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中央安排,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党建研究会9日在京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研讨会。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总结和运用10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历史经验,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今天摘要刊发部分大会发言。
——编 者
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指导
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原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虞云耀
回顾我们党的百年历史,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充满生机活力,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辉煌成就,其根本原因和成功密码,就在于始终坚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为指导建设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党建理论。这一理论体系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怎样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两个根本问题展开,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揭示了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党的执政的基本规律,指明了党自我革命的前进方向。
毛泽东思想中的党建理论,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作出了奠基性和开创性贡献。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际紧密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党建理论,进一步科学回答了在执政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怎样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这两个根本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党建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价值起点,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直面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和难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开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境界,也开辟了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新境界。这种新境界,集中体现在十个方面:一是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科学阐明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统一性。二是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布局中,深刻阐明了治党和治国的关系。三是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作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顶层设计。四是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同向发力,同时发力。五是提出在党的各方面建设中党的政治建设是统领,必须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六是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调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七是提出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八是提出全面从严治党重在纪律建设,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九是提出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十是提出党要勇于自我革命,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党建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两个维护”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
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谢春涛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两个维护”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核心,做到“两个维护”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最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里谈五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维护领袖和中央权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消灭私有制的彻底革命,革命任务艰巨,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不可能取得胜利。列宁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二是苏共等政党的教训。在苏共二十八大通过的党章中,取消了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规定。苏共领导人还提出“政治多元主义”,为党内派系和多党制合法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党的领导软弱涣散、党的组织混乱无序,是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重要原因之一。很多西方政党也出现“民主病”,“劣币驱逐良币”,否决政治盛行,决策成本很高,形成派系分化和族群撕裂。
三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探索。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巩固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并明确提出“四个服从”原则。经过延安整风,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七大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七大还把“四个服从”作为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写入党章,强调最根本的是全党服从中央。正是由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国革命才取得辉煌的胜利。
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功实践。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得以确立,并在党的十九大上写入党章。党中央制定修订了一系列党内法规,作出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和要求,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战胜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五是必须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两个维护”是民主集中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很大的优势。习近平同志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中央委员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理应有高度权威。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是广泛发扬民主、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作出的,必须得到切实贯彻执行。“两个维护”在本质上是一体的,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我们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发扬好理论强党的历史经验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 陈 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为新时代进一步坚持和贯彻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提供了新的遵循。
风雨兼程、筚路蓝缕100年,中国共产党经历那样多的磨难,从只有50多名党员的弱小政党,成长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奥秘在哪里?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一路走来,一刻没有离开理论思维,一刻没有离开思想指引,始终坚持理论强党,通过理论的清醒,带动思想上的自觉、行动上的扎实和政治上的坚定。这就叫“思想伟力”。毛泽东同志强调,“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其要义事实上就是“理论强党”。
理论为什么能够强党?理论是怎样强党的?
第一,理论强党,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拥有信仰的力量。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毛泽东同志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感悟真理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就是信仰的力量。夏明翰烈士牺牲前,高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信仰能够在人们心中唤起多么震撼人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理论强党,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拥有实践的力量。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先进的思想总是与非凡的事业相互辉映。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正是靠这个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才体现出非凡的实践能力,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强大起来。在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我们要用真理的光芒照耀前行之路。
第三,理论强党最关键的一招,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毛泽东同志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所谓精神上的主动,就是从实践到理论的创新自觉,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能力。100年来,党始终立足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来指导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强党100年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 辛向阳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年来,我们党一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注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在建党早期,我们党着力壮大党的组织,在大城市中把工人群众组织起来。1928年,党的六大提出党要做艰苦的群众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把关心群众的生活作为党的基本任务。1945年,党的七大鲜明提出将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两个务必”,敲响了防止脱离群众的警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持正确思想路线,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20世纪90年代后,党中央不断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对密切联系群众作出一系列部署,为执政党作风建设指明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开局起步,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着力整治“四风”问题,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环环相扣、深入推进。从坚决正风肃纪到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打虎”“拍蝇”“猎狐”,颁布一系列法规制度,创建常态化巡视巡察机制,有效遏制了党内不正之风的滋长。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领导全国人民共克时艰,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
党的作风建设的经验表明: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优势,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掉这个优势。
第一,必须强化全党的宗旨意识教育。百年来,党的历次集中教育都把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作为重要内容,打牢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基础。为此,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第二,必须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群众路线,不仅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作风。为此,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大力开展调查研究,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第三,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党的性质和宗旨格格不入,会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一贯注意防范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此,要继续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和新表现,做到既治标又治本,着力从理想信念、工作程序、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纠治。
第四,必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百年来,我们党一贯注重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注意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制定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此,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五,必须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百年来,我们党一贯注重健全完善贯彻群众路线的各项制度。为此,要加强分析研判党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注重用改革思路破解顽疾,着力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漏洞,为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全国党建研究会理事、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 刘靖北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我们党百年历史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功实践的总结和升华,是我们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又一标志性重大成果,为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
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要求与历史使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组织建设的规律。党的一大党纲规定了组织建设的基本方向,二大提出建立严密的组织系统,三湾改编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六届六中全会确立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党的七大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等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适应全国执政的需要,在国家机构内建立党组,建立分部分级管理和统一调配干部制度,号召全党为更高的共产党员条件而斗争,着力培养又红又专的各行各业干部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确立人才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等等。党的组织建设的丰富历史经验,为确立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供了深厚滋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组织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极大丰富和发展。比如,鲜明提出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决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优化干部成长路径,大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统筹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人才强国建设;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制度,提高领导班子的专业素养和领导水平,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实践,为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供了坚实实践基础。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既是理论的,也是实践的。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依托坚强组织体系选干部、聚人才,依靠高素质干部和优秀人才强组织、干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要强化系统思维、坚持一体推进,健全组织制度体系,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有效覆盖,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事相宜,建立健全干部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工作体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充足人才支撑。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传承好基层组织建设的百年经验
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所所长 王大广
始终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百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组织建设的丰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重要启示。
——必须坚持保大局、抓落实,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什么时候领会中央精神彻底、贯彻执行有力,什么时候就有战斗力,功能和价值就能更好地彰显。进入新时代,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控,无论是基层治理还是乡村振兴,486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实践证明,重大任务既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在服务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的生动实践中发挥作用、彰显价值。
——必须注重讲政治、强功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百年来,我们党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革命时期强调政治工作是战胜敌人的重大因素,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再到改革开放后强调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持续增强。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彻底扭转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存在的信仰迷失、功能弱化等现象。实践证明,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确保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立场坚定、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
——必须持续打基础、补短板,不断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组织体系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不断优化组织设置,严密组织体系。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群众普遍反映,基层干部“葫芦式”漂在表面的少了,“秤砣式”沉到底层的多了。实践证明,基层组织体系严密与否,是影响党的组织力量强弱的前提性和关键性因素。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根据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不断把“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党的领导“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必须始终重创新、求实效,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质量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命力所在,创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活力源泉所在。百年来,从“支部建在连上”到“支部建在楼上”,从“车间党建”到“云端党建”,从“枫桥经验”到“接诉即办”,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创新中发展,使党的领导呈现出众星拱月、月映万川的生动景象。进入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质量提升为标尺,不断创新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探索有效路径。特别是注重通过制度建设巩固基层党建成果,有力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践证明,党的力量,既取决于数量、规模,更取决于质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通过创新破解难题,牢牢把住质量生命线,确保党始终朝气蓬勃、生机无限。
延伸阅读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