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
1950年4月底,第十八军先遣部队抵达甘孜。
然而,先遣部队到达甘孜后却没有继续向前。 解放军为了和平,延缓进藏。
图:第十八军先遣部队抵达甘孜
可此时,摄政达扎为首的噶厦另有打算。
收到解放军抵达甘孜的消息,噶厦就开始向昌都增兵。西藏地方武装总兵力更激增到一万七千余人,其中三分之二的兵力布防在昌都、金沙江一线。在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怂恿下,噶厦拒绝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并企图凭借金沙江天险,阻止解放军进藏。
噶厦的态度,使得中共中央不得不考虑采取军事行动,“以战促和”。
深夜,第十八军作战室里,参谋将一份中共中央西南局转来的电报递给了军长张国华。
这份由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下的电报现珍藏于中央档案馆,从这封电报中能够清楚地读出,毛泽东主席对解放昌都的重视:“十月占领昌都,这对于争取西藏政治变化,及明年进军拉萨,是有利的。”同时他还强调:“如我军能于十月占领昌都,有可能促使西藏代表团来京谈判,求得和平解决。”
就在第十八军准备“以战促谈”之时,新任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也下达了一个命令:解散西藏地方民兵。
然而,在西藏地方政府中,和阿沛一样希望和谈的毕竟是少数。面对这一情况中共中央下定决心,实施昌都战役,“以战促谈,以打促和。”
1950年10月6日,张国华指挥进藏部队发起昌都战役。
1950年10月7日,第五十二师师长吴忠亲率部队抢渡。白天西藏地方武装人员,凭借地形优势,居高临下封锁江面。吴忠指示部队,趁夜色过江。
西藏地方武装没想到解放军会在晚上过江,几声枪响过后,岗托解放。
北线战斗第五十二师推进迅速,南线的第五十三师主力也顺利通过巴塘县朱巴龙渡口,向宁静宗而来。
10月11日,在第五十三师临时师部,几位特殊的“客人”出现在第五十三师副政委苗丕一面前。
这几位“客人”身着西藏地方武装制服,是宁静宗守军代表。
他们此番前来所为何事呢?
西藏地方武装的代本相当于团,第九代本有将近500人,可士兵只有212人,家眷人数比士兵还要多。年龄在二十、三十左右的青壮年只占士兵的三分之一,出操时还能看到祖孙三代齐上阵的奇异景象。
此时,第九代本会如何选择呢?
昌都战役发起前,九代本格桑旺堆就收到了第十八军先遣部队发放的宣传材料,使他对中共中央的政策已经有所了解。于是,在1950年10月11日上午,九代本挑选精干的随行人员去找解放军议和。
经过副政委苗丕一等领导的细心工作,10月12日,西藏地方武装第九代本毅然宣布起义,武器装备、人员,如数编入解放军的战斗序列。
第九代本成为了第一支起义的西藏地方武装部队,在以后维护西藏和平统一的工作中,这支藏族部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50年10月12日深夜,第十八军前线指挥部依然灯火通明。张国华命令,“给第五十二师第一五四团发电报,问问他们到哪儿了!”
为切断西藏地方武装返回西藏的路,第五十二师第一五四团和青海骑兵支队,执行千里大迂回任务。时任第五十二师副政委阴法唐和师参谋长李明,带领这支部队执行千里大迂回任务。
雪盲让许多战士睁不开眼睛,但合围的时间不能改变。于是,战士们想了许多土办法对抗雪盲。有的战士撕下一条军装布蒙住双眼;有的战士用蓝墨水把救急包里的纱布染成蓝色,罩在眼睛上;还有的战士剪一撮马尾,用马鬃挡住眼睛,战士们互相搀扶一路前行。
10月16日清晨,第五十二师第一五四团和青海骑兵支队,终于到达类乌齐以北甲桑卡桥。17日,青海骑兵支队一部赶到,夺取类乌齐。
10月18日凌晨,第十八军军长张国华不停抬手看着时间,参谋送来了刚刚收到的电报。电报上写着,“口子被堵上了”,这时张国华悬着的心才放下。
10月24日,战役全部结束,昌都解放。
昌都战役圆满实现了预定的战役目的,完成了中共中央“以战促谈”的第一步,那么西藏地方政府能否选择和谈?一向主张和平的阿沛又会在谈判问题上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