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关头的变与不变,回望百年大党的风雨兼程;
从时代背景的同与不同,解读百年大党的胜利密码。
本集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长征出发地于都为主题,从总书记的关注点、红军长征的革命文物故事、历史关头的经验总结、历史经验的指导意义等角度,对红军长征出发之前所面临的历史关头等内容进行了论述,阐释了艰苦卓绝的伟大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以及今天我们如何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
凝视:总书记的关注点
在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1934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已没有在原地扭转战局的可能。走还是不走?又该往哪里走?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八万六千多人,开始了前所未有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019年5月20日,是我终生难忘的幸福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赣南老区人民的深情大爱和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来到于都,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总书记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并且三鞠躬,察看了长征渡口,参观了纪念馆。”
在长征出发地于都,习近平总书记关注了哪些革命文物?又做了哪些重要论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钟敏作了详细讲述。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讲解员钟敏
回望:百年瞬间的故事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多人集结于都,准备踏上转移的漫漫征程。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休整期间,于都人民倾其所有,全力支援红军突围转移。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许多文物都见证了那个伟大的历史关头,接下来我们跟随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护宝人,走进革命圣地,透过一件羊皮袄、一张借谷收据、长征渡口的浮桥等文物,回望百年瞬间故事。
本集护宝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
聆听:历史关头的经验总结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这两句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这两个典故说明的其实是同一个道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正像斥鷃理解不了大鹏之志,昆鸡当然也理解不了老鹰在云间的翱翔。共产党人这一路走来,曾经展翅高飞,也曾在低谷休整,遭遇过多少无知的冷眼和嘲笑,也遇到过多少打击和挫折,可是共产党人从来都不孤独,因为共同的信仰凝聚在一起的战友始终坚定地相互扶持、相互支撑、共渡难关。
长征已然是过往的历史,但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现在是新长征,我们要重新再出发。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也有过这样的句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史绝对不仅仅是停留在过去的文字,而始终是我们通往未来的一面镜子。因为,不论我们走多远,都不应该忘记,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出发!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让我们跟随中南大学杨雨教授,一起聆听更多关于历史关头的思考。
本集文化学者、中南大学杨雨教授
铭记:历史经验的指导意义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当年,在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长征。那么在新时代,我们要如何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
北京大学郭建宁教授讲道:“一百年雄关漫道,九万里风鹏正举。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为赢得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排除万难,奋勇向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本集党史专家、北京大学郭建宁教授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