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课件信息
  • 《井冈山会师》

    在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的掩护下,朱德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迅速转移,顺利抵达江西宁冈。历经磨砺的两支起义军终于胜利会师!从此,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湘南起义的力量汇聚在一起,点燃了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主要内容

  1927年10月3日中午时分,一支精神抖擞的部队抵达江西宁冈古城。这支队伍就是由毛泽东率领,经过三湾改编后焕然一新的工农革命军。

  到达古城当天,毛泽东就在联奎书院主持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具体部署工农革命军的下一步行动。这就是著名的古城会议。

  会上,毛泽东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肯定了秋收起义对于工农革命的推动作用。他号召大家要鼓足信心,放下担子轻装上阵,并着重讨论了在国民党势力薄弱的罗霄山脉中段建立根据地的问题。

  位于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在宁冈与遂川之间,因山间平地号称“五井”,故名为“井冈山”。这里属于湘赣边界,拥有优越的地势和丰富的物产,又有相当的群众基础,且离城市较远,是国民党统治的薄弱环节,具备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坚实条件。

井冈山

井冈山

  然而,工农革命军想要在这里落脚并不容易。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 罗庆宏

  当时井冈山非常偏僻,有两支农民武装,带有绿林性质。山上大小五井,五个小盆地属于王佐的地盘,袁文才在井冈山山脚下的茅坪。这两个绿林首领结为把兄弟,山上山下遥相呼应。

  革命部队想在井冈山安心落脚,首先要取得袁文才、王佐两人的支持。袁文才在大革命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具有一定的革命进步性。然而,在得知毛泽东想要“上山”的意愿后,袁文才部表示可以接济工农革命军一些给养,但是并不愿意他们在这里常驻。

  一时间,革命军内部在对袁文才、王佐部队的方针上出现了分歧。有人提议:山上的武装力量不强,干脆进山打掉袁文才和王佐的部队。他们那几十支枪,一包围缴械就完了。

  然而,毛泽东不仅不同意打掉井冈山地区的武装力量,在得知袁文才手中只有六十几支枪后,他还提议送袁文才一百支枪作为“见面礼”。

  时任卫生队党代表的何长工后来回忆:“毛泽东同志说服我们,不能只看到几十个人、几十杆枪的问题,是个政策问题;对他们只能用文,不能用武,要积极地争取改造他们,使他们变成跟我们一道走的真正革命武装。”

  确定了对袁文才、王佐部队采取团结、改造的方针之后,毛泽东决定与袁文才见上一面,亲自与他商谈有关问题。

  袁文才也表示愿意与毛泽东见面,并将会面地点安排在茅坪与古城之间一处名叫大仓的村子。

  古城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10月6日,毛泽东带上几个随行人员出发去大仓赴约。而他不知道的是,等待他的是一场“鸿门宴”。

  袁文才此时虽然已经加入共产党,但是对毛泽东率领的这支工农革命军队伍了解并不多。他十分担心毛泽东带兵前来“吃掉”自己的部队,于是让20多个人带着枪支埋伏在预定见面的林家祠堂,静候毛泽东的到来。

  然而,当袁文才等人在林家祠堂门前的石桥上远远看到前来的毛泽东时,出乎意料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毛泽东披着一件大衣策马,身后仅跟着五六个随行人员。这份真诚与坦荡让袁文才感到万分羞愧,他随即命人撤去埋伏,亲切地迎了上去。

  见面后,毛泽东与袁文才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袁文才对毛泽东的学识和谈吐钦佩不已,二人不知不觉间从上午10点谈到太阳快要落山。当毛泽东宣布要赠送一百支枪给袁文才的队伍时,袁文才非常意外,倍受感动。

  毛泽东、袁文才的大仓会见极为成功,一场“鸿门宴”变成了“同心宴”。大仓会见后的第二天,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脚下茅坪一带,毛泽东住进了茅坪的八角楼。

  随着南昌起义军主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部队基本被打散,只剩下两支成建制余部。一支在董朗率领下进驻海陆丰,另一支在朱德、陈毅率领下,在赣南三整后转战粤赣边的山区,努力寻找落脚点。

  1927年12月,朱德根据广东省委的指示,南下支援广州起义。但当部队到达韶关附近的犁铺头时,得知广州起义已经失败,于是便留在犁铺头休整。

  何长工受毛泽东的委派,寻找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几经周折,终于在1927年12月,在韶关附近的犁铺头找到了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他将毛泽东部的情况以及自己的使命,详细地向朱德做了汇报。

  不久后,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转战湘南地区,在当地党组织和农民军的配合下发动湘南暴动。

  1928年初,朱德部以智取宜章的胜利拉开了湘南暴动的序幕。此后,革命浪潮在宜章澎湃汹涌,又先后爆发了一系列农村暴动,出现了从城镇到农村的一派大好形势。湘南工农群众革命情绪高涨,革命风暴席卷了20余个县,起义队伍发展到了万余人。

  湘南革命斗争沉重打击了农村封建势力,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3月下旬,在蒋介石的调度下,湘粤军阀集中7个师兵力对湘南革命力量进行南北夹击。

  面对这样的严重局势,湘南特委却极力推行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左”倾错误思想。

  朱德不认同这种“左”倾错误。大敌压境,敌众我寡,革命的前途堪忧。这时,他想到井冈山上毛泽东的部队。为保存工农革命军的有生力量,避免在不利条件下同敌人决战,朱德当机立断,决定退出湘南,做出向井冈山方向靠拢的重要决策。

  影响中国命运的两支伟大队伍即将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