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在邢家桥社区,没点能耐,当不了书记。
谢兰是个奇迹,不仅当了书记,还当好了书记,还当成了让居民心服口服的好书记。
在社区工作19年,谢兰一直在攻坚闯关,啃下了不少硬骨头:整治夜市、整治菜市场、整治安置房……居民给她起了个外号“整整书记”。谢兰说,这些事情看似“鸡毛蒜皮”,却是社区工作的“千头万绪”,更是居民关心的“急难愁盼”。
啃硬骨头
圆了1422人的“广厦安居”梦
“厨房炒着菜,上面就飘灰下来。”“楼上厕所的水漏到我家吊顶上,我们上厕所,都要打着伞。”“楼上漏到我家,我家又漏到楼下。”……
三年前的邢家桥社区,居民的投诉让谢兰睡不着觉:曾引以为傲的安置新村,怎么渐渐变成满目疮痍的“烂霉楼”的呢?
原来,邢家桥社区有1.1万多人,其中安置房488套、安置户1422人。这些安置房建于1992年,曾是当地居民向往的“新村”。但是30年过去了,房屋漏水、墙体脱落、缺物业管理、生活配套设施差等问题日益严重,群众反映强烈。
看着越来越破旧的小区直着急,谢兰多次向上级争取老旧社区改造项目支持,2017年两江新区将邢家桥社区安置房综合整治列入民生实事。可让谢兰没想到的是,这项民生工程却遭到居民的强烈反对。
“凭啥子整治噻,这么破的房子能改造好吗?”“搞面子工程有啥用?”……担心改造治标不治本的居民占了大多数,大家都希望政府对该片区进行拆迁和补偿。但经评估,这些安置房并非危房,也不具备拆迁条件。
怎么办?谢兰试图给居民们做思想工作,院坝会开了十几场,一场下来至少两三小时,不仅宣讲政策,还要记录、答疑,还被不理解的居民骂,有人甚至直言,“谢二妹,你不会想借改造工程发财吧?”
“这是我从事社区工作以来最难的工作。”不理解的群众中还有看着自己长大的长辈,背地里,谢兰泣不成声。她向居民公开自己的工资单:2566.53元,“钱根本不经居委会账户,大家放心!”
对谢兰来说,她干社区工作确实不图钱。年轻时,她是个“铁豌豆”式的女娃儿,办皮鞋厂、采石场,开大车、跑运输,1995年腰里就别上了大哥大。2002年,经邢家桥社区老书记邓美清引荐,她进入社区服务,当过计生专干、妇女主任,样样干得板正,很快便入了党。2008年在汪家桥社区当书记期间,谢兰挑起重担,带领群众用一个星期完成了盘溪河整治,接着又啃下全市第一例老旧房整治工程。
共产党员哪能就此认输?谢兰冷静下来,再去磨嘴皮子、磨耐力。她将社区工作人员分成三组,对住在安置房的居民进行全覆盖走访;发动社区160多名党员的力量,由他们带头签署承诺书,入户摸底。
老人解释不通就找子女沟通,子女不沟通就找亲朋好友帮忙。居民们担心搞成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治标不治本,那就先做几户样板房,让居民们看看整治的质量和效果究竟怎样。
2018年12月,终于确定了四户作为样板房,率先进行整治,样板房成效获得大家赞赏。2019年,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全年无休,投入16栋27个单元的安置房综合整治工程。到2020年1月下旬,安置房居民搬进了新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买鱼买肉。居民们越发理解了谢兰和她带领的社区一班人。
“谢二妹,你过年也该休息一下了,这一年太辛苦了!”路上遇到的居民对谢兰说。
锻“主心骨”
无围墙社区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2020年1月,就在谢兰排着春节值班表,准备歇口气的时候,一声惊雷落在神州大地——“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
街道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一开完,谢兰迅速将网格党建的“一长四员四组织”,就地转战为“一长六组三队”的防控网络,党组织端口前移,在每个网格上分设十个工作组,对辖区4253户开展拉网式排查,要求两天时间汇报所有排查数据。
这对邢家桥社区来说,困难重重。
社区1.1万多人口中,老年人占比近一半,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五五开”,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混居老旧社区。物业薄弱、协同力量少,这都是疫情来袭时的风险隐患。
让人更为揪心的是,因为地处两江新区的中心地带,邢家桥社区距离重庆规模最大的铁路客运站——重庆火车北站,仅4.3公里。
“老百姓支不支持?有没有足够多的人能在社区值守?”谢兰心里打起了鼓,当时邢家桥社区的工作人员只有14人。
1月24日一大早,谢兰在微信群里发出志愿者“征集令”。不到一分钟,微信群里有了回应,党员孟吉伦回:“随时听从召唤”,接下来,不断有党员回应,“社区给我整了房子,疫情防控我绝不会缩边边。”“我是老邢家桥人,战疫情我必须上!”……不到两小时,邢家桥社区就凝聚起一支120人的志愿者队伍。
大大小小78个出口,没有物业管理。谢兰召集紧急会议决定:以封闭主要路口和设立卡点的形式实行封闭管理,封闭社区64个出口,保留14个卡口出入。一天之内,总长400米的围栏搭建起来,卡点防疫突击队也组建完成。
“老旧小区整治啃下的硬骨头,成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了!”让谢兰欣慰的是,在老旧小区整治工程中,跳出来反对的居民,纷纷主动要求做志愿者,有人加入摸排“侦察班”,有人加入“小二关爱群”,有人加入“婆婆陪聊队”……
“今天是抗疫的第36天,为了犒劳大家,本姑娘要下厨!”50岁的谢兰以“本姑娘”调侃自己,缓解大家的疲惫,在众人的哄笑中,不一会儿,她就捧出了家常鲫鱼、回锅肉等拿手菜。
历经67个日夜,谢兰和同事们连续奋战,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步行超过2万步。一栋栋、一层层、一户户排查,上万次的敲门。五轮排查下来,谢兰心里有了一本“防疫台账”,居民也吃了“定心丸”——
“谢书记和社区的党员就是我们的‘主心骨’。”众志成城,疫情防控期间,200多名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守护住共同的家园。谢兰感慨万分:“疫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刻认识到,只有赢得民心,才能在关键时刻凝聚强大的力量。”
做实干家
用辛苦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她是社区的‘大脑’,辖区地段、居民台账都装在她的心里,要想找哪一户居民的情况,找到书记总能第一时间找到答案。”邢家桥社区党委副书记段成霜,今年1月才调来,在谢兰的帮带下,她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谢兰一度和肺癌抗争着。2018年9月,邢家桥社区正处在收集居民对旧房整治建议的阶段,谢兰就有了心脏狂跳的症状。
医生让她背了一天心脏监测器,最终诊断说是冠心病。她不信,又去照了CT,这一照就照出了问题:肺癌!
“癌没得啥子噻?割了就行了嘛!”住了几天院,她就从西南医院出院了,她跟医生说最近有点忙,过一阵子再来做手术,这一拖就是5个多月。
回到社区后,谢兰就像是忘记了自己的病,带着同事制作了《给居民的一封信》,就开始挨家挨户走访,手机24小时开机接受居民咨询。争分夺秒的数月间,她在解惑答疑中消除了居民的怨气、怒气,又兴致勃勃地带着一拨拨居民参观样板房,并在不断地碰钉子、拔钉子后,开始了第一期整治……
邢家桥社区居委会委员曾余梅,一直把谢兰当做偶像,她记得刚入职的时候,因为一件事与居民发生了正面冲突,谢兰向她传授工作经验:“既然你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保持良好心态服务于民、奉献于民、心系于民。”谢兰的这句话,她记了7年。
在与肺癌抗争的几个月里,老旧小区整治的一期、二期工程相继完工,术后十天谢兰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在各个小区来回奔走的时候,谢兰经历了伤口崩裂,反复愈合不了,她也没掉一滴泪。
2019年的中秋节,搬进新居的居民举办了一场“团圆宴”,谢兰被推到台上发言。“其实好多夜晚都不得瞌睡,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又怕打扰枕边人,自己跑到客厅,擦干了眼泪,又回来睡。”一时间她不知从哪里说起,只想到了那些睡不着觉的夜晚。就在谢兰哽咽着无法继续的时候,时任人和街道党工委书记的蒋兴益和众多群众也红了双眼。
凭借韧劲、巧劲、拧劲、干劲,谢兰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她带领着社区一班人高速运转起来,将老旧社区邢家桥打造成群众的“幸福里”。居民上午说灶台太小了,下午就有工作人员来改尺寸;居民说生活困难,他们就想办法介绍工作……19年来,谢兰和同事们探索了“幸福一生、五心服务”“六桥同治”“三步问需五步工作法”等基层治理创新做法,用苦干实干,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谢兰的眼泪中,有苦,有难,也有乐,盛满一名社区书记为民服务的真心、诚心,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为民谋福祉的初心。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