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只要是我们的国土,就一定要巡逻守护到。”清晨,格桑旦增带领巡边队员又一次出发了。在蜿蜒崎岖的边境线上,巡边守边成为格桑旦增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勒门巴民族乡(简称“勒乡”)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紧挨印度、不丹。这个边境乡,共有2个行政村56户151人,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今年51岁的格桑旦增是勒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30多年来,他恪守“守护边疆一辈子”的承诺,把千难万险踩在脚下,日复一日地巡边护边,殚精竭虑地建设家乡,以实际行动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忠诚铭刻在祖国的边防线上。
“一定要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格桑旦增的父亲次仁旦增是新中国成立后勒乡第一代护边员,格桑旦增自13岁起跟随父亲放牧巡边,父亲对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在父亲的影响下,怀着守护国土的信念,格桑旦增走上巡边之路。2012年格桑旦增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录用为乡镇公务员后,更是将巡边护边作为重要责任,忠诚扛起使命。
勒乡平均海拔2350米,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充沛,原始森林茂密,到处是高山峡谷,地形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中巡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前些年,路不好走,45公里的路全靠步行。一走就是一周,要在野外过夜。遇到的野猪、豹子、熊、蛇,多得很。”格桑旦增说。
为此,格桑旦增巡逻时习惯时不时地喊两声来驱赶野兽。这是祖辈留下来的经验,一定要尽量避免正面碰上野兽。可总有意外,这些年巡边队员被蛇咬伤的事时有发生,与熊和野猪正面“较量”的事也不在少数。
除了凶猛野兽攻击的危险,变幻莫测的天气带来的危险更难防备。
有一次巡边,按计划当日就可以往返。大家简单带了一点干粮凌晨就出发了。上午的行程很顺利,但返程途中却下起瓢泼大雨,路泥泞难走,天色很快暗了下来,大家迷了路。
“以前山里没信号,一旦进山,就意味着失联。”在滂沱大雨中,格桑旦增沉着应对,凭着多年的巡边经验,带着大家找到了一处可以避雨的活动板房。没有取暖的被褥,全身湿透的二十几个人,饿着肚子熬到了天明。
还有一次,暴雨袭来,山洪暴发。一条平日一步就可跨过去的溪流一下子变成了湍急的河流,而这是他们回家的必经之路。
雨越下越大,水势越来越湍急。与队员商量后,格桑旦增果断砍倒一棵树,架到河对岸,冒着被洪水卷走的危险,和巡边队员相互鼓励着,抱着树干艰难地爬到了对岸。
这些年,尽管格桑旦增遇到过无数次意外和危险,但他从不退缩,也从未后悔。“守边就是守家。我要一辈子守好祖国边疆!”格桑旦增满怀着坚定的信念。
用油漆在山壁和石头上写上“中国”,在树上画出或者在地上用石头摆出“五星红旗”……他用脚步丈量着国土,树立祖国边境上的界碑。近年来,格桑旦增的女儿次仁旺姆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也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巡边队。在格桑旦增一家三代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勒乡群众加入巡边队,守护神圣国土。
农家乐、家庭旅馆、茶馆、商店……穿行在勒乡,边境小镇繁华的景象让人惊叹。
这其中有格桑旦增的付出和汗水。
“家乡不建设好,都搬走了,谁来守边?”格桑旦增认为,兴边富民,边疆才会真正稳定。多年来,负责抓产业发展的他,想方设法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留住人、守好边。
勒乡气候温和湿润,种植高山茶叶的条件得天独厚。但一直以来由于零散种植,管理粗放,茶叶品质不高,未能形成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能力不强。
格桑旦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6年,他提出对茶厂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进行改进;2011年,他组织成立了“茶叶协会”;2013年又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与村民沟通,成立了勒乡茶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茶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错那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刘树峰记得,几年前,援藏的安徽专家培训传授更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没有想到,群众习惯于过去的传统种植方式,不愿改变。”
得知情况后,格桑旦增耐心地给群众做工作,鼓励党员带头,慢慢地让大家接受了新的种植技术。现在,合作社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生产砖茶、红茶、绿茶和速溶茶4种产品,畅销区内外。仅茶产业一项,群众每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
茶产业发展起来了,旅游饭也要吃起来。
作为雪域高原的“天然氧吧”,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勒乡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条件。2015年,在国家惠民政策支持下,勒乡启动新型特色小城镇建设,迈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坚实一步。
“当时,村民只需承担一部分资金就能住上新房,然而却很少有人报名。”村民索朗曲宗记得,那一段时间格桑旦增和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一方面耐心细致地宣讲政策,让群众转变观念。另一方面认真了解村民的困难。考虑到部分村民积蓄不够,格桑旦增积极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沟通,最后村里以集体经济分红的方式,为村民分担了部分资金压力。2018年2月,村民们都住进了设施齐全、宽敞明亮、具有民族风格的新房。
新房建好了,跟进念好“旅游经”。通过开展培训,当地群众或开办农家乐或经营商店,家家吃上了旅游饭,实现了就业不离土不离家。一些外地人也被吸引来此开店、经商。2021年,全乡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6万元。
“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是我新的起点。我将继续团结带领勒乡各族干部群众,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扎根基层,守土固边,格桑旦增继续坚定地前行。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