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6月21日至1996年5月9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长达6年,为1074名毕业生签发了毕业证书。上任伊始,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从我开始不当挂名校领导,关心这个学校建设,应该及时解决具体问题。”他主持学校发展大计,经常莅校现场办公,参加重大活动,解决各类难题,并通过师生座谈会、形势报告会和信函批示等形式与师生互动交流。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深入社会、深入工农,敢闯新路、敢创新业。
采访对象:孙芳仲,男,1946年1月生,福建周宁人,曾任闽江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常务副校长、校长,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2008年退休。陈其淦,男,1946年9月生,福建长乐人,曾任闽江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党委副书记,2006年退休。任涛,女,1970年1月生,福建福州人,闽江职业大学中文秘书专业1989级学生,曾任闽江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化工系党委书记,现任闽江学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采访组:石新明 邹文通 何伟 秦涛
采访日期:2018年10月25日 2019年5月5日
采访地点:闽江学院第二课堂数字馆
采访组:孙芳仲校长、任涛老师,你们好!请回忆一下闽江职业大学办学的时代背景和习近平同志担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后,你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孙芳仲: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地方人才急需,国家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允许各级地方政府开办地方性大学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1981年起,全国涌现出一大批职业大学,其中就包括闽江职业大学(简称“闽江大学”或“闽大”)。1984年10月28日,闽大成立仪式暨开学典礼在福州市礼堂举行,时任福州市委书记袁启彤兼任校长。创业艰难百战多。闽大创校初期,依托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当时“没有校舍、没有师资、没有设备”,人称“三无”学校。当然,按照袁启彤校长的原话,“自己办学,就得有延安抗大精神”。学校处境相当困难,袁启彤校长离任履新前建议:“我走了,谁接我的班做市委书记,谁就要兼闽江大学的校长。”
1990年6月21日,根据福州市人民政府文件(榕政人[1990]9号),习近平同志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我记得文件下发不久,大概是7月份的一天晚上,习校长让工作人员通知我去福州市委办公室。一方面,他是想与时任闽大校领导班子的主要成员提前见个面。另一方面,他也是想了解一下闽大的基本情况。应该说这算是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整个见面持续一个多小时。习近平同志声调不高、语气平和,讲话非常实在,眼神也非常温和,没有任何架子,让人感觉像是一次老朋友相见。我一边介绍情况,一边见他不时在本子上记着一些内容,其间他还询问一些具体的情况和问题,并且问得很仔细,问得很深入,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做了一次全面的了解。
任涛:我是1989年进入闽大学习的,专业是中文秘书。1990年9月22日上午,学校召开1990级闽大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在会议正式开始前,我们看到了一位身材高大的年轻干部从会场侧面走进会场,同学们不由自主地鼓掌欢迎。我记得当时的掌声非常有节奏感,“一下两下、一下两下”,直到他就座后才停下来。那时,我们才知道这是我们的新校长习近平。年轻、帅气、沉稳、亲切,是我们对他的最初印象。
采访组:1990年9月22日,习近平同志出席1990级闽大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并作重要讲话,请孙校长介绍一下这次大会的情景。
孙芳仲:1990年9月初,我们将1990级闽大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方案上报给习校长,经批示后,时间确定为9月22日。这是习校长第一次与全体师生见面。那天上午,时任福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文贵主持会议,全校中层干部、师生代表和1990级全体新生参加大会。根据会议安排,由我宣读军民共建领导小组名单,学生处处长金丽森宣读学校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并表彰了一批学雷锋积极分子和暑期社会实践积极分子,时任驻福州空军部队政委阙昌禄和习校长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校长强调,一是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三是以身作则,以德育人;四是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努力把闽江大学办成具有特色的新型大学。
习校长指出,学校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阵地,我们一定要紧紧把握住现代大学生的特点,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主导思想,多形式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活跃学生的课外活动,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习校长强调,闽江大学是职业大学,学校性质本身决定了要注重强化技能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把每一位学生造就成多功能应用型人才,与工农相结合是知识分子成才的必由之路。闽大学生应当学好科学知识、学好理论,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工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国情、民情,才能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
习校长指出,闽大白手起家,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主要靠“艰苦奋斗、勤俭办学”。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又是创业者的本色。闽大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好传统,要立足于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办学中的资金困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搞得更好。
采访组:参加完1990年9月22日的开学典礼后,习近平同志马上召开现场办公会,请孙校长回忆一下这次现场办公的情景。
孙芳仲:有个情况需要说明,1988年国家教委公布了部分办学条件不达标、需要充实整顿的高校名单,其中就包括闽大。当时,闽大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迎接1991年国家教委关于“充实整顿”情况的检查验收。另外,还有“编制问题”“硬件设施问题”“教工住房问题”“办学经费问题”,尤其是“学生‘农转非’问题”。闽大当时招了不少农村籍的大学生,因为是大专学校,农村籍大学生“农转非”成为一个难题,户籍问题不解决,就无法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待遇。那些年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毕业生回学校询问如何解决“农转非”问题,许多学生工作了几年后,仍然还是农村户口。此外,还有“马江分校问题”,根据当时国家教委的要求,不得异地办学。所有这些问题都集中在这次现场办公会讨论。
参加完9月22日的开学典礼,习校长就带领福州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针对当时困扰已久的难题进行现场办公。关于“充实整顿”的检查验收,他明确指示按照有关要求提前做好谋划,抓紧落实;关于“编制问题”,他立即要求现场的相关部门着手办理;关于“硬件设施问题”“教工住房问题”“办学经费问题”“学生‘农转非’问题”及“马江分校问题”,能现场敲定的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被列入处理日程当中。后来,“筹建闽大学生公寓、教工宿舍、理工大楼”被列为1993年福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二十件实事”之一。应该说,习校长到闽大召开过很多次现场办公会,能现场解决的马上就解决了,能解决一点儿就解决一点儿,这是他一贯的作风,真正体现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还有一个情况,就是闽大创办之初,校领导很多,比如,福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副市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教育局局长、福州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派过来的同志均兼任闽大副校长,所以在这次现场办公会上,习校长向大家明确提出:“从我开始不当挂名校领导,关心这个学校建设,应该及时解决具体问题。”
采访组:陈其淦书记,您好!听说习近平同志多次到学校现场办公解决难题,请介绍一下习校长主持解决的几件大事。
陈其淦:习校长主持和实施学校发展大计,经常莅校现场办公和指导办学工作。他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勇于担起闽大的担子,待全面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后,便开始着手解决四件大事:
第一件是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1988年12月,分管党务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林弼亨调走了,行政副校长佘智春长期卧病在家,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一直未配齐,长期依托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州大学派来的两位教授协助管理。习校长看到闽大这样一个残缺的班子,上任第一件事就是着手整顿班子。党委副书记没有了,补一个党委副书记;行政副校长病了,就批准提前退休去休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不能单靠别人。他说:“学校创办,非常辛苦,应该就地提拔,不要引进。”同时,他要求学校尽快拿出具体方案名单上报给中共福州市委。后来,学校将时任教务处处长的我作为校党委副书记人选、办公室主任严孟海作为行政副校长人选、公共基础部主任苏希鲁作为教学副校长人选的方案名单上报给他。1990年10月,我被任命为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务工作;1990年11月,严孟海同志、苏希鲁同志被任命为副校长,分别分管行政和教学工作。
第二件是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习校长经常强调,要把闽大建成一所“政治方向正确、规模达标、独具福州特色的地方高等学府”。习校长多次强调,闽大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要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教育师生,培养具有正确思想观念、健康人格、很强社会责任感,能为社会有所贡献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要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军民共建,聘请校外辅导机构,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深入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993年,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闽大团委“首届‘支部节’最佳组织单位”称号,共青团福州市委授予闽大团委“1992—1993年学雷锋先进集体”称号。
第三件是完善学校和系部教学建设。一是根据当时国家教委“不得异地办学”的要求,在1990年9月22日第一次现场办公会时,习校长明确指示撤销闽大马江分校,并入总校。1991年7月,闽大马江分校正式撤销,并入总校。9月28日,闽大通过了国家教委关于“充实整顿”情况的检查验收。二是系部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在文史学系、技术工程系、财经系、公共基础部的基础上,新增旅游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社会工程系,根据福州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所设置的专业均为社会所急需,所培养的人才受到社会欢迎。三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新盖教师宿舍楼,引进优秀骨干教师,对教师实行全面评估考核,建立了一支专职教师为主,兼职和聘用教师为辅的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1994年11月,学校对中层干部进行年终考核,这是学校首次对中层干部进行全面大范围的考核。习校长对闽大的发展和改革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学校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四件是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习校长到任时,学校面积还只有建校之初的35亩,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差得不行,全校只有3栋楼,距离当时国家教委关于“充实整顿”情况检查验收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习校长亲自谋划,主持校园基础设施建设。1991年,学校制订了《闽江大学1992—1995年发展规划》和《闽江大学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建议》,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对闽江大学的发展规划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根据学校发展规划,1995年校园面积将达100亩,2000年校园面积可达200亩。1991年10月28日,闽大隆重举行总建筑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的“毓英楼”落成典礼。1993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将“筹建闽大学生公寓、教工宿舍、理工大楼”作为当年“为民办二十件实事”之一。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1991年7月出席闽大1991届毕业典礼并发表讲话,1992年6月27日为毕业生作形势报告。请您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孙芳仲:1991年7月,我们将毕业典礼方案上报给习校长,邀请他参加当年的学生毕业典礼,他欣然答应,明确批示,由我主持,他来讲话。当年,学生的去向都很好,接近百分之百就业,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远远超过毕业生数,不少毕业生有几个岗位可挑选。因为,当时我们办学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培养的都是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我们与福州晚报社合办新闻专业,与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合办法律专业,与福州市土地局合办土地管理专业,与福州市外经贸委合办外贸专业,与原南京军区卫校合办医学专业,与原福建省旅游局合办旅游管理专业,等等,这些毕业生后来都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在毕业典礼上,习近平校长向毕业生颁发自己签章的毕业证书,并勉励毕业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任涛:1992年6月27日,习校长为我们即将毕业的1992届全体学生作了题为《福州改革开放形势和发展战略》的形势报告,当年的《福州晚报》还进行过专门报道。这样的报告后来成为一种惯例。虽然我们长期在福州学习和生活,但对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知之甚少。他在报告一开始就对同学们说,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福州是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大家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参加福州各条战线的建设,有必要让大家了解一下福州改革开放的形势和福州市今后的发展设想。接着,他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当时的国际经济形势、福州的地理位置、发展经济的潜力及今后福州发展的远景。最后,习校长勉励我们:“我很高兴你们即将进入福州建设的主战场,希望你们马到成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和人民对你们的养育之恩。我相信闽江大学的学生走上社会后,一定能发挥出色的作用。”报告结束后,不少同学表示对当时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纷纷表示一定要为福州建设大展鸿图、奉献青春。
采访组:1993年5月15日下午,习近平同志与闽大师生亲切座谈,鼓励学生“敢闯新路、敢创新业”。请谈谈当时座谈会的情景。
孙芳仲:1993年5月15日下午,习校长来到闽大校园,与师生就当时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活跃。习校长在听取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后,指出:“福州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最近几年发展十分迅速。今后将围绕实施‘3820’工程和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的构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习校长指出:“当代大学生面对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要把自己置身于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和完善,大学生要有紧迫感,树立竞争意识,发扬创业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闯新路,敢创新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也将引起大学校园内‘经商热’,一些师生想‘下海’,这是一种新的情况。我们首先要在商品经济的海洋里学会游泳。需要下海,但不要盲目下海。对此,大学生要有思想准备,从自身来说,就是要求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素养。”
在谈到加强教育和教育改革时,习校长强调,教育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和综合改革相结合,福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科教兴市”的战略口号,提高科技水平的基础和关键在于教育。近年来,福州市的教育投资逐年增加,教育呈现出全方位发展的趋势,社会集资办学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闽江大学作为福州市教育改革的产物,在今后的发展中还要继续起带头作用。
最后,习校长勉励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位任务是搞好学习,学好本领,提高自身素质。要讲求实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有实践的能力和勇气,在实践中提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鼓励同学们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工农,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孙芳仲:习校长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把每位学生造就成多功能应用型人才。他非常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鼓励同学们学好科学知识、学好理论,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工农。在1990级闽大迎新暨军民共建大会上,习校长指出:“闽江大学是职业大学,学校性质本身决定了要注重强化技能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把每一位学生造就成多功能应用型人才。闽江大学的教改重点,首先就应该从此入手,要切切实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服务生产。只有这样,闽大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竞争优势。”
按照习校长的要求,闽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职业大学特色的探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实践训练达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学校在校内外都建立了实践基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突出、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学校成立专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一安排。每逢寒暑假前,学校都会向学生发送社会实践介绍信及单位回执单,要求每位同学社会实践活动不得少于10天。社会实践期间,要求同学们撰写社会实践日记,结束后,必须提交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和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并请实践单位签注意见、加盖公章,开学时上交学校存入个人档案。
1990年,闽大与福州各区党委办(政府办)等单位建立了16个固定的中文秘书专业社会实践基地。1992年,闽大文史学系中文秘书专业与《洪山乡讯》编辑部联合在洪山乡所属各村建立新闻写作实践基地。1990级中文秘书专业同学定期定点到各村进行新闻采访,协助各村报道组工作,并及时向《洪山乡讯》提供稿件和信息。当时,闽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分散返乡实践和统一组织实践两种形式。学生结合本专业特色自选实践单位,到政府部门、农村、工厂、街道、商店等地方参加实践锻炼,开展社会调查……
任涛:像我们中文秘书专业的学生,大都分赴当时福州五区八县的党委、政府办公室及相关单位去从事秘书见习工作,熟悉行政秘书工作的各环节,撰写工作简报、行政公文等。1991年寒假,我被安排到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开展为期半个多月的见习实践,参与编辑《信息动态》和信访接待等工作。每天早上,我都提前到办公室,做好清洁卫生、打好开水,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刚开始,我对行政办公不甚了解,效率也不高,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独自编辑信息。1991年暑假,我和曾玉(1989级中文秘书专业学生)同学被选派到由福州市委宣传部牵头的福州市暑期社会实践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福州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全市中小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那段时间,我们经常陪同办公室领导到各县(区)、各街道社区督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应该说,当时闽大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扎实,“多次实习,重点实践”,我从中受益良多,很多同学的经验和技能都是从社会实践中获取的。现在回想起来,同学们当时都很愿意参加这种“真刀真枪”“零距离接触社会”“接地气”的实践活动。
采访组:1994年10月28日,闽大举行建校10周年庆典,习近平同志总结回顾了闽大10年来的办学历史和成功经验,对后来闽大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孙芳仲:1994年闽大办学正好10年,过去人们常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想通过10周年纪念活动,宣传办学成果,全面总结闽大办学的基本经验并完善闽大办学的总体思路。那时,我们把校庆活动的总体方案报给习校长。他批示同意,并要求节约办。在校庆筹办过程中,我向他做过几次专题汇报,后来他还敦促福州市委办公厅协助做好校庆会务接待等工作。1994年10月28日,在闽大迎来建校10周年之际,学校相继收到中央领导、省市领导的勉励题词和贺信,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周谷城、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成武,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省长陈明义、省政协主席游德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启彤,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福建省原省长、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等领导分别题词。
习校长在校庆致辞中指出:“今天是闽江大学建校10周年纪念日,闽江大学办学十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福州改革开放十五年来显著成果之一。所以,今天既是闽江大学的节日,也是福州人民的节日。”习校长指出,十年来,闽大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沿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办学初期确立的“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宗旨,在建设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教育规律、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新路子,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最后,他强调,“育十邑英才,振八闽雄风”永远是闽大的办学目标,希望闽大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扬长避短,迎着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努力去描绘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蓝图。
通过这次建校10周年庆典,我们更加坚定了闽大的办学定位,更加明确了闽大的办学方向,也强化了与行业企业合作,突出应用,调动社会力量帮助学校办学,为地方和社会培养更多的急需人才。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在离任履新时致信全体师生:“六年相处,我与闽大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将一如既往地心系闽大,热爱闽大,为闽大的发展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请谈谈你们在与习近平同志交往过程中还有哪些难忘的瞬间。
孙芳仲:在1995年10月召开的中共福建省委六届一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并兼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1996年4月3日上午,习校长到学校座谈。开会前,大家已经知道习校长即将离任履新,都想把心里的话讲出来,全体中层以上干部纷纷就如何办好闽大提出建议和看法。
听完大家的发言后,习校长充分肯定了闽大自1984年创办以来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习校长强调,福州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扶持闽大的发展,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闽大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学校的发展要从抓内涵、提高教学质量着手,软、硬建设一起抓。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需要,缺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是地方职业大学的生命力之所在。要搞好学校的配套建设,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使闽大越办越好。
会议结束后,我们从三楼的会议室下来与习校长一起合影,刚好赶上学生下课。学生们听说习校长来学校了,纷纷从走廊向下观望,有不少学生还高呼“习校长好、习校长好”!习校长不时向同学们挥手致意。这是习校长在与闽大师生作告别,在场的许多人都眼含热泪。习校长离开学校不久后,亲自致信闽大全体师生员工,字里行间表达了对闽大师生的深厚情谊。
学校师生看到习校长的来信,无不为习校长的真情所感动。他真的是一个重情义、念旧情的人,这在后来的很多事情中都能体现出来。
闽江大学全体师生员工:
你们好!
因工作需要,我即将离任履新。临别之际,作为一任校长,我怀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向你们道别。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自1990年到福州工作后,即兼任闽大校长。六年来,闽大这所诞生于改革之中的地方职业大学,在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的关心与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员工的辛勤耕耘,不断地茁壮成长。学校建设初具规模,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走出一条面向社会、具有鲜明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新路子。对此,我甚感欣慰。谨向积极支持、帮助我履行校长职责的各位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今后五年,是福州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闽大在福州跨世纪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任。希望闽大全体师生员工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宗旨,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教学相长,共同努力,把闽大建设成适应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具特色的示范性地方职业大学。
六年相处,我与闽大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将一如既往地心系闽大,热爱闽大,为闽大的发展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让我们在共同的事业中,密切相连,友谊长存,并真诚地祝愿闽大越办越好,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习近平
一九九六年四月
1999年6月,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习近平为闽大15周年校庆题词——“办出特色 繁荣十邑”。2008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给闽江学院50周年校庆发来贺信,勉励我们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2018年是闽江学院建校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依然牵挂着学校的改革发展,致信对学校60年的办学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陈其淦:根据有关方面统计,1990 —1995年期间,闽大共有1074个毕业证书是由习近平校长签章的(1996年5月习近平同志卸任闽大校长)。
尽管习校长工作繁忙,但是他经常通过现场办公、形势政策报告会、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和全校师生一起共谋学校改革发展。他为学校、为师生所做的事情,大家都记在心里。每年的元旦和教师节,老师和学生都会自发地给习校长邮寄贺卡。他在福州市工作,贺卡就寄到福州市委办公厅。他调去省里工作,贺卡就寄到福建省委办公厅。后来,他去浙江工作了,依然有学生将贺卡邮寄给他。
还有一件事情令我至今难忘,那就是我们曾与习校长一起吃年夜饭。1991年春节将至,这是习校长到福州工作的第一个春节。孙芳仲副校长受大家委托,邀请习校长与老师们共度除夕,习校长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我记得除夕前一天,也就是1991年2月1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习校长轻车简从地来到河南新村18座。这栋楼有36套房子是闽大教职工的宿舍,住了35位教职工,另有一套(601室)是预留给外教的宿舍。当天晚上的年夜饭就安排在601室,学校干部、教授和青年教师代表20余人参加。年夜饭没有安排专门厨师,餐桌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参加者自带餐具,自带两道拿手菜,每隔十几分钟由家属递送上楼。孙芳仲副校长带来的是炒三鲜、芙蓉蛋,文史学系主任吴俊教授带来了泉州元宵和自酿米酒,我带的是甜点和鱼丸汤……习校长代表学校慰问在场的教职员工,并通过我们对一年来辛勤工作的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这次简朴又温馨的年夜饭持续了约两个小时,大家一起聊家常、聊学校、聊教育、聊每道菜是怎么制作的,欢声笑语,无话不谈,气氛非常融洽。习校长平易近人、和蔼温情、尊师重教的形象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美好的回忆。后来,我校美术系一位教授以这次年夜饭为主题创作了一幅漆画——《过年》。
任涛:大三时,我有幸作为司仪主持了学校“毓英楼”的落成典礼。典礼前几天,学校办公室方老师找到我,说“毓英楼”落成典礼需要一名司仪,让我提前作好准备。当时我心里有些紧张,心想:怎么会选择我做司仪?生怕自己做不好,心里还在纠结穿什么衣服。
我记得1991年10月28日上午,闽大“毓英楼”落成暨建校七周年庆典在大楼前空地举行,当天还邀请了“洋鼓队”前来助阵。省市领导、共建部队负责人和东建地产公司董事长魏可英先生等嘉宾出席了活动。省领导向捐资200万元助建“毓英楼”的魏可英先生授予“乐育英才”牌匾、捐资办学荣誉证书和奖章。接着,省市领导和魏可英先生一起为“毓英楼”落成剪彩。
习校长在讲话中对魏可英先生捐资办学的义举表示敬佩和感谢。他勉励闽大师生要从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艰苦创业、勇于改革、坚持特色办学,不断充实提高,努力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他还说,办好大学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要把闽江大学办成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大学。
典礼结束后,与会人员列队合影。我清楚地记得习校长并没有站在靠中间的位置,而是把老领导、老同志和嘉宾安排在中间,自己则站在边上。
1992年7月,我毕业后留校,在学校党政办公室工作,经常看到习校长到校指导工作、主持校长办公会、召开现场办公会,为学校解决各种问题。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闽江职业大学和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了闽江学院。
习校长始终关心惦念着学校的发展,他为学校提出的“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对同学们提出的“崇尚科学、博览群书”“深入社会、深入工农”“敢闯新路、敢创新业”的殷切期望,成为今天闽江学院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