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用人民币,都知道它代表着国家信誉与经济主权。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人民币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传承着让人民翻身解放做主人的红色基因,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重整河山的决心和意志。
一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随着各个战场上攻势作战的推进,各解放区间人员与物资交流日益频繁,但货币名称不一、比价各异,携带和使用颇多不便。
1947年7月,华北财经会议在河北武安县冶陶镇召开。会议决定在太行成立华北财经办事处,任命董必武为办事处主任。会后,董必武起草了《关于货币统一和印制人民币的请示》电文,表示“发行人民票、统一各解放区货币,此无论在军事上和经济上均有必要。”
毛主席同意先行准备。接到中央复电后,董必武立即委派“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主任南汉宸着手设计第一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分前期和后期,前期集中在1947年冬至1948年年底,印制单位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四大解放区。
第一套人民币主题设计选择了牧羊、犁田、推煤、织纱等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图景,生动展现出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军民欣欣向荣的景象。
1948年12月1日,平津战役打响第三天,华北人民政府发布金字第四号布告,宣布原解放区的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式成立,并正式发行第一套人民币10元20元和50元券。
一张张钞票如同捷报,人民解放军推进到哪里,人民币就跟进发行到哪里,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展,促进了解放区的经济建设。
二
1950年,全国范围内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已经开始启动,第二套人民币印制计划也提上日程。
人民币的设计任务交由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周令钊负责。
在设计第二套人民币票样时,周令钊始终紧扣人民性这一主题。
为了使设计图稿更具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周令钊不仅经常去故宫、颐和园临摹石雕、石刻和铜器上的纹样,还深入研究中国民族与民间的图案,不断丰富设计思路。光是手稿草图,他就画满了十多个速写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周令钊设计的人民币堪称“最中国”。他把敦煌壁画中衣袂飘飘的“飞天神女”请入了人民币票面,飞天飘带成了3元人民币背面的边框,故宫美轮美奂的传统窗棂则被用到了2元人民币的背面景框里。
万象更新的人民中国不断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延安宝塔山、井冈山龙源口石桥、北京天安门等蕴含着浓郁新中国气质的地标性景观被悉数搬上第二套人民币的版面。
民族大团结也是第二套人民币的重要主题之一。在周令钊的笔下,中华各族儿女相聚一处,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加强了中华大团结,真正体现了人民币的使命与愿景。
三
进入60年代,中国迎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第三套人民币选取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主景图案。周令钊特意请来了擅长人物素描的侯一民、邓澍夫妇,让各行各业的人物形象都在画笔下呼之欲出。
在第三套人民币的票面上,我们看到了女拖拉机手的意气风发,机床工人的精准细致,炼钢工人的爆发力量,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反映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成就、新风貌。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生活日新月异,周令钊又着手做主要票面整体布局的崭新设计。他将少数民族人物两两一组,分别作为不同面额的主图景。
在时任中央美院副院长侯一民的丹青描摹下,一个个气韵生动的中华各民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成为第四套人民币的亮点。
1999年,第五套人民币正式发行。六种面额纸币的正面是毛泽东主席肖像,票面背后的图案依然选用了中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文景观。“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分别用汉、蒙、藏、维、壮五种文字显示,票面数字底衬选用中国传统名花图案,以花喻人,以人映花,彰显中国人风骨,使第五版人民币外观典雅、古朴而不失时代感。
在以毛泽东头像作为正面主景的百元人民币上,原本钞票的暗绿色被改成了红色,不仅是初心,也是使命,更是前行路上最亮的一抹底色。
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长征路上的征程已经开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人民币在方寸之间展现出的万千气象,闪耀着中国的设计之美、民生之力与科技之光!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