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黄河贵德清。”在青海省东部,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清澈的黄河滚滚东流。碧水丹山,层林尽染,阡陌纵横,誉称“高原小江南”的贵德一派生机。这背后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治理生态、改善民生和发展产业的不懈努力,张景文就是其中的一员。
从贵德县生态环境局局长到拉西瓦镇党委书记,张景文以敢闯敢干的奋斗精神、情真意切的人民立场,守护着黄河上游的清澈澄明,为父老乡亲描绘幸福生活的画卷。
担当实干守黄河水清
2019年4月,贵德县环境监察大队升级为生态环境局,张景文被任命为第一任局长。贵德位于黄河上游,生态保护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张景文深感压力巨大。
当时,黄河上游干流上的芦苇塘水体发黑发臭,蚊虫肆意滋长,水质被判定为劣Ⅴ类,破坏了黄河上游的水环境和水生态,生态治理迫在眉睫。
然而,质疑声随之而来。“一个全是杂草的臭水塘,啥时候能治理完?”“我们之前在湿地这儿种的树怎么办?”
彼时,生态环境局成立仅半年,工作人员只有12人,人手不够、经验不足、办公条件差,但张景文还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芦苇塘治理好。“一个成功的案例要比我劝说一万句话更管用!”
一方面,他带着团队帮助群众移栽树木,并按照规定给予补偿;另一方面,主动邀请群众参与湿地治理的规划设计。看到芦苇塘的美好未来,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支持治理工作,他们拿到了治理芦苇塘的第一把“钥匙”。
但光有百姓理解还不够,湿地治理的关键在于技术。谋定而后动。经过一番调研,张景文明确了芦苇塘治理的主要目标:清理淤泥、净化水质。没技术,就引入人才。他从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聘请了专业工程师加入治理团队,创新性采用“复合流潜流湿地+生态表流湿地”组合工艺,引流县城污水处理厂尾水,实施了尾水深度净化生态湿地系统建设和生态修复项目。
经过持续改造,芦苇塘蝶变为水生态公园,流域水质已由当初的劣Ⅴ类净化为Ⅱ类,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成为贵德响当当的名片,吸引了大量群众和游客驻足观光、休闲垂钓。“更重要的是,黄河干流贵德河阴段水体净化功能与水生态保护能力得到提高,为黄河上游筑牢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张景文自豪地说,项目也于2020年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优秀项目案例。
说得好不如干得好。啃下了芦苇塘这块硬骨头,张景文和他的团队得到了省厅生态环境部门的认可,获得了父老乡亲的信任支持。他趁热打铁,接连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治、污水管网工程、流域治理和水生态修复等7个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力促贵德县创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完成了国家“两山创新实践基地”的省级评审。到他离任时,贵德空气优良率达到99.6%,黄河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达到100%。
用心用情改善民生
2021年春,张景文从县生态环境局局长调任拉西瓦镇党委书记。拉西瓦镇下辖10个行政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的乡镇。
怎么给乡亲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是张景文心里的头等大事。上任伊始,他迅速召集村干部开会。不懂藏语,他就带着翻译一刻不停地走村入户,力争最快时间了解情况、发现问题。
当地处于农牧区,农村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长期以来,村民家里普遍使用旱厕。不仅百姓生活不便,环境治理难度也很大,“厕所革命”势在必行。
然而,听说这个消息,村民却有别的想法,“以前使用旱厕,粪便可以作为肥料还田。使用水厕以后,还要自己买肥料。”让群众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并非易事。
怎么办?张景文组织团队主动上门,挨家挨户给群众讲解水厕取代旱厕的好处。群众不了解政策,他就从生活出发举例子。比如,水厕既干净卫生、又方便快捷,还能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冬天洗澡省了很多麻烦。一点一滴地动员,不厌其烦地做工作,终于打动了大家。
如今,污水管网工程覆盖率达到80%,110余户村民家里正在进行水厕改造,农村人居环境和流域水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调研叶后浪村时,看到破损严重、存在交通隐患的“危路”,张景文在最短时间内争取到1363万元用于道路修缮。“张书记能闯能干,为我们这个贫困村争取到项目,很不容易!”提到张景文对叶后浪村的帮助,驻村第一书记马东由衷地赞叹。
看到有群众用草和牛粪烧土炕取暖,烟熏火燎,张景文积极筹措200余万元,在曲卜藏、豆后浪村实施了“电热炕”改造项目。看到一些老年人家里冷冷清清,儿女不在身边,他就推动建设了曲乃亥村关爱老年人驿站,让老年人过上丰富温馨的生活。
一系列民生工程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也拉近了他和村民的距离。张景文每每到村里走访慰问,质朴的村民总是激动地迎上来,紧紧握住他的手。
“只有俯下身子,才能理解工作的意义所在。”作为贵德县土生土长的年轻干部,张景文总说,想多为乡亲们做点事。
精心谋划引领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要让群众真正过上好日子,光整治环境还不够。”张景文认为,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关键是富民兴产。
通过深入调研,张景文陆续掌握了各个村庄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瓶颈。他组织村干部召开务虚会,先后谋划和落实了21个产业类项目。
三文鱼是当地冷水鱼养殖的特色。原先,村民采用传统的网箱养殖方式,鱼类的粪便直接排入黄河水中,对黄河水质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改善黄河上游的水生态,张景文想到了陆基养殖项目。通过大棚养殖三文鱼,既环保又方便,还能把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一举多得。
项目设计好了,老百姓却有顾虑,“陆地上养鱼,听起来有点不靠谱,能赚钱吗?”张景文给村民算了一笔账:项目实施后,村民每年可获得45000元的地租收入;也可参与项目建设获得劳务报酬;村集体每年还能从项目资产中获取5%的租赁收入。村民们心动了,纷纷参与陆基养殖项目,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
张景文还充分发掘各个村庄的特色,因地制宜,通过牧业会招商引资,以龙头企业带动一片产业,做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实现联农带农。一年以来,曲乃亥村的温泉、豆后浪村的自驾游营地、仍果村的卫当口养殖场等项目纷纷发展起来……拉西瓦镇产业发展增收了282万元,很多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说起拉西瓦镇的美好未来,张景文侃侃而谈,充满了干劲,他的工作日程也排得满满当当。“群众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提及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张景文说,他要以归零心态迎接崭新挑战。“未来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多为老百姓干点实事。”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