨绿化,不仅方便雨天的道路排水,还能让行道树汲取双倍降雨量,节省养护成本。正在实施的平房就地改造项目,为低成本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破解棚改政策性依赖问题探索了全新路径,一些建筑年份较远、功能设施良好的“乡愁式”民居得以修缮保存。

  突泉县工信局局长于枫坦言,有时候会害怕向屈书记汇报工作,因为会被问到一些专业的问题:“屈书记有很多超前、新颖的想法,不搞突击式增产增收,不做过度开发,而是从打基础、管长远的方向谋划。”

  现在的突泉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道路整洁宽敞,绿树成荫,空气质量优化,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几大农业工业园区绕城而建,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慢慢变为产业快速发展、群众安居乐业的现实。

作风之考

以民为本矢志担当,在新时期“赶考”路上勇毅笃行

  去年“七一”前,屈振年到太平乡大青山村走访,看到村部广场上村民们正跳着舞、扭着秧歌,其乐融融。看到屈振年,村民们不约而同地停下来鼓掌,脸上洋溢着笑容。

  “大青山村原本是个上访村,群众提起干部都成见颇深。现在村里变化很大,群众心里敞亮,幸福指数提高,看到县委书记都主动鼓掌了。这掌声是对共产党的认可、是对党的政策的肯定。”屈振年备受感动。

  在突泉工作这些年,屈振年走遍了全县188个行政村,叫得出大部分村支书的名字,始终以“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鞭策着自己和全县党员干部:“新时期党的赶考之路,目标和任务更加深化,但不变的是要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团结带领好党员干部群众勇毅笃行。”

  为了打通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屈振年组织开展“六到村户”工作,全县3800余名机关干部与4.8万常住农户建立定向帮联关系,每月到村举行学习讲堂、志愿服务、文化体育等系列活动,每2个月到户了解养殖情况或需求、送技送教、排查诉求等,传播党的声音,倾听民情民意。

  “要带着感情敲开群众的门。”屈振年在“六到村户”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给党员干部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年轻机关干部提到,现在和帮联户成了半个家人,每次入户前都会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

  今年7月2日,一场大冰雹突袭突泉镇,村民们第一时间把现场视频上传到本村的“党群心连心微信群”,第二天早上8点多,镇党委班子就兵分三路前往各村统计受灾情况,为群众及时送去慰问。“党群心连心真的把党员群众系在了一起。”受灾村民们心里都感到暖烘烘的。

  “不忙就是不作为、没活就是不负责、悠闲就是缺担当。”屈振年不仅自己时刻保持挑重担子、啃硬骨头的韧劲,还充分调动起班子、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让人大、政协充分参与到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中。

  “他把分与合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分工明确人岗相适,让干部各司其职,又善于握指成拳,拧成一股绳。”兴安盟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大义评价屈振年时说。

  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屈振年每天的公文包里装满了各类材料,晚上加班批示完,早上再一一督查办理,每份批示件都写有详细要求或指出具体问题,给出办理时限一盯到底,让相关部门的工作有抓手、有方向、有效率。

  如今的突泉政通人和,产业兴旺,在屈振年的领跑下,奔赴在精耕细作、不甘平庸的“赶考”路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新时代优秀县委书记风采】

【新时代优秀县委书记风采】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9日 11:25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杨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