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安徽省宿州市某小区,一名身着制服的女法官正准备走进单元楼,突然一个女子冲了过来,拉开女法官的手提包,塞进一叠钱后,撒腿就跑。等法官反应过来的时候,女子已经不见踪影……
这不是电视剧里的场景,而是发生在安徽省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四级高级法官耿青身上真实的一幕。提起这段故事,耿青还不无感慨,当时给她塞钱的女子是她所负责案件的一名当事人。“那天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听小区保安说,她已经冒雨等了六个多小时。这是当事人对我们法官的不信任,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于是,耿青连夜打听到当事人的住址,想把钱返回去。可是,当事人说什么也不肯收回。无奈之下,耿青只能告诉当事人,如果不收回去,她将立即上缴纪委,并主动申请回避,退出案件办理。一看耿青要不办理这个案子,当事人慌了神,连忙收回礼金说:“只要您接我这案子,输赢我都认。”
“做一个让老百姓满意的好法官。”这是耿青从穿上法官制服那一刻起,就为自己立下的铮铮誓言。正以处心,廉以律己。从业23年来,她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切实维护着法律的尊严,真正做到干干净净为百姓做事,清清白白守护公平正义,先后获得“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安徽省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安徽省百姓心中好法官”等称号,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就在2022年8月30日,她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了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违反原则的事一定不做”
黑色的制服、威严的大檐帽,是耿青幼时记忆中父亲的样子。父亲是一名检察官,受其影响,耿青很小就对法律产生浓厚兴趣。在她看来,制服、大檐帽就是公平、正义的代名词。像父亲一样,穿制服、戴大檐帽,做公平与正义的守护者,成了她的梦想。1999年,大学毕业,学法律的耿青进入安徽省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入职伊始,父亲只送了她一句话:“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违反原则的事情一定不做。”耿青明白这句话沉甸甸的分量。
从书记员干起,到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到副庭长、执行局副局长,审判庭庭长……耿青已经在不同的岗位上,维护了上万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路走来,耿青也由那个初出茅庐的青涩女干警,成长为胜任多个岗位的“全能王”。对法律有更深的理解,对法治观念的理解也更加清晰明了。
“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传承父亲告诫,这句话成为她职业生涯中的座右铭与警示语。
2020年,在一起金融担保案中,由于涉案金额巨大,原告融资担保公司希望能够加快对融资租赁资产的收购,尽快完成资产的再次盘活。公司负责人石某多次找到耿青,向她提出加快法律程序的要求。“我找了耿法官很多次,尽管每一次她的拒绝都很坚定,但她从来没有流露出一点不耐烦,态度真的特别好,每次给我解释相关的法律程序都非常耐心。”回忆起与耿青的交往细节,石某至今仍旧难以忘怀。为了感谢耿青的帮助,石某曾私下邀请耿青吃饭,都遭到拒绝。耿青总会耐心地说,“如果我和你一起吃饭,被对方当事人看到,人家心里会怎么想呢?”朴实的话语,让石某一下子觉得不好意思,此后再也没有提过请吃饭的事情。“违反原则的事情一定不做。”耿青一直毫不动摇地坚守纪律底线,维护法律尊严。
老百姓对于法律的信心和信仰并非凭空而来,它体现在每一个案件的公平审理上,体现在每一位法官的廉洁执法中。耿青深深懂得这其中的深意。“哪怕我案子办的再好,但一旦拿了当事人的东西,也没有意义了。”
与物皆无累,终年惬本心。与各种案件各种人打交道,耿青并不会感觉到很棘手,因为自己始终秉持着一颗公平正义的心。比起自己所做的,耿青说党和人民给予她的更多。未来,一定在岗位上做出更多成绩,用行动坚守法律信仰。
“每啃下一个硬骨头,我都有成就感”
爱一桩事业,就奋不顾身地投入。这句话用在耿青身上再合适不过。从成为一名法官以来,她从来没有停止提升自己的脚步。
2018年“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打响以后,耿青调入宿州中院执行局工作。案件难度大、要求高,她主动提出担任涉金融、涉群体等大要案执行团队负责人,认为这是一次很好锤炼自己的机会。
胆大心细、不怕危险、冲锋在前,现场指挥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都很强,是耿青给大家的印象。从审判员到执行员,角色的转变,刚开始,耿青也很不适应。但凭着对法律事业的热忱,她咬着牙迎难而上,最终带领团队解决了许多大案、要案,真正做到案结事了、定分止争。宿州市中院执行局执行处处长刘小宝经常和耿青一起出执行现场,敢挑重担的勇气和不服输的干劲,让他印象深刻。
三年前,在一起金融借款案件中,某开发公司将工程项目两处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地上房产进行抵押贷款,之后却因资金链断裂无法清偿。银行申请强制执行,涉案金额高达8000多万元。承租涉案商铺的8家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搬迁困难,购买抵押土地地上住宅的2600余户购房人也不能办证。
案情复杂,涉案金额大,牵涉人员多。如果处置不当,不仅会损害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还会伤害营商环境,对宿州未来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耿局长说,我们不能仅仅为了案结了事,把企业一棒子打死,也要考虑到怎么办案能有利于我们地方的营商环境。”市中院执行局法官助理李孟回忆起当初的情形,还是觉得这个案子很棘手。
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耿青带领团队多次走访住建局、公安局等行政执法部门,通过现场勘查、组织调解,议价拍卖,推动财产变现,一举兑现银行大部分债权,广大购房人顺利拿到了房产证。
然而,承租涉案商铺的8家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腾迁问题还没有解决。一些承租人拒绝腾出商铺,态度非常强硬,甚至出现了暴力抗法的现象。耿青一边稳定承租人的情绪,积极了解承租人的诉求,主动与银行进行沟通协调,帮助承租人争取补偿。同时,带领团队,逐户走访承租人,通过释法明理,让承租人接受法律判决。最终,这根硬骨头被耿青啃下来了。当事人同意在获得一定补偿后迁出,所有商铺清场顺利完成。
参与过几次调解活动的徽商银行宿州埇桥支行经理王玉涛,对耿青独有的调解方式称赞有加,“之前,我也见过不少强制执行的案例,如果多一些她这样的法官,那就不存在执行难的问题了。”事实上,执行工作并非易事,耿青一天14个小时的忙碌、28批次接待、8个执行现场辗转……换来的是老百姓满意。“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每办成一个案件,每啃下一个硬骨头,我都特别有成就感!”耿青说,因为热爱和责任,那些辛苦都不算什么。
目前,耿青审理、执行案件超过2000件,每年的结案数、结案率、调解率都领跑全院,其中承办执行案件332件、参与执行601件,执行到位超13亿元。2015年、2016年、2020年、2021年放入结案率均达到100%。
“将心比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
案件总有胜负,但当老百姓感受到法官对他们的理解和为他们解决问题的努力时,他们就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耿青不仅要求自己,也同样要求团队,一定要“将心比心,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这样的人民法官信得过,是人民的好法官……感谢宿州中院培养出这样高素质、人民信得过的法官!”这是几年前,一名当事人在感谢信中对耿青的形容。
“让老百姓满意,让当事人满意,这是一个好法官的标准。”耿青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在埇桥区法院挂职副院长期间,作为分管领导,耿青身先士卒,主审案件超过100件,其中多是疑难、复杂、重大案件。面对大量纷繁复杂的案件,耿青没有简单地一判了之,而是把工作目标确定在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上。
在一起追索养老金案件中,由于涉及企业改制历史遗留问题,本不属于法院受案范围。虽然可以裁定驳回起诉,但考虑到当事人即将退休,一裁了之或许“省了事”,可能就会让当事人“糟了心”,甚至引发信访。因此,耿青带着当事人跑社保经办机构、跑改制企业、跑主管单位,经过反复摆事实、讲道理、做工作,最终在政府的支持下让当事人的养老金有了着落,也让一起容易引发信访的案件做到了“不访即办”。
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温度。耿青的法律温度不仅体现在把当事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当事人的急难愁盼,还体现在她能够永远将当事人的情绪和利益置于自己之上,设身处地为老百姓考虑。“如果我们都觉得难,那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难于登天了。所以我们不能有畏难情绪。”
几年前的一起案件中,案件当事人是一对个体户夫妻。开庭前夕,耿青按照法定程序将包含开庭信息的法院传票邮寄给当事人,却在庭审当天因无法联系到这对夫妻而不得不采取撤诉处理。令人没想到的是,几天后这对夫妻来到法院,声称自己从未收到过法院的传票,并且提出要向上级部门投诉耿青。明明自己已经按照流程办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理解,耿青心里虽然委屈,但还是将解决当事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中午回家吃过午饭,下午刚到办公室,耿青就联系当事人表达歉意,同时请他们来到法院,从快递公司、到邮递员、再到信件接收人,耐心地为他们核实信息。最终发现,原来是当事人店里的店员签收了信件,由于工作忙没有及时沟通而导致了事情的延误。因案件已经按照法定程序送达,个体工商户店员签收也符合法律规定,裁定撤诉于法有据。耿青本着“非访即办”的态度,通过耐心细致的释法明理,最终取得当事人的理解,有效避免了一起信访案件。
“将心比心,我们在办理案件的时候要记得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取得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法律不仅是惩和罚,更重要的还有帮和引。作为一名法官,无论在庭内还是庭外,耿青总是希望能够以法律为武器,为更多的老百姓提供帮助。
2019年,耿青法官工作室成立,这是安徽省首批以法官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之一。对于耿青,这个工作室给了她更多沟通群众、为群众服务的机会。她借助工作室,向有需要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她还进社区、进企业,抓紧每一个机会为公众普法,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任《法律讲坛 法官解案》栏目主讲人,把公平公正、温暖大爱传递给老百姓,把法律带进每一个当事人心里。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