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街道武康居民区:共建共治共享 让开放型社区更美好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一、基本情况

  武康居民区地处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辖区由淮海中路、湖南路、武康路、兴国路围合而成,上海地标建筑之一的武康大楼等7幢市级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坐落于此,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型社区。居民区共有6个自然小区、6个弄堂居住区,居民共650余户,常住人口10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700余人;中共党员109人,其中离退休党员92人。在党总支带领下,武康居民区积极推进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在全市率先开展“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绘就一幅“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社区更美好”的实践美景。

武康居民区面貌

武康居民区面貌

  二、特色做法及成效

  (一)组织共建,“美好社区”大家来赋能。武康居民区党总支注重发挥风貌街区单位资源优势,多年来深耕组织共建、凝聚区域合力。联动上海大学等高校专家赋能“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组建由14个区域单位和区级机关、社区能人等组成的7个工作组,共同实施一批“美好社区”工作项目。汇集区域单位、商户服务资源推出“美好武康居民专属卡”,12家单位党组织向居民提供27项便民惠民服务。常态化开展基层治理条块协商会,辖区单位全域联动,职能部门协同解决武康路391弄铁门“关不上”“守不住”等一批居民关切的问题。4任居民区书记接力传承已有70余年历史的“武康铜铃”传统,每天摇着铜铃走街串巷、走家访户,排摸民情、倾听民声,用一把铜铃串联起辖区居民和各类单位,切实提升情感认同、组织合力。

  (二)多元共治,“开放社区”大家来聚力。武康大楼等没有围墙的历史保护建筑既是开放式居民楼,周边又常年有大量市民游客。武康居民区党总支针对开放型社区治理的新情况,积极开展现场办公会、意见征询会、线上交流会等,召开5场“从‘心’出发,畅所欲言,共筑美好社区”武康大讨论,广泛听取吸纳居民、商户、游客和各方单位的意见建议,梳理出涉及环境整治、公共服务、邻里和谐等10个方面43条意见建议。在党总支带领下,汇集多方智慧的《住户自治公约》《商户公约》《游客公约》《徐汇区软法指引(武康开放社区版)》相继完成,形成全市第一部针对开放型社区治理的软法指引,同步建立“对话-共创-共享”的街坊参与机制,有力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

召开片区条块协商会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召开片区条块协商会解决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

  (三)阵地共享,“焕新社区”大家来点赞。武康居民区党总支积极推进社区空间更新、服务常新、面貌焕新,实施居委会沿街设置,提升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功能,打造服务居民“新阵地”、协商议事“新平台”、居民生活“新空间”。深化楼组党建,在武康大楼试点成立楼道管理委员会,百年大楼的“空中花园”实现更新迭代。深入实施“共护老人康养屋、共做为民康乐事、共建邻里康居楼、共享居民康健点、共绘社区小康景”的“五康”民心工程,月光歌舞团、论语班、八段锦等群众团队如雨后春笋组建,让社区居民和市民游客一起共建共享梧桐树下的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22日 16:22 来源:共产党员网 编辑:许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