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951年3月,一支即将奔赴朝鲜战场的部队在河北内邱县进行入朝前最后的休整和准备。

  在即将离开祖国开赴前线之际,一位名叫邱少云的战士,请人代笔写下了这样一封家书:“我决心杀敌立功,戴着光荣花回来看你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这封信成为了邱少云人生中最后一封家书。他用生命践行了保家卫国的誓言。

  391高地潜伏任务有何难点?

  1952年10月,邱少云和战士们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拿下391高地。

  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十余千米处,山势狭长孤立,南北两座山峰形若驼峰,是敌人至关重要的前哨阵地。

  当时志愿军们面临着一个棘手难题:敌人在高地部署了一个加强连的兵力,而且从我军阵地到391高地之间有3000米宽的开阔地,是敌军炮火封锁区。

  要想拿下391高地,志愿军们唯有埋伏、缩短攻击距离,方能减少伤亡、确保胜利。

  面对这场凶险的战斗,邱少云义无反顾地提交了请求参战的血书,自愿在敌人炮口下执行潜伏任务,立下了“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的誓言。

  为了拿下391高地,邱少云所在部队是如何来完成潜伏任务的呢?

  在潜伏任务中,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要在距离敌人只有几十米的地方,无声无息地潜伏长达20多个小时,这期间不能有一个人暴露。

  一旦暴露目标,敌人一个炮火覆盖,我们的指战员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没有高度的纪律性和组织性,没有坚强的信念,是不可能取得这场战斗胜利的。

  烈火焚身 他却岿然不动

  1952年10月11日晚上11时,邱少云和战士们一起行军20多千米,悄悄地越过了3000米的缓冲区,于次日凌晨1点钟到达预定的潜伏区。

  邱少云所在的九连是主攻连,埋伏在最接近391高地的山脚处。直到12日上午10时,整个潜伏计划都进行得极为顺利。

  1952年10月12日14时左右,敌人突然对潜伏区试射了烟幕弹,顿时浓烟四起,草丛很快燃烧起来。

  当时,火势迅速蔓延到潜伏在草丛中的邱少云身上,大火吞噬着他的身体。他的脸色猛然一变,一下子身体都绷紧了。

  在邱少云的身后有一条水沟,他只要往后一滚,到水沟里面就可以把火扑灭,而邱少云的选择无比坚定,一声不吭忍受烈火燃烧的痛苦,全身烧焦,唯有两只手没烧焦。

  “因为他太疼了,他把两只手深深地插入到泥土里面。邱少云当时忍受了多大的痛苦,这种痛苦完全超过了人的生理极限。”

——中共党史专家 卢勇

  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他放弃自救,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直至壮烈牺牲,年仅26岁。

  邱少云牺牲后的当晚,潜伏的战士们一跃而起,高喊着“为邱少云报仇”,冲向了391高地。在邱少云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反击部队胜利攻占了391高地。

  邱少云的事迹感染了朝鲜战场上的每一位英雄儿女,也极大地鼓舞着战士们不畏强敌、浴血奋战。

  1952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伟大的战士邱少云》的战地通讯,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从此,邱少云的名字家喻户晓。

  1977年,为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了美术作品展览活动。画家孙国歧根据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受邀创作了油画《邱少云》。

  油画《邱少云》是一幅英雄人物的情景肖像画。

  画面中弥漫着战火硝烟,枯黄的杂草掩映着战士,吞噬着烈士的烈火在燃烧,他的身躯岿然不动。

  画家着力刻画的是邱少云牺牲前的那种坚韧、顽强不屈的表情。邱少云紧咬牙关,紧闭双唇,眉头紧锁,眼睛直视前方。目光的坚毅,是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邱少云右侧脸颊和下巴这一细节尤为突出,显示出面部肌肉的紧绷和扭曲感,汗水从他的太阳穴流淌下来,一种无法言喻的痛苦和沉重呼之欲出。

  他的左手五指深深地插入泥土之中,从小臂上的肌肉和手背上突出的筋骨,可以想见用力之深,意志力之强大。

  在油画《邱少云》中,邱少云的身体呈现出一种匍匐向前的姿势。他右手紧紧握枪,凸显了邱少云烈火焚身时坚韧不拔的意志。

  静态中如何诠释激烈氛围?

  邱少云的身后浓烟滚滚,遮天蔽日。低视平线和狭窄空间的压迫感,使观众对当时邱少云埋伏的环境有切身的感受。

  画家在颜色的运用上也特别讲究。画面前景、中景以黄绿色调为主,色彩偏暖,表现出激烈的情绪。

  而远景表现烟雾和草叶等环境元素,画家则采用了灰、黑等颜色。

  画作营造出动态的效果,也把环境的残酷、气氛的阴霾烘托了出来。整幅画作表现出邱少云为了整体胜利而甘愿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

  孙国歧先生出生于1942年,生前是辽宁画院专职油画家,曾创作了《黎明》等作品。

  为了创作油画《邱少云》,孙国歧阅读了大量介绍邱少云烈士事迹的文字资料。不过,如何能够让观者在一幅静态的画作中深刻感受到英雄精神,是孙国歧一直思考的难题。

  在创作过程中,孙国歧专门找来朋友当模特儿,用手抓木棍等动作,模仿邱少云烈火焚身时手部青筋凸起的状态。

  在创作了十多张草稿之后,孙国歧才定下了样稿。几个月之后,他最终创作完成了油画《邱少云》。

  邱少云烈士的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如今,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第76集团军某合成旅的战士们依旧在艰苦训练,顾全整体、严守纪律、自我牺牲的邱少云的精神,也激励着更多的战士们不畏艰难困苦、保卫祖国、守护和平。

  烈火铸魂,英雄肝胆壮山河。我们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战胜强敌,创造奇迹,就是因为这支人民军队具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正在创造强军兴军新的光辉业绩,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邱少云加入潜伏队伍背后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画作《邱少云》还有哪些绝妙的匠心?

  让我们跟随中共党史专家卢勇、美术评论家吴洪亮一起,了解油画《邱少云》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