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6岁的徐振明(见图,左三,资料照片)是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离休干部,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原所长。战争年代,他毅然从戎,九死一生,多次荣立战功;转业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抗日英雄杨靖宇守陵。离休后,又动员儿子在陵园工作,继续为英烈守陵。父子两代人默默付出,守护英雄陵墓六十余载。
投身军旅,保家卫国
1942年,年少的徐振明眼看着家乡沦陷,立志要打跑日本侵略者,于是辗转找到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兵培训时,徐振明听教导员说了很多抗日英雄的事迹,发誓要向英雄们学习,保家卫国、抗战到底。
参军不久的徐振明很快拿起枪上了前线。在伏击日军的一场战斗中,他被炮弹炸伤昏迷。苏醒时徐振明发现自己躺在正被抬去后方医院的担架上,这时日寇对八路军开始了疯狂的突围。
徐振明翻身跳下担架,拿起牺牲战友的枪,返回阵地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
1950年,徐振明随38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一线作战长达29个月,参加过“飞虎山阻击战”“松骨峰阻击战”等著名战役。
枪林弹雨中,徐振明身上留下了很多伤疤。徐振明的儿媳阎锡兰说:“以前,我只知道我公公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兵。这些年,我逐渐了解了他的军旅事迹,真正感受到了他身上勇敢与不怕牺牲的精神。”
“想想牺牲的战友,想想杨靖宇将军奋斗的一生。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享福。”1958年,九死一生的徐振明告别了前半生的枪林弹雨,投入到和平年代的又一次坚守。
默默奉献,守护英烈
吉林通化,长白山南麓,浑江东岸,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陵园巍然矗立山冈。陵园内,松柏青青,笔直高大,杨靖宇将军高大戎装铜像挺立在园中。离开部队后,徐振明就在这里为将军守陵几十年。
1958年,营职干部徐振明在通化转业。摆在他面前的有三个职位:招待所所长、福利院院长和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杨靖宇烈士陵园)所长。招待所、福利院待遇好,工作环境好,很抢手。徐振明却决定去陵园,“为英雄守陵我感到光荣。”
徐振明把家安在陵园边上,无论刮风下雨,他都会到陵园巡查,看看屋瓦是否漏雨,看看树木是否倒伏。
陵园刚建成时没有树,也没有花。徐振明带着陵园职工一起挥锄抡镐,植树种花。
“父亲种了多少棵树,真数不清了,但是肯定得有上万棵。”徐振明的儿子徐永军说。
1965年6月,通化雨季,陵园屋顶的琉璃瓦坏了。为修好琉璃瓦,徐振明蹲守半月有余,以诚心感动了北京古建筑队,请回两名瓦匠修缮。经过一周的细致维修,靖宇陵园里的琉璃瓦不仅不再漏水,更添几分美丽。直到今天,即便狂风骤雨,严丝合缝的琉璃瓦再也没漏过雨。
徐振明还想尽一切办法,搜集历史资料和实物。“我父亲那些年坐牛车、坐爬犁,翻山越岭,去了很多地方,收集杨靖宇将军的抗战故事,寻找当年的抗战遗物。记得有一次,他找到一些抗战时的老物件,带回来时别提多高兴了。”徐永军说。
在徐永军的记忆中,父亲不是在陵园忙着,就是在忙着为陵园做事情的路上。“父亲曾经说过,‘我不仅是自己在守陵,也是代表牺牲的战友们为杨将军守陵。我守在这里,感觉自己还跟战友们在一起……’”
薪火相传,践行使命
1982年,徐振明要离休了。他动员儿子徐永军到陵园工作,继续为杨靖宇将军守陵。
离休后,徐振明继续为陵园清扫落叶、清理积雪,还经常给参观的人讲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要时刻记住这些英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徐振明依旧事事在心,在他建议下,陵园周边划出保护区,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保护区内开发建设,有力地保护了陵园周边环境。
徐振明既是英雄的守陵人,也是英雄事迹的宣传者。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牺牲的英雄”。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触动了徐永军,他也深深理解了父亲对杨靖宇将军那份难以割舍的情结。
每天早早来到陵园,徐永军都会把杨靖宇将军铜像擦拭得一尘不染。种植花草,浇灌树木,维护秩序,“继续爱陵、护陵,我责无旁贷。”
英雄守护英雄,英雄传承英雄。徐振明用信念守忠诚,用忠诚铸军魂,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