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靠党的领导。一年来,各地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育头雁 强堡垒
村级运转更加顺畅高效
截至2022年2月,全国49.1万个村班子顺利完成换届,一大批有志于乡村振兴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为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换好是基础,干好是关键。各地抓配套、紧衔接、搞培训、强监督,做好换届后半篇文章,推动新班子撸起袖子加油干。全面开展换届“回头看”,重庆云阳县、宁夏同心县等地以派出回访调研工作组的方式,由县级班子成员对所有乡镇、村回访调研一遍,为新班子敲警钟、鼓干劲。聚焦提升新班子履职能力,湖南、海南、贵州、甘肃等地由省级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大培训;福建、四川、宁夏、陕西铜川市等地结合“导师帮带制”试点,组织对新任村干部传帮带。截至2022年12月,各地村“两委”成员培训已全部完成,村党组织书记由省市两级培训的占60%,“两委”其他成员普遍由县一级轮训。
强化乡镇和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各地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同时,充分利用换届选举重要契机,重塑班子精神气象,坚持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动补齐短板,实现华丽蝶变。新疆实行地(州、市)、县(市、区)领导干部包干整转,统筹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由党政部门包软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包乱村。贵州台江县由联系村(社区)的县领导带队,组织力量不定时入村查找短板,及时为软弱涣散村找准病灶、开好药方。浙江金华市金东区从集体经济强村中选派86名优秀党支部书记作为“治村导师”,帮助提升薄弱村“两委”班子创富、带富能力。内蒙古赤峰市开展“最强党支部”建设提质升级工作,聚焦“三强三优”工作目标进行揭榜领题。
本轮换届后,全国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95.6%,村级运转更加顺畅高效,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各地细化落实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的通知》,推动他们履职履责,规范细化乡镇“三重一大”事项,全面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不断加强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福建出台具体措施,着力推动责任落实、提高能力素质、防范廉政风险。江苏泰州市推出监督十项制度,黑龙江绥化市出台监督管理办法,天津市北辰区推行村“一肩挑”家访制,进一步提升“一肩挑”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监管质效,严防“一肩挑”变为“一言堂”。
聚贤能 强保障
乡村人气旺起来
乡村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重要手段。截至2022年5月,各地各部门通过集中轮换,共选派第一书记20.96万人,工作队队员56.3万人。
接续奋斗,迈入田间,如何督促他们沉在一线真抓实干?四川省委组织部印发工作指引,全面梳理驻村帮扶工作任务,指导驻村干部进一步找准职责定位。湖南举办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示范培训班,开展政策解读、开设专题课程,组织学员到乡村振兴点现场观摩,让284名学员满载收获,投身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云南树立提拔任用、交流重用、职级晋升、职称评聘“4个优先”导向,对帮扶成效明显、群众公认的及时使用。安徽泗县、山东邹城市制定驻村工作重点任务清单、实行工作队和派出单位双重管理,让第一书记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江苏南通市推行第一书记“双导师”帮带制度,广西梧州市搭建“第一书记项目直通车”平台,帮助第一书记尽快熟悉村情、有的放矢开局。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各地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倾斜政策,支持办好涉农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做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选派,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有计划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截至2022年11月,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开展半年多来,共选派近5000名干部人才深入160个重点帮扶县开展帮扶,开局良好、初见成效。
坚持招才引智和培育本土人才有机结合,各地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黑龙江统筹全省乡镇事业单位编制资源,面向大学生“张榜求才”“带编引才”,全省实现每村1—2名大学生,农业管理、城乡规划、电子商务等乡村急需专业的占65%。广西深入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建立市县乡三级乡土人才库。吉林加大“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力度,优先满足艰苦边远、重点帮扶、少数民族乡及沿边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补充需求。辽宁实施“兴辽英才计划”,浙江杭州市实施“人才西进”工程,北京市开设乡村振兴协理员岗位,让更多人才集聚乡村振兴一线。天津市成立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湖南湘西州致力打造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全方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青海西宁市组建村级集体经济专家指导团,新疆轮台县注重发挥乡土人才和现有农技人才作用,加强与高校、涉农企业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充实乡村发展力量,为乡村振兴“输血”赋能。
为激励农村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履职尽责、苦干实干,各地普遍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农村基层干部待遇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能力明显增强。福建以县为单位探索制定分级管理考评细则,实行村干部差异化绩效奖励机制。新疆巴州、四川广元市推行“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的薪酬激励制度,山西阳高县建立“四分法”村党组织书记考核体系,激发其干事创业积极性。
兴产业 帮致富
村级集体经济蛋糕越做越大
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强化各级党组织统筹协调,党员干部包联,“一村一策”落实发展措施。各地推动党员干部包联到户察民情,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辽宁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量”行动,青海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切实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吉林建立“赛马”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比有标准、追有目标,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上海市鼓励年轻人回村经营民宿、建设现代化农业,让土地产生更大价值,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山西晋中市、安徽马鞍山市、新疆博州因地制宜打造示范点,精准确定村级扶持项目,逐步形成“村村有项目”的发展格局。河南漯河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头号工程,压实书记责任,科学谋划,山东曹县建立县委书记主导、组织部部长主推、镇街书记主抓、村党支部书记主攻的责任联动机制,把村级集体经济这块蛋糕越做越大。
产业兴带动百业旺,从南到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步履铿锵。各地因地制宜确定主导产业和经营模式,促进资源共享、抱团发展。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通过党建引领,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主体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综合效益;落实党员“双培双带”机制,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带头人不断进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可靠力量。黑龙江从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领办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群体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新一轮换届,村党组织书记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80%、提高9%。云南启动实施村社干部学历水平和能力素质“双提升”行动计划,培养一大批乡村致富带头人,村社“两委”换届完成后,12000多名“双提升”学员通过选举进入新一届村社“两委”班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做强做优做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打造八大产业链,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西藏围绕“四地一通道”,打出高原牌、绿色牌、特色牌,加快发展种养业、文化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特色产业。福建屏南县成立片区党委,湖北咸宁市推动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村(社区、企业)组建联合党委,统筹引领村村融合,推动抱团发展。浙江宁波市做强组团合作经营主体、打造就业增收“共富工坊”,云南禄丰市探索“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实现资源流动、产业兴旺。
各地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引导企业和机关单位结对联村,切实帮助解决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湖北武汉市开展“国企联村”行动,推动城市优势资源向农村集聚。内蒙古包头市通过机关党组织+嘎查村党组织联建共建方式,采取“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联办、党员承诺践诺等方式,入户帮扶解困。江苏丹阳市搭建贯通农副产品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乡村振兴红色“E”联盟,提供惠农贷款、技术指导、销售带货等“一条龙”服务。
红色村庄记载红色足迹、蕴含红色历史,各地深入开展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挖掘和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书写出产业旺、百姓乐的乡村振兴可喜答卷。湖北黄冈市将11个红色美丽村庄纳入新型集体经济、文旅开发、大别山红色旅游线等发展项目,整合产业资金5700万元、盘活三资3500万元。江西吉安市推进“红色+移风易俗”,在红色名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广西平南县搭建党员红色文化网络学习矩阵,打响红色旅游品牌。山东巨野县村“两委”成员走访村里老人,收集整理红色故事,组建党群讲解员队伍,为游客义务提供讲解服务。
广西永福县太平村、大罗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帮助村民种植水稻。
在安徽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科技特派员正在向农户传授番茄病虫害防治技术。
贵州天柱县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高酿镇丰保村党员志愿者帮农户采摘布福娜果实。
浙江仙居县上张乡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方山村村民在产业基地晾晒薯粉。
四川叙永县农业农村局党员干部下沉叙永镇红岩村集体经济茶叶加工厂,开展制茶技术指导。
延伸阅读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