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那年,陈锋胜走出山村到了部队,考学、提干、立功、受奖,转业后他脱下军装穿上了警服。2016年,组织派陈锋胜到河北省赤城县大海陀乡高栅子村扶贫。陈锋胜在部队时就听说,老部队的大功团就诞生于大海坨山,抗日战争时期大功团在村民配合下拔掉了日伪军设在大海坨山高栅子村的据点,歼敌40余人。看到老部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车难走、路难行,依然贫困落后的现状,陈锋胜下定决心:“作为第一书记、作为共产党员,我的初心和使命就在大海坨山,就是要让高栅子村的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
位于大海坨山深处的高栅子村车难走、路难行,环境脏乱差,手机没信号,村民靠天吃饭。村里只剩下被戏称为“三八(妇女)、六一(儿童)、九九(老人)部队”的留守村民,想要脱贫致富无异于痴人说梦。
2016年,张家口市司法局戒毒所队长陈锋胜,被选派到高栅子村扶贫。刚到村,他就听说了这样的顺口溜:“翻过一座山(大海坨山位于赤城县和北京延庆交界处),收入翻几番。”“要想富,女的嫁出去,男的走出去。”最开始陈锋胜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村民们不相信他能为村里做实事。一位爱“挑刺儿”的老人对陈锋胜说:“你们做的每一件事我都要记到本子上,有问题我可要找你。”陈锋胜当时对老人说:“您放心,我不敢保证做多大好事,但绝不做坏事。”
要想带领村民致富,首先要振奋村民的精气神儿,让村民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在精准脱贫路上不畏艰难、努力奋斗。于是,陈锋胜回到派出单位申请了40多万元扶贫资金,用于修建村里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将抗日战争时期大功团拔掉高栅子村据点的事迹和老区人民的牺牲奉献精神在“讲习所”展出,同时修建了游乐园和广场,用于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
高栅子村的农作物以种植露天架豆为主,山里雨水多容易滋生黑斑病,导致收成减少,这成了陈锋胜的心头病。大棚种植架豆不仅可以有效避免黑斑病、提升架豆品质,还能提前上市,大大增加村民收入。可是,搭建大棚需要资金,也需要村民流转各家的土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利用赤城县是农业农村部对口帮扶县的便利条件,找到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为村里争取到资金240万元。但是这些资金仍不够搭建大棚,还需要村民自筹120万元。部分村民担心有风险,不理解、不愿意出钱,也不愿意流转自家土地作为大棚地。
于是,陈锋胜想到他当连队指导员时的法子,遇到急难险重任务让干部、党员、骨干先上,村干部和党员率先流转土地、交钱认领大棚,然后再去做自家亲戚的思想工作。为了打消村民们的各种顾虑,陈锋胜请县城的专家前来授课,带着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到山东寿光学习。经过多番努力,大棚种植项目逐渐被村民接受,村民自筹的120万元到位了。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新建400亩架豆种植基地,建成春秋棚140栋,露天架豆种植200亩。当年,架豆收购价从每公斤3元涨到了最高6元,村民增收很多,手头富裕了。2017年年底,高栅子村顺利通过验收,实现脱贫摘帽出列。
驻村3年多来,陈锋胜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紧紧扣住“以脱贫为本、党建为魂”这根弦,从规范村级事务入手,组织开展党员群众教育活动,搞规划、强基础、兴产业、跑项目,实施了大小30多个近1 500万元的民心工程——小流域治理、村庄道路硬化绿化、安装太阳能路灯、清理污水垃圾、新建文化广场……在上级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农村部的帮扶下,昔日留不住人的穷山村蹚出了一条脱贫致富光明路。
作为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的陈锋胜,在2018年村“两委”换届中以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爱“挑刺儿”的老人满意了:“你做的全是好事。”用村民们的话说:“老陈就是这山沟里的造梦人。”
(本文选自《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一书)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