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毛泽东以《论持久战》为题发表了演讲。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战局的起伏,“亡国论”和“速胜论”等论调随之出现。对此,毛泽东强调只要全民族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同时,毛泽东还反复提到了游击战的重要性。

  1938年初,日军在攻下山西长治后,企图依托邯长公路,向西继续推进。时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立即决定,以第385旅第769团袭击日军在邯长公路上的重要兵站黎城,以吸引附近的潞城守敌前来支援,并由陈赓所带领的第386旅在途中打一场伏击战,伏击地点就设在神头岭。

  当陈赓一行来到神头岭时发现,邯长公路并不像地图所示从山沟穿过,而是经过一道山梁,公路两侧仅有一些废弃工事可做掩护。

  在这样近的地方设伏,危险重重。

  3月16日凌晨,第385旅第769团的战士们向黎城发起进攻。没过多久,一支日军大部队出现在了公路的一端,然而,就在日军即将进入伏击圈的时候,狡猾的日军派出了一支侦察小队前来探路。

  没有察觉到丝毫异样的日军大部队,放心大胆地向前行军,很快便进入到了八路军的伏击范围。第386旅的战士们突然从公路两边发起近距离的突袭,日军强大的武器装备顿时难以施展。

  这场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下午4时,此战八路军共毙、伤、俘日军1500余人,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

  1939年9月,随着欧洲战事愈演愈烈,深陷中国战争泥潭的日军想要迅速结束中国战事。日军计划攻占南宁,在此建立空军基地,切断中国西南补给线,并威胁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此战,日军派出了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甚至宣称此为中国战事的最后一战。

  不久后,日军攻下南宁,并一路占领了通往内地的交通要地,昆仑关。为此,蒋介石决心收复南宁,而昆仑关便成为了一座志在必夺的军事要塞。

  1939年12月18日这天,在一辆辆坦克车的掩护下,以第五军为主力的中国军队向昆仑关日军阵地发起了总攻,昆仑关几度易手,战事十分胶着。

  眼看昆仑关久攻不下,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内心十分焦急。原来,为了防守昆仑关,日军在四周的山头都建立了坚固的碉堡,形成了对昆仑关的火力覆盖。杜聿明的坦克部队在山地上顿时失去了作用。

  失去了坦克掩护的第五军战士们一个个冲上山头,以血肉之躯向日军碉堡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1939年12月31日,中国军队成功拿下昆仑关,歼灭日军4000余人。此战是中国军队以空、炮、坦、步等军兵种协同配合,对日军攻坚作战的首次重大胜利。

  随着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战场速战速决的企图已然破灭,进攻重心正逐渐地从正面战场移向了敌后战场。

  1941年初,日军突然对冀中地区进行“扫荡”。5月9日这天,大批日军向河北蠡县大曲堤村扑来。正当日军在村中与蠡县三分区区小队战士们展开激烈巷战的时候,村外突然冲进了大批战士,遭到两面夹击的日军很快溃不成军,仓皇突围。

  原来,为了躲避日军的残酷镇压,蠡县的老百姓在地下挖通了连接村内各处的地道。

  有了地道的保护,冀中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日军反复袭扰,地道战的威名很快在抗日战场传扬开来。

  1945年1月,美军观察组艾斯·杜伦上尉来到冀中考察。得到消息的日军突然杀到,时任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高存信命令大家进入地道。

  日军随即向地道里放烟灌水,试图把地道里的人逼出来。高存信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大家阻隔毒烟,把水引走。

  与此同时,战士们依托隐藏在磨盘底下、墙角附近的射击孔展开反击。十几个小时过去了,日军不断伤亡,一无所获的日军不得不匆匆撤离。

  当杜伦平安返回地面后,得知房东大娘为了保护他们被日军砍成了重伤。

  在人民的支援下,八路军在冀中扎下了根,神出鬼没的地道战也让冀中这块战略要地从未被日军完全掌控。

  兵民是胜利之本,这是一场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众志成城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军民也必将迎来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