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课件信息
  • 陕北三战三捷

    1947年,西北野战兵团在彭德怀指挥下,与十倍于己之敌进行周旋,使其陷于疲劳和缺粮的困境中,相继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共歼敌一万四千余人,奠定了粉碎胡宗南进攻的基础。

主要内容

  1946年6月,国民党当局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他严厉要求属下一定要对陕北的延安实行“犁庭扫穴,切实占领”。

  根据情报,国民党军队用来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总兵力约二十五万人。当时,在陕北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全部兵力约三万人,武器装备上,都居绝对劣势。

  延安军民抗击国民党军的热情是高涨的。但是,胡宗南十几万大军很快就利用优势装备,气势汹汹地突破了战士们为保卫延安布置的第一道防线。

  在敌人重兵压境的严峻时刻,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做出了撤离延安、转战陕北的重要决策。

  1947年3月1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所有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统归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指挥。

  时任陕甘宁边区医院护士队 副队长 延锡忠:

  反复给大家讲这个道理,以后就想得通了。没有问题,放弃延安,迟早延安还要收回来的。

  曾经热闹熙攘的延安城此时陷入了沉寂,胡宗南部趾高气扬地进占了延安城。

  撤离延安后,毛泽东密切关注着前线的战况。他早预料到胡宗南占领延安后必然十分骄横,因此在下达保卫延安的命令时,就向各部指出:在防御战斗中疲劳与消耗敌人之后,即可集五个旅以上打运动战,各个歼灭敌人。

  军史专家 王晓建:

  运动战,不在一个地方死守,看准时机再打。在地形、群众条件都非常好的情况下,用一些小部队拖住敌人,骚扰疲困敌人,大部队等待时机,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一个旅。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西北野战兵团首长彭德怀和习仲勋一方面命令野战兵团主力隐蔽集结于延安东北的甘谷驿、青化砭地区等待战机,另一方面又命令野战兵团一个营佯装我军主力,大摇大摆地向延安西北方向的安塞转移,以迷惑敌人。

  胡宗南究竟会不会上当呢?

  就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撤离延安三天后,一封电报放在了彭德怀的桌上。电报显示,胡宗南命令国民党军第31旅向青化砭前进。

  青化砭,位于延安东北30余公里处,咸(阳)榆(林)公路蜿蜒曲折地从中间穿过。实际上,毛泽东在撤离延安路过此地时,就曾感到这是一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

  这是撤离延安后的第一仗,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将作战计划上报毛泽东后,彭德怀把主力部队部署于青化砭附近山川的东西两侧及以北地区,形成对咸榆公路北进敌军张开口的“口袋阵”。等到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就猛地扎紧“袋口”,以绝对优势兵力将这支孤军深入的国民党部队一网打尽。

  按照彭德怀的命令,战士们马上挖洞、伪装、架通信线。他们在山上挖了掩体,连观察哨都是在陡峭的山坡上挖的洞。

  3月25日凌晨4点,战士们已经进入原地点设伏。经过近六个小时的等待,国民党第31旅完全进入了西北野战兵团的伏击圈内。

  随着三颗信号弹腾空而起,东、西、北三个方向的伏击部队同时出击,青化砭的激战打响了。

  时为国民党军第31旅文书 魏锡铭:

  我们刚过去的时候,没有发现什么,前面的部队就一直往前面走。

  时为西北野战兵团教导旅卫生员 郝福:

  枪一响,一个信号弹一打出去,这部队哗地就下来了,压下来了。

  西北野战兵团的突然进攻让国民党军第31旅旅长李纪云措手不及,他一边慌忙发报求救,一边指挥部队抢占高地,争取时间。

  然而,远在几十公里外安塞地区的国民党军主力部队已是鞭长莫及。李纪云所率第31旅的士兵也被突如其来的炮火打蒙了,上到半山又被野战兵团部队压下来。

  为了确保胜利,野战兵团投入了数倍于李纪云部的兵力参战。

  面对人员如此密集的战场,前来救援的国民党军飞机根本无法区分哪些是西北野战兵团的战士,哪些是自己人,也无法进行轰炸扫射,只得悻悻返回。

  经过1小时47分钟的战斗,国民党军第31旅旅部及第92团全部被歼,李纪云被俘。西北野战兵团以极小代价,消灭国民党军近3000人,缴获子弹近30万发。

  在高地的指挥所,彭德怀等人目睹了战斗的全过程。彭德怀和习仲勋将胜利的消息报告给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毛泽东复电:庆祝你们歼灭三十一旅主力之胜利。此战意义甚大,望对全体指战员传令嘉奖。

  青化砭之战是西北野战兵团撤离延安后,彻底干净歼灭敌人的第一仗。这场伏击战的胜利,振奋了西北野战兵团的斗志,提高了边区军民的胜利信心,打击了胡宗南军的嚣张气焰,使全国各战场军民深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