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缪毅容,1965年9月生,江苏南通人。1988年7月起在解放日报工作,2005年8月任解放日报党政部主任,2013年10月任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
采 访 组:田玉珏 李政
采访日期:2018年1月4日
采访地点:解放日报社
采访组:缪毅容同志,您好!我们知道,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您是市委新闻报道小组成员,参与他的新闻报道工作。请您谈谈习近平同志初到上海给大家留下的印象。
缪毅容:习书记是2007年3月到上海工作的。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对他担任上海市委书记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既期待又非常关注。因为这往往能够体现一位领导同志的工作方法和执政理念。
3月24日,这天是周末,上海召开党政负责干部大会,宣布了中央任命决定,习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此后的公开活动就是3月30日,习书记带领上海市相关领导班子成员参观中共一大、二大会址。这就是他上任伊始在上海的第一次公开亮相。这样的亮相,让人耳目一新,给大家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参观过程中,习书记说道:“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这是上海的骄傲;我们有幸在上海工作,既感到十分光荣、更倍感责任重大。瞻仰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目的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缅怀党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进一步激发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豪情和斗志,把上海建设得更美好。”习书记选择中共一大、二大会址作为亮相地点,我认为这其中蕴含着他深刻的用意。他在讲话中没有用“参观”这样一个客观描述词汇,而是用了“瞻仰”这样一个敬词,可见他对党的感情至深。他强调责任使命,体现了他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这也是他对上海各级党组织的一次宣言。我理解,习书记就是希望通过这样一次郑重的瞻仰活动,使领导班子成员进而引导全市党员干部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坚守。
后来,习书记在一次会议上,又提到这次瞻仰活动。他说,以前在河北工作的时候,他特地去了西柏坡和井冈山,后来在福建、浙江工作的时候也非常注意党的革命精神的传承。他要求大家牢记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过来的,要求大家牢记党的革命传统,把工作做得更好。我这才知道,原来习书记参观一大会址不是一时兴起、临时决定,他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和传统的尊重是发自内心并一以贯之的。
习书记到上海以后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也颇具深意。2007年4月13日,习书记邀请时任中央纪委副书记刘峰岩同志给上海的干部作了一场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主题的辅导报告。学习会上,习书记指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实现上海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做人”“公仆”“权力”和“考验”,做到始终不忘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不忘“两个务必”的要求;始终不忘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始终不忘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始终不忘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行和操守,确保“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当时,上海刚发生陈良宇严重违纪案和社保资金案不久,很多干部觉得困惑、感到无奈,干部队伍状态比较涣散。习书记正是通过这样一次中心组学习,通过这样一番振聋发聩的讲话,对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重塑了干部作风,迅速将上海干部队伍重新带上轨道。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任职,都会首先进行调查研究,这是他的工作特点。请您谈谈他来上海之后开展调研的情况。
缪毅容:的确,习书记工作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调查研究,善于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事情、指导工作。在一次会议上,习书记曾谈到,他刚到上海,情况不是太熟悉,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了解上海:一是通过中央的大政方针以及中央对上海的要求来了解上海;二是通过历任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来了解上海;三是调查研究,通过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来了解上海。
习书记到上海的第一个月,就开始密集调研,而且每个点都是他亲自选择,饱含深意。
在瞻仰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的第二天,3月31日,习书记将首次调研选在浦东新区。当时,上海刚发生社保资金案,牵涉范围很广,外界对上海有很多议论,有一种说法就是此案可能会影响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在这个时候,习书记选择到浦东调研,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习书记参观了浦东新区展览馆,察看了外高桥港区和保税物流园区,走访了通用电气(中国)研究开发中心、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等企业。习书记讲到,上海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按照中央确定的上海发展战略目标,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坚持高举浦东开发开放的旗帜,全面推进浦东各项建设。现在浦东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也带动整个上海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习书记还特别强调,改革开放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上海有责任继续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行胜于言,习书记通过这次调研,站在浦东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以鲜明态度回答了外界的疑问,明确告诉大家:上海改革开放的窗口不会关闭,改革开放的步伐也不会放缓。
在浦东调研三天后,2007年4月3日,习书记到杨浦区开展调研。这次调研以民生为主题。他来到殷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前来就医的居民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药费贵不贵?”“看病方便不方便?”在街道敬老院,习书记关切地询问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情况,叮嘱工作人员要照顾好老人,让老人快乐地安度晚年。他还来到智障人士“阳光之家”,在得知智障人士每月通过一些简单的劳动能有一定收入用以减轻家庭负担时,习书记非常高兴。调研结束时,习书记说,解决民生问题,重心在基层。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把民生问题解决在基层,进一步畅通为民办实事的民情反映渠道,拓展为民办实事的领域,加大为民办实事的投入力度,落实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责任,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健全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他还要求各级党政干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现在我们再来回味习书记当时的这一番讲话,真真正正地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体现了他心系民生、心系百姓的家国情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上海经济发展较快,出现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新的社会形态,如何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把党的工作推进和覆盖到各种组织,成了一个重要课题。4月17日,习书记来到静安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调研。当天习书记冒雨来到上海汽车股份(集团)总公司调研了国企党建,到江宁社区(街道)调研了社区党建。他在党员服务中心察看了党员活动室,在汇智创意园区了解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情况,在中华企业大厦察看了楼宇党建工作。在这次调研中,习书记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上海要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他还特别指出,广大基层干部奋斗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各级党组织要设身处地体谅他们的难处,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他们,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建立健全基层党建物质支撑体系,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从这次调研中,我明显感觉到,习书记有着极为清晰的工作思路,工作也很有章法。他通过调研活动以及在调研中的一系列讲话,体现了他接下来工作中要抓的一些重点。
4月24日,习书记前往宝山区开展调研。宝山区是宝钢集团的所在地,这次调研主要是针对国企发展开展的。习书记首先听取了宝钢集团的情况介绍,随后察看了不锈钢生产线,并同生产线上的工人亲切握手交谈,了解情况。在调研中,习书记指出,上海正处在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要按照中央要求,继续发挥好工人阶级“带头羊”作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抓好国资国企改革和发展、抓好非公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海的民营经济发展是比较早的,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像当时的社保资金案就与民营企业有一定的关联。习书记通过这次调研,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他看来,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不能偏废,既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切实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加强监管,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成长。
采访组:习书记刚到上海一个月,就开展这么多次调研,请您谈谈他的调研有什么特点。
缪毅容:习书记这种密集的调研频率和风格,不只是体现在他来到上海后一个月时间里,而是贯穿他在上海工作的始终。
习书记把每周四定为专门的调研日,有的时候安排一天,有的时候安排半天,密集的时候一周甚至有好几次调研,工作量很大、节奏也很快。他在上海工作7个月零4天,不仅所有的区县都调研过一遍,而且主要的领域、行业都走到了。很多重点领域还走了不止一个单位,比如高校调研,习书记不仅去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部属高校,还去了上海师范大学等市属院校;新闻舆论工作方面的调研,习书记去了中央驻沪媒体和上海主要媒体;统战系统,他走访了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还调研了上海主要宗教场所、看望各民主党派和宗教界代表人士。
习书记的调研不只是听书面汇报,安排的点特别多,和干部群众的互动也很频繁,有些他关心的问题都会追着问。比如前面讲到的,他在“阳光之家”问一些残障人士生活待遇是多少,再比如他在崇明区调研时就问三峡移民在上海生活是否习惯,各方面生活和医疗状况有没有跟上,问农业合作社的职工蔬菜是不是有品牌、有没有销售渠道、收入如何等等。崇明靠近海边,沙地比较多,习书记还问当地的农民土质怎么样、种的作物是不是耐盐碱,可见他很了解农村,对农民关注的具体问题都要做细致了解。在调研中,习书记不仅问得深入,还经常上手实际操作。有一次到松江调研,松江的干部向习书记介绍网格化管理系统,他就亲自拿起桌上的电话,同相应的网格巡视员通话,了解网格化管理的实际效果;他走到农户家里,会到灶披间(厨房间)看看,还会揭开锅盖看看村民的伙食水平怎么样。
习书记调研决不是走马观花地走走看看,都是有所侧重的。每次调研之前,他都做足功课,然后在不同的调研地区,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安排调研的重点。比如浦东新区调研是以改革开放为重点,杨浦区的调研是以民生为重点,静安区的调研是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宝山区的调研是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为重点。每次调研结束,他都要召开座谈会,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了解基层还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通过这些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习书记深入了解了上海最为真实的实际情况,体察了上海基层民众的生活状况。习书记也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展现了他的战略思考和执政理念,回答了上海究竟应该怎么发展的问题,为上海接下来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采访组:当时,开好市第九次党代会是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缪毅容:的确,开好一次党代会,为上海选一个好班子,是习书记到上海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实际上,在习书记来上海之前,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已经在起草过程中,时近4月,距离党代会召开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些同志倾向于不再过多地召开座谈会。但习书记来了以后,不仅坚持召开座谈会,还扩大了座谈会的召开范围。除去调研、走访了解情况外,习书记一共召开了四次大规模的座谈会,一次是上海市大口党委书记座谈会,一次是区县党委书记座谈会,一次是党外人士座谈会,一次是老同志座谈会。
在大口党委和区县党委书记座谈会上,参加会议的同志在会前都作了精心准备和深入研究,会上大家踊跃发言,对党代会报告的征求意见稿字斟句酌,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习书记在听取发言过程中认真记录,并不时参与讨论。他听取大家的发言后说:“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进一步修改好文件有很大帮助,市委将认真吸收采纳。会后,大家还可以以各种形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市委把文件修改得更好。”
在老同志座谈会上,习书记首先代表市委,向所有长期以来关心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市委各项工作的老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说,老领导老同志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一直关心着上海发展,对许多问题都有着较深的思考,这对于我们谋划好上海的未来将起到重要作用,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参加会议的12位老同志听到习书记这一番话,都很感动,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基层党的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等方面发表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习书记听完老同志发言后说,老领导老同志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中肯、实在,对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报告十分重要,老领导老同志身上体现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认真学习。
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大家围绕加强多党合作、民主协商、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务员素质等方面建言献策,对文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习书记听取发言后,首先代表市委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这些年来为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他表示,将会认真汇总、研究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吸收到报告中去,真正把报告写成一份突出思想性、战略性、方向性,起到统一思想、鼓舞人心、振奋精神作用的好报告。在召开座谈会基础上,习书记在党代会召开前的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上再次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习书记通过召开这些座谈会,最大程度地听取了大家意见,做到了集思广益,同时也进一步统一了上海各界的思想、凝聚了各方共识。在召开座谈会的过程中和市委全会的报告中,习书记始终强调要牢记上海的定位和使命,要把上海的工作放在全国的大格局下思考,这对于上海未来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在2007年5月24日至28日召开的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习书记作了题为“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努力开创‘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分为七个部分,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然后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建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在参加党代表分组讨论时,习书记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振奋精神,二是对战略目标和定位要有清晰的认识,三是强调上海要服务大局、服务全国。
在这次党代会上,习书记对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补充。上海的城市精神最早是在2003年全市开展大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的,当时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8个字。在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报告中,习书记增加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他在小组讨论发言中讲到,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要大气谦和,不要小家子气。面对批评,要体现胸怀、海纳百川,不能人家一说你的缺点,你就跳脚。习书记特别指出,上海作为一个发达地区,各方面走得比较快,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要精明开明、更要谦和大气,只有具备宽广的胸怀、有全国一盘棋的意识,才能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只有上善若水、海纳百川、虚怀若谷、从谏如流、闻过则喜,才能真正成就上海的“大”。
就这样,习书记把上海的定位同上海城市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上海的城市精神也就变成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16个字。可以说,习书记提出的这16字精神,把握是极其精准的。过去,上海人确实比较精明,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往往只想得益、不想吃亏。实际上,虽然上海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确实有超前之处,但是站在全球视角看,差距依然很大。而且,上海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离不开全国兄弟省市的支持。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是比较短视的行为,长远来看,也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习书记把上海放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视野中重新定位,重塑上海城市精神,把上海带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上海未来发展的影响当然是十分深远的。
采访组:根据您的观察,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对哪些方面工作比较关注,又是如何推进这些工作的?
缪毅容:首先,习书记很注重民生问题,特别对困难群体和困难群众格外关心。这一点在前面我讲到的调研活动中已经谈到了。他把第二个调研点放在杨浦区,主题就是民生问题。虽然到其他区县调研都有不同的主题,但民生问题和党建问题是他每走到一处都必提的两个问题,可见民生在他心中的分量很重。
每逢一些重要的节日,习书记都会专门开展慰问活动,比如“五一”劳动节,他就前往普陀区环卫系统慰问环卫工人,到永昌蓝田标准化菜市场察看市场环境、食品安全和供应情况;“六一”儿童节,习书记就到市儿童福利院和青浦区徐泾民主村民工子弟学校看望少年儿童,关切地询问他们的生活、身体、学习情况,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2010年,这所民工子弟学校即将升初三的孩子们给已在北京工作的习书记写了封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习书记还专门给他们回信,勉励孩子们:“少年有志,国家有望。希望你们勤奋学习、提高本领,热爱集体、团结互助,勇敢坚强、诚实守信,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书记还很关注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2007年,第13号台风“韦帕”于9月17日至19日影响上海。由于上海地理位置的原因,受台风严重影响的时候较少,所以从干部到群众往往对台风没有很高的警惕性、怀有侥幸心理。习书记就指出“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存一丝侥幸”,亲临防汛指挥部现场,详细了解“韦帕”的最新动向,并要求各级党政组织、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尽职尽责、一丝不苟,认真做好这次台风的应对工作,采取切实有力措施,防患于未然,努力把台风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在习书记的高度重视下,上海市委市政府以“零死亡,少伤人、少损失”为目标,成功组织实施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员避险转移,29.1万人在短短10小时内安全有序转移撤离至预定地点。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见习书记时刻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他心系百姓安危冷暖的为民情怀。在抗台风取得阶段性胜利后,9月19日,习书记带领市委市政府领导来到杨浦区下访,现场接待群众。当时有群众反映,五角场某商业广场施工,造成附近居民区屋顶渗水、墙体开裂、门窗变形,一年多以来一直没得到解决。听完群众的反映,习书记又向市有关部门了解具体情况,然后他说,这个建设项目影响到大量居民生活,确实是个典型案例。他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做好协调工作,责成项目方修复受损房屋,并依法给予一定赔偿,不能开发商得利了,老百姓吃亏了。后来,根据习书记的要求,上海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于一些重大工程项目提前进行风险评估,最大限度地保护基层群众的利益。
环境保护问题也是习书记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现在,我们讲五大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但在当时“GDP挂帅”、大搞开发的大形势下,环境保护问题还未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习书记对这一问题抓得很早、抓得很准。2007年4月12日,习书记在崇明县(现崇明区)调研时指出,建设崇明生态岛是上海按照中央要求实施的又一个重大发展战略,要把崇明建设成为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他还特别指出,上海这块宝地,还是要有留白,不能搞大开发。青浦区是上海的一个远郊,坐拥淀山湖,水资源比较丰富,是上海的水源地。2007年7月11日,习书记在青浦调研时指出,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下大力气解决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坚持奋发有为、乘势而上,切实做到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在青浦的朱家角古镇,习书记还与古镇居民、游客亲切交谈,叮嘱有关部门要保留好古镇的江南水乡风貌,对古镇的历史风貌保护提出要求。十年后的2017年全国两会上,作为上海代表团成员的习近平总书记依然特别关注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情况,他详细询问崇明岛生态保护情况,问题问得非常细致:“崇明岛现在是什么保护级别”、“有没有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崇明现在通大桥了吗”……听完上海代表团的介绍后,总书记再次叮嘱要做好崇明的生态保护工作。可以看出,他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是落在实处、重在实效的。
上海是一座超大型城市,发展较快,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国际上很多新的东西也都最早进入这里,这对上海的城市治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习书记历来都很重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前面我们讲到,2007年4月17日,习书记到静安区调研,就是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主题开展的。尽管习书记对当时上海19个区县的调研各有主题、各有侧重,但全都强调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2017年3月5日,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是关系上海发展的大问题,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适应城市发展,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同时,习书记对上海的城市治理寄予厚望,他曾经说过,上海发展得比较快,上海现在碰到的一些问题,在全国其他地方可能还没碰到。上海把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就能给全国其他地区起到示范作用。他要求上海不要做“盆景”,要种“苗圃”。
习书记还很强调创新发展、科教兴市。当时,有很多专家提出,上海发展到一定程度,未来可以提倡“财富驱动”。习书记认为上海有人才,大学聚集,在创新上有优势,还是应该坚持创新驱动、科教兴市。2007年4月18日,上海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除了向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习书记还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创新环境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一流人才享受一流待遇、一流贡献得到一流报酬,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5月21日,习书记专程到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调研,先后走访了中科院上海分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和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调研中,习书记指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抓手,是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强大动力。要把握关键、聚焦突破,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
习书记在上海期间也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上海是个大城市,但也还有一小部分的农村。虽然上海整体发展较快,人民的生活也较为富裕,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也是较为突出的,像崇明、金山等一些远郊区县人民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习书记始终关注着上海城市的二元结构问题,关注上海的农民生活。4月12日,他在崇明调研时专门来到光明食品集团长江农场麦子丰产坊、港沿镇合兴大棚芦笋种植基地察看,并来到陈家镇瀛东村看了村务公开栏、村史陈列馆。在走访村民尹全郎家时,习书记关切地询问合作医疗和农民大病医保的覆盖情况。在随后的座谈中,习书记指出,要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牢牢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通过新农村建设,切实给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习书记还很重视统战工作。2007年8月16日,习书记开展宗教工作调研,先后走访徐家汇天主教堂、基督教国际礼拜堂、小桃园清真寺、道教城隍庙、基督教全国两会附属圣三一教堂和佛教玉佛寺等宗教场所,看望了宗教代表人士。在座谈会上,习书记强调上海宗教工作在全国宗教工作格局中地位重要,希望上海各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坚持爱国爱教,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多作贡献。8月21日,习书记前往上海各文艺单位开展调研。他把上海电影公司、上海中国画院、上海京剧院、上海沪剧院、上海歌剧院等文艺单位都跑了个遍,并与文艺界有关负责同志、知名人士、代表人物进行座谈。在座谈中,习书记指出,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坚持社会责任和创作自由的统一、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加强调查研究,不断认识和把握文艺规律。要满腔热忱地关心文化艺术事业,为文艺工作者投身文化建设提供良好保障。
采访组:刚才您讲到,习近平同志到上海工作之初就走访了许多新闻单位,他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缪毅容:作为一名记者,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视,真的是感慨万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谈到新闻舆论工作,对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其实,早在他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就对新闻舆论工作特别重视,发表多次讲话,体现了他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前瞻性思考。
2007年4月18日,上海市文明委召开全体会议,习书记在会上讲到,要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价值共识。要在传播中让群众知晓,在教育中让群众领会,在参与中让群众体悟,在实践中形成价值共识。要充分利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网络等各种形式,巩固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对新媒体要把握规律、因势利导、加以掌握,使理论转化为思路、转化为信念、转化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在一次市委全会上,习书记还特别讲到,各种社会思潮表现很活跃,思想舆论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要求我们对各类舆情保持关注。当时他提出了一个命题,就是如何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来主导多元化的社会舆论,如何通过加强正面的舆论引导,把宣传工作、文化工作、舆论工作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
2007年5月17日,习书记来到中央驻沪新闻单位和上海新闻单位开展调研。他先到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看望编辑记者,与大家一一握手,亲切交谈。随后到新华社上海分社,察看了长三角新闻信息采编中心和经济新闻采访室、政治文化采访室、摄影采访室、新华网上海频道等部门。在中央驻沪新闻单位调研过程中,习书记讲到,中央驻沪媒体一直关注支持上海的发展,围绕上海的重要工作部署,采写了一大批有思想深度、有影响力的稿件,及时生动地反映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情况,为宣传上海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希望中央驻沪新闻单位能围绕大局、深入实际,大力宣传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所取得的进展情况,继续关心上海的发展。同时,习书记也要求上海市委市政府要一如既往重视、关心、支持中央驻沪新闻单位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闻过则喜”的态度,全力支持舆论监督,善于运用大家的意见,改进上海工作。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习书记察看了解放日报报史陈列室,仔细了解报纸发展历史,并来到党政部、国内部、经济部看望采编一线记者;在文新报业集团,习书记来到文汇报、新民晚报和上海日报社,浏览了报史文化长廊,并关切地询问编辑记者的工作情况;在东方网,习书记听取了网站发展情况介绍,了解了东方信息苑运作情况;在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察看了电视新闻中心和第一财经频道,听取了新闻媒体发展情况的汇报。
走访结束后,习书记按惯例召开座谈会,在进一步听取新闻工作者意见后发表讲话。习书记谈到自己每天都看报纸,有时候工作繁忙,看报纸能看到凌晨一点多钟,对办报办刊很关心,特别是对报刊中讲到上海的内容很关心。习书记指出,上海新闻宣传战线是有战斗力的,大家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面对新形势,要进一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要顺势而变、主动而为,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舆论的趋势和走向,完善各类媒体相互协同的格局,使宣传舆论工作覆盖更广泛、引导更及时、说理更充分、手段更生动、挖掘更深入。他还谈到自己在浙江工作期间,以哲欣为笔名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引领舆情的例子,告诫我们在新闻报道中不能生硬地说教,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习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首先要处理好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的关系。他辩证地指出,贴近不等于迎合,服务包含着引导。新闻媒体要把握社会责任感,不能仅仅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要在新闻报道中把思想性、引导性与可读性、可视性、可听性相结合,既要立足实际、又要影响实际,既要反映生活、又要引领生活,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增强社会责任感。他还强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需要处理好客观真实与价值取向的关系。关于这一点,他还举了朱镕基同志担任总理时给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要求学生不做假账的例子。他要求新闻工作者也不能做假报道,不能说假话。但同时应该认识到,对于真实的事件,也有积极与消极、善与恶、美与丑之分,新闻工作者应该在客观真实的报道中积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代表的正确价值取向,真正起到激浊扬清、匡正祛邪的作用。习书记还提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需要处理好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的关系。一方面,我们的干部不要不喜欢听到批评,不要回避批评,要“闻过则喜”;另一方面,媒体要坚持正面报道为主,弘扬主旋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通过正面报道、舆论监督等多种方式,实现新闻舆论的正确有效引导。
习书记很关心新闻工作队伍建设,他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新闻工作队伍。他向我们这些新闻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第一,要纵观全局,有国际视野、全球眼光。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把上海的工作放在全局思考,确保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第二,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心系大众,善于宣传群众、引导群众。他特别讲到在他到河北正定工作之前,作家王愿坚给他讲的一个故事:小说家柳青写小说,总是要经过长期的观察、体验,把人民群众的思想悟透了,每次写完都要读给房东大娘听,大娘听得懂,才算过关。习书记说,我们起草文件的时候,要想到房东老大娘的反应,想到人民群众的反应,这样出台的文件就能执行下去,不会伤害到老百姓。记者也是这样,不能浮光掠影,要到基层去,培养深厚的群众根基,去了解真实的情况,才能写出一些振聋发聩的作品。习书记还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勤勉敬业,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也要耳聪目明,储备广博知识、具备敏锐眼光、掌握先进技术,理清思维、激发创造,认真完成党交给的新闻宣传工作。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习书记当时的这番讲话,不由得被他的远见卓识和思辨能力所折服。现在我们谈网络、谈自媒体,大家都不陌生。但在十几年前,互联网还没这么发达,意识形态的多样性也只是刚露端倪,习书记就能如此敏锐地发现社会舆论发展的趋势,能够站在全国的大视角下研究新闻传播工作,确实具有超前思维和战略眼光。他的这些讲话,即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一系列讲话,其实也是在他当年超前理念基础上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他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思想,就是我们做好媒体工作的重要指针。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还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多次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您作为亲历者有哪些体会?
缪毅容:虽然习书记于2007年10月离开上海赴北京工作,但每年召开全国两会,他作为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的代表,都会参加上海团的审议。我参加了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代会的报道,所以也有幸在他离开上海后,能够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多次见到他。再次见到总书记的时候,不光是我,所有在场的上海代表都感觉很亲切。能看得出来,总书记见到大家也很高兴,很自然地与大家互动交流。他说,虽然到北京工作了,不经常去上海,但还是很牵挂大家。
总书记记忆力惊人,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他依然能够记得当年有过工作接触的同志。在会上碰到上海的干部,他就会问问现在是不是还在老单位、工作信息有没有变动;在和农民工代表朱雪芹交流时,总书记很关切地询问她户口有没有解决。社区代表朱国萍发言,总书记夸她“故事讲得好”。劳模代表李斌发言的时候有些紧张,总书记打趣道:“你都是老代表了,还这么紧张干什么。”一句话就把大家都逗乐了,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会议结束离场时,总书记还同会场外圈的参会代表一一握手告别,我觉得他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他知道在这样的场合,代表们都很希望能同他握一下手;另一方面,他也很舍不得大家,也希望能同上海的代表们再交流几句,所以每次会议结束后的握手告别,时间就特别长。
总书记一直牵挂着上海的发展,牵挂着上海人民,每年都在全国两会期间对上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让我们感到“责之重、爱之切”。2014年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希望上海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再接再厉,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走出一条符合特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2015年,总书记提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他强调上海应当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而不应当追求总量规模在全国的排位;应当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淡化GDP在考核中的色彩。2016年,总书记希望上海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加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项措施系统集成,着力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2017年,总书记希望上海各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可以说,每一次在全国两会上得到总书记的肯定与鼓励,都为上海向更高水平、更广阔未来迈进增添了动力。
采访组:在您对习近平同志工作的报道中,他的哪些工作风格和工作方法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缪毅容:除了刚才我谈到的一些工作感受,我认为还有几点很突出的印象。比如,习书记考虑问题站位很高、看得很深。有一段时间,上海的经济发展一直强调以发展服务业为主,第一、第二产业就有些被忽视。在2007年9月18日上海产业发展专题调研会上,习书记指出,要把握好“三二一”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把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上海工业基础好的优势,着力提高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发挥先进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使上海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中制造业最具竞争力的城市;高度关注农业发展,做精、做优、做强现代农业。要坚持统筹考虑,努力推进“三二一”产业协调发展、共同发展。这些对上海的发展是很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这些年,上海坚持不懈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里面充分体现了习书记的辩证思维,可见他的思考具有前瞻性,是非常全面、周到的。
习书记是一位很谦虚的领导,他很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过去召开市委全会,或是党代会小组讨论的时候,有的领导听一部分就离开了会场,但习书记的“坐功”很好,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每次都是坚持听完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前面讲到,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之前,他专门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在那个会上,有的老干部提的意见比较尖锐。尽管当时习书记刚到上海工作,老同志们提的一些问题基本上都不是针对他的,但作为上海市委书记,他还是很虚心地听取、接受,体现了他虚怀若谷的领袖风范。
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习书记非常重感情。他离开上海的那一天,先后去了人大、政协、统战部、宣传部、组织部等许多部门,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去告别,与见到的每一位同志握手,还同大家合影留念,就连车队的司机师傅也没有落下。他也专门同我们报道小组成员告别,与我们合影。次年,我们报道小组每位成员还收到了习书记专门寄给我们的贺卡。现在,每当我在电视里、在报纸上看到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感觉非常的亲切;每当我看到那张合影,看到他寄给我们的贺卡,都会想起总书记在上海工作的那一段日子,想起当时的点点滴滴。上海的2400多万人民和我一样,都很想念他,希望他能经常到上海来看看。
(本系列采访实录连载完)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