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焦点访谈》区域协调 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微信扫一扫 ×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一把金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用大战略运筹区域协调发展大棋局,为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定向领航。从京津冀到粤港澳,从长江之滨到黄河之畔,从东部到中部、西部,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同地区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推动大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夜间灯光指数图,直观展现出过去近30年,特别是过去5年,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和区域分布特点。5年间,中国经济体量稳步增长,而体现经济活跃度的灯光带,则明显向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几个区域集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土地面积超过21万平方公里,承载了超过1亿人口,很长一段时间来,发展不平衡产生的“虹吸效应”,导致京津两极“肥胖”,周边地区“瘦弱”。交通设施不畅、大气污染,一度成为困扰北京的“大城市病”。

焦点访谈:区域协调 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以雄安和城市副中心为两翼,优化重组北京功能布局,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开拓出新的空间。如今,京雄城际铁路已经全线开通运营,北京到雄安新区最快50分钟通达,230个建设项目正全力推进,到今年底启动区城市框架将初步显现;在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市直机关35个部门共1.2万人已入驻办公;到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承接中心城区40—50万人口疏解。

  和2014年、2015年相比,2019年前后,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观。刚刚过去的10月份,北京更是出现了2014年以来唯一一个空气质量达到“优”的月份。而这样的成效,正是京津冀协同治理的结果。“十三五”期间,京津冀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协同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

  7年多来,协同发展深入推进,一个经济结构优化、交通出行便捷、生态环境优美的京津冀,正从蓝图加快变为现实。如果说京津冀的发展,找到了解决“大城市病”的金钥匙,那么区域发展水平相对均衡,人才密集、产业链完备的长三角,则通过一体化发展战略,促进了要素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有序流动。

  吴强曾多年供职于海外知名科技企业,是芯片领域资深专家,2017年他回国发展并开始有了创业的想法,然而到底在哪里落脚,吴强经过仔细考量之后,最终选择把长三角作为他创业的归宿。2020年,他将公司总部设在南京,基础研发放在了上海。

  最新数据显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长三角高铁总里程已经突破6000公里,覆盖了区域内90%以上的地级市。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连通,促进了人才在区域间的快速流动;政务服务一体化,信息互认、异地办证等服务,让企业轻装前行,快速成长。就拿吴强的企业来说,从注册成立不到一年时间,这家高科技企业就完成了第一款国产化“存算一体”智能芯片样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长三角区域协同政策机制不断出炉:编制首个跨省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出台降低跨区域交易成本的“金融16条”,推进企业经营许可、资质跨区域互认,长三角呈现出上海龙头引领、江浙两翼开合奋进、安徽强势发力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以占全国4%的国土面积、不到10%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每个区域都有独特的功能定位,发挥着自身比较优势。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产业链完备,资金人才密集,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是中国经济重要的增长极。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来到了改革开放高地广东,他提出,希望广东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然而要打造涵盖粤港澳三地在内的创新开放城市群,难度和挑战非同一般。

  2017年6月,已经年逾八旬的香港大学教授陈清泉,发起在港的23名两院院士,联名给国家主席习近平写了一封信,并在信中反映了国家科研项目经费过境香港使用、科研仪器设备入境关税优惠等问题。

焦点访谈:区域协调 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2018年5月,科技部、财政部印发办法,推动中央财政资金通过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形式拨付过境港澳使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向港澳有序开放国家在广东建设布局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这些实打实的举措,为陈院士的科研团队解除了后顾之忧。

  从三地共同签署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粤港澳加速融合,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今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为新形势下粤澳合作开发横琴按下“快进键”。与此同时,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不断深化,长三角一体化持续升级,京津冀协同发展稳步推进,这些区域重大战略正深刻改变国家区域发展版图,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城市群和都市圈已经成为观察中国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维度。回到夜间灯光指数图不难发现,过去5年间,灯光带除了聚焦于东部几大主要城市群,还明显向着广阔的中西部内陆地区扩散,反映出一些内陆地区都市圈和城市群同样在迅速崛起。

焦点访谈:区域协调 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十三五”时期,中部地区经济年均增长达到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中部六省中,包括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四座省会城市GDP已经突破万亿。放眼西部大开发,高质量发展底色越来越足,贵州落子大数据产业,不断推动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陕西成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打造西部创新“策源地”。不久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为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提供了指南。

  对于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空间治理、保障民生底线”。如果说以粤港澳、长三角和京津冀为代表的世界级城市群,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同样作为重大区域战略推出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则体现出在新时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对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守。实践表明,只有在因地制宜培育和激发区域发展动能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才能做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大文章”,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延伸阅读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时代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1日 08:19      来源:央视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