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课件信息
  • 《留法勤工俭学》

    从19世纪末开始,波澜壮阔的中国青年留学运动迅猛发展,留法勤工俭学是这段历史不可或缺的一幕,一批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学习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许多人选择到法国,他们中产生了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王若飞、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李立三等中国革命的先驱和新中国的缔造者。

主要内容

  1922年,军阀持续混战,工人掀起大罢工巨浪。1月13日,湖南长沙第一纱厂的工人走上街头,为谋求自身权益而振臂高呼。然而,示威游行很快被反动当局镇压,当场死亡3人。

  指挥罢工活动的青年黄爱、庞人铨闻讯后赶到现场,代表工人向反动军阀政府提出给工人发双薪、军队一律从纱厂撤出、发给死难者丧葬费等11项合理要求。

  第一纱厂工人罢工发生后,黄爱和庞人铨被捕,四天后在长沙浏阳门外被杀害。

  远在德国的周恩来得知好友牺牲的噩耗,悲愤地写下题为《生别死离》的长诗,从此更加坚定了革命理想。

  与此同时,远在法国的爱国青年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对抗。

  1922年3月20日,年仅20岁的四川青年李鹤龄不满中国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陈箓迫害勤工俭学生,在隐忍半年后终于寻得机会,对陈箓扣响了扳机。

  法中友协联合会会长 阿兰·拉巴特

  为什么这个年轻人要朝陈箓开枪?其一在于曾有几百名学生参加了里昂中法大学的游行,这些学生都被遣返了;其二在于他受到了袁世凯无政府主义复辟行径的启发;其三在于中国政府与法方签署了购买武器的协议,以确保中国的财政税收,之前很多收入都流入了外国人的口袋。这三个动机代表了这个年轻人对驻巴黎代表陈箓的不满。

  陈延年参与了这次事件的策划。他出面筹款购枪,派人帮助李鹤龄进行训练。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失败后,同学被遣返回国,留法勤工俭学之路似乎走到了尽头,这也促使留下的年轻人开始反思。

  曾信仰无政府主义的陈延年、陈乔年等,在斗争中认清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人吴稚晖、李石曾等人的面目,从此脱离了无政府主义派。

陈延年(左) 陈乔年(右)

陈延年(左) 陈乔年(右)

  而此时的赵世炎正流亡于法国北部,依靠清理一战战场遗迹的工作度日。

  虽然做工辛苦,但赵世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与责任。他在给陈公培的信中谈到想成立一个青年团的想法:

  “欧洲方面决定成立一个青年团,青年团是否有总机关,并除章程外尚有其它规约或印刷品。如有请及转告速记来”。

赵世炎写给陈公培的信

赵世炎写给陈公培的信

  同一时期,被遣返回国的李立三受毛泽东委派,到安源组织工人运动。对李立三来说,组织并发展安源的工人运动是党组织交给他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他在安源与工人同吃同住,很受工人欢迎。

  1922年5月1日劳动节,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在激越的“劳工万岁”、“工人俱乐部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口号声中成立,李立三被推举为俱乐部主任。

  同一天,一场关乎全国工人命运的盛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到会代表173人代表着12个城市、110多个工会、34万有组织的工人。

  1922年五一劳动节当天,蔡和森在《先驱》第7号上同时发表《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方针》和《法兰西工人运动的最近趋势》两篇文章,他认为“只有根本推翻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制,这才是运动的根本目的”。

  从“罢工援助案”到“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了10项影响深远的决议案,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开创了工人联合起来的新纪元。

  半年前从法国被遣返的104人正在陆续汇入革命大洪流,而留在法国的勤工俭学生也逐渐明晰方向。

  1922年6月初,赵世炎从法国北部,周恩来从德国,刘伯坚从比利时纷纷赶来。他们和陈延年、陈乔年等18名志同道合的勤工俭学生在布洛涅森林连续进行了三天秘密会议。

  会后,旅欧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正式成立。大会选举赵世炎、周恩来、张伯简组成执行委员会。赵世炎为书记,周恩来负责宣传,张伯简负责组织。由于张伯简当时仍在德国,故先由李维汉代理。这一年,赵世炎21岁,周恩来24岁,李维汉26岁。

  中国与法国山海相隔,却在1922年因觉醒的青年万里相通!他们在救国的道路上不断求索,为了同样的目标相继成长。前路未知,迎接他们的除了坎坷,更有心中蓬勃而起的信仰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