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区,“跳出农门”曾经一直是农村年轻人的首选。人潮奔流背后,农村空心化、空巢化问题加剧。谁来承担乡村振兴?这成为城乡大流动背景下的一道难题。
聚焦乡村人才短板,湖北省黄冈市实施“培育新青年,振兴新农村”计划,近年来招引培育10万名新青年,在老区大地激扬青春。他们拥有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带来新理念……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年轻支书注活力,古老村庄展新颜
还没出元宵节,红安县城关镇曹家畈村的村“两委”就连续组织5场塆组会,定下一件大事:上马“共享菜园”乡村游项目。这意味着村里又多了一条致富路。该村2022年集体收入25万元,2023年计划突破30万元。
曾经的曹家畈村,一半村民在外务工。村里无产业,村干部青黄不接,治理力量薄弱。
“家乡生我养我,我只想通过努力带动乡亲们致富。”2020年3月,在组织召唤下,29岁的阮东城毅然辞去省城月薪过万的工作,返乡接棒村党支部书记。
曹家畈紧挨县城,有着吃旅游饭的独特优势,但村民习惯门前屋后堆杂物,环境脏乱差。阮东城发起“最美庭院”评选,组织村民自己挨家打分。“这个办法管用。”村民秦明月说,评上的都觉得有面子,村里还出台政策支持“最美庭院”开办农家乐、民宿。现在,曹家畈村四季瓜果飘香,农家乐菜式花样翻新,引来游客盈门。
“乡村振兴,干部年轻化是关键。”红安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说,年轻干部更容易接受先进的理念和方式,带动乡村治理不断升级。
2月9日,走进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湾村,90后村支书黄晶正张罗当天的直播。2021年竞选上任后,她带领村“两委”建起5G基站,与燕儿谷公司联合发展电商,给农产品插上“隐形的翅膀”。2022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2.4万元。
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蕲春县九棵松村党委书记董振兴,是一名211大学毕业的85后。在他带领下,该村实现传统石英砂产业升级,打造众创科技园区。仅4年时间,全村集体收入达到5300万元,接近翻番。
支部有活力,乡村有动力。黄冈市3620个行政村共配备35岁以下年轻干部3700余人,常态化培养30岁左右后备村干部万余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新农人”生新产业,一朵菊花产值逾30亿元
在麻城,种菊已历千年,但用处无非冲泡茶饮。在返乡青年企业家曾莹的带动下,菊花可以用来做药、酿酒、办菊花宴、生产眼罩、发展旅游……
“我们自主开发的菊花系列产品28种,去年产值8300多万元,今年肯定能破亿。”35岁的曾莹满怀信心。
5年前,怀揣在广东开服装厂攒下的积蓄,曾莹邀来菊花专家徐颂文,回到老家——麻城市黄土岗镇张家墩村,创办菊花高科技产业园。这是麻城首家以菊花科研、种植、精深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缺少深加工企业,种出来没销路,村里一度只有几户种植,面积不到10亩。”张家墩村支书张华回忆过去。
现在,以张家墩村为圆心,麻城已形成万亩连片菊花产业带,500亩以上菊花专业村50个,系列总产值逾30亿元。
菊花成了致富花,村民们纷纷返乡,仅张家墩村近5年就有400多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昔日寂静的村庄热闹了起来。
“‘新农人’更能找准乡村的痛点。”麻城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说,“新农人”带来新技术、新观念,盘活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成为促进农业产业壮大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2018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的95后大学生彭达,来到浠水县散花镇天井湖村,创立“耕读兴农·菱辟蹊径”菱角产业项目,用网络销售和深加工模式,解决了当地特产菱角保鲜时间短、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现在,该村有52户农民参与到菱角种植加工的产业链中,2022年增收近千万元。
为引导青年做产业振兴的“领头雁”,黄冈市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举办“创业黄冈”、“创青春”、“互联网+大学生”、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等活动,支持建设星创天地、创业孵化器等农村创新创业平台,为就业创业提供更好环境。
彭达说,这两年,来自政府的扶持越来越精准,返乡创业者机会越来越多。
新村医新教师,乡村公共服务上台阶
背上药箱,跨上摩托车,90后大学生村医程建成赶到杨世莲婆婆家,量血压、测血糖、送药品,“一天一粒,莫忘喽。”
杨婆婆今年75岁,有脑梗、冠心病的慢性病史15年,“我腿脚不方便,小程定期来家里诊疗,这几年多亏了他。”
程建成原本在浠水县清泉镇上的卫生院上班,看到李堰村卫生室缺村医,乡亲们看病不方便,他主动要求驻村。为了方便走村入户,他还自费购买摩托车代步。
自从程建成来到村里,村民们健康观念大有改变。“小程医生总是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杨世莲说,现在,她做菜放盐都比以前少了一半。
“村医青黄不接,村民健康谁来守护?”这曾引起社会广泛担忧。2020年,黄冈市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已培养村医905人,其中定向培养242人。
黄冈市卫健委负责人介绍,订单培养的大学生村医,在生源选择上会向缺村医的村倾斜,让他们在家乡服务,这样有利于留得下,干得长。
针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普遍难题,黄冈积极引导城市青年科技人才和专业人才扎根乡村。
罗田县希望小学位于大别山深处的薄刀峰下,地处胜利镇黄泥畈村。步入校园,正赶上同学们参加社团活动,舞蹈、合唱、篮球……1999年出生的教师晏棋也参与其中,快乐得像个孩子。
2021年,晏棋从黄冈师范学院毕业,响应黄冈市“双新工程”的号召,来到希望小学工作。
“学校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常年不在身边,于是,我充当起姐姐的角色,带他们吃饭、看病、玩耍。”晏棋的一言一行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很多学生都喜欢喊她“燕子姐姐”。
近三年,黄冈市已补充乡村教师5392名。晏棋说,10年前,希望小学只有11位老师,绝大多数超过50岁。如今,学校已有23位公办老师,40岁以下的有19位。她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乡村教师队伍中来。
黄冈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该市将下更大力气汇聚人才,吸引和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一线。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