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学,是湖北省丹江口市的一位村民,经营小油坊已经四十多年了。但在2007年他经营的小油坊由于失火,欠下了乡亲们3000多斤油料。这十五年来,王金学靠着一双勤劳的双手,一斤、两斤地偿还乡亲们的香油。就在不久前,他终于还完了欠下的最后两壶油,乡亲们因此称他“信义油匠”。
把芝麻装袋后,王金学坐上去往丹江口市新港开发区的中巴车,到常去的油坊榨油。
油坊老板:我们认识一二十年了,王金学也是个诚实老实的人,本本分分地地道道的农民,中间出了点意外,还账还了这么多年。
还油的十几年间,王金学曾一直坚持自己榨油,返还乡亲们。但在两年前,当时77岁的王金学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停止了繁重的油坊工作。不过他依然想办法坚持还油,自己种芝麻,再到熟悉的油坊榨油,然后把油还给乡亲们。
拿着榨好的油,王金学来到他拖欠香油的最后一户村民郭玉莲家。
这次还完油,王金学的欠账就清了。晚上回到家,他翻看着已经破旧不堪的账本,历经15年,终于可以安心地合上了。
丹江口市茅腊坪村村民 王金学:心情像天上的石头落到地上,那好得很,轻松得很。
20世纪50年代,不到20岁的王金学为了生计,在河南邓州跟着师傅学起了小磨香油的制作手艺。
丹江口市茅腊坪村村民 王金学:我们油坊有五六个人,反正我到哪人家都喜欢我去。因为我是个勤快的人,我也不喜欢和别人闹事,宁愿自己吃点亏都行。
成家后,王金学回到家乡,在自家院子里开办了一个食用油加工作坊。王金学夫妻俩本着“做好人,做好油”的诚信理念经营,从不缺斤短两,油质有保证,十里八乡的村民们都爱来这里榨油。
丹江口市茅腊坪村村民 王金学:东西做出来质量过关,好,不给人家短斤少两。有的人中午走不了就在这里吃,一来二去,周围对我们的看法比较好。
王金学的好口碑在乡亲们之间口口相传。20世纪90年代,为了拓宽香油的销路,50多岁的王金学骑着自行车到城里联系客户,因为油的品质好,慢慢地,城里的客户就开始自己找上门。
生意越来越红火,日子也是蒸蒸日上,然而,一场灾难却悄然而至。
丹江口市茅腊坪村村民 王金学:早上4点多,这个门烧光了,电线落下来,火还在烧,我还想去扑火,电线从门口绊在我身上,后来我真是有点害怕。从闸刀那烧断了,要不是烧断了就给我电倒在这里了。
2007年底,由于油坊电线老化,引发了大火。榨油的设备、乡亲们存在他这里的油料、四大桶香油、两万斤油饼被大火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这相当于他近6年的收入。
正当王金学苦于无法完成乡亲们的兑油订单时,村民们得知他的遭遇,反而没有来着急兑油。
丹江口市茅腊坪村村民 王金学:小刘说老哥子,别害怕,我回去了给别人说下,不用来灌油了。我会给他们说,你别操心。他是存的油最多,他一个人存的有90多斤油在这里,几百斤芝麻,他说你明儿再做,能做了再做,慢慢做,我慢慢取。
家中连遭困境 依然坚持把油还完
油坊虽然烧了,但乡亲们的油也一定要按数目兑上,生活也还要继续。于是,他自己动手修好了烧坏的榨油机,没有经营资金,就自己种芝麻、油菜、花生。在此后的日子里,王金学只要一榨好油,就拎着油,一斤两斤地还给乡亲们。
丹江口市茅腊坪村村民 王金学:我账本上都在后面写了个欠字,芝麻拉来了,我没有钱给你,油做出来卖了,再给你钱。账本上确实这么多人的芝麻在你这里放着,欠人家东西,我说油做出来卖了钱,结回来了,赶紧给你送去。那时候我基本上都是这样搞的。所以人家对我比较信任。
大家看到王金学在努力地还债,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赵新成便是其中之一。由于两家相距不远,他经常到王金学家榨油,几番相处,两人熟络了起来。赵新成把自家的两头母牛借给王金学,帮他做起了养殖。
老河口市六股泉村村民 赵新成:我说你没有钱了,你直接牵去搞养殖,早晚有钱了早晚给我就行。你们正在困难的时候该帮助我一定帮助。鱼帮水,水帮鱼,困难的时候就要相互帮助。
丹江口市茅腊坪村村民 王金学:欠着的债,我就想办法多搞几样事,起早也好,摸黑也好,不怕累,累了我坐这静一会,赶紧搞。
在赵新成的帮助下,王金学的养殖场也慢慢办了起来,生活渐渐又有了起色。然而,一场变故让王金学一家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境。两年前,王金学的儿子在山东遭遇车祸,不幸离世,只留下还未成年的小孙子。
家里再遭变故,还欠着乡亲们那么多油。擦干眼泪,王金学继续努力工作。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一边种芝麻、搞养殖,一边坚持不断地榨油、还油给乡亲们。当地村委会考虑到王金学一家的实际困难,帮助王金学申请了低保。
丹江口市茅腊坪村村民 王金学:房子新修了,另外扶贫办一个人给了6000元,我养了牛又补了2000元。
从2007年开始还油,到今年最后两壶油还完,15年过去了,王金学已近耄耋之年。现在,王金学还在继续忙碌着,空闲时在家帮乡亲们加工饲料。
如今,王金学早已经把买牛欠的钱还上了。看着自家的养殖场从两头母牛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王金学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丹江口市茅腊坪村村民 王金学:这十几年,我的账,外头的羊子也好,牛也好,饲料钱也好,猪崽钱也好,我一概都不欠谁的了。我这一辈子到这个地方我就轻松多了,心里啥事都宽阔些。
“信义油匠”王金学 一诺千金 无愧于心
这15年还油之路,王金学一点一点、一瓶一瓶地偿还,虽然走得艰难但格外坚定。在此期间,他两次生病住院,可躺在医院时还想着还乡亲们的油。病好出院了,又继续做油、还油。后来,他的儿子遭遇车祸,王金学中风偏瘫。日子过得捉襟见肘,有乡亲们看到他家的遭遇,表示不需要还油了,但是老两口依旧坚持还油。但王金学说,“欠别人点东西,心里早晚都挂念着,必须还上。”
我们中国有句成语,叫一诺千金。说的就是像王金学这样,说话算数,讲信用。他的还油之路,一走就是十几年。好在2016年,王金学一家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发展起了家畜养殖,老两口踏实肯干,日子逐渐好转,还油的进度也加快了许多。随着今年最后两瓶香油的兑换完成,记载着15年风雨的账本,终于可以合上了。谈及未来,王金学说,只要能动,就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想到无愧于别人,人生也没什么遗憾了。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