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乡村新变美三秦——陕西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纪实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陕西,杨凌,教稼园内的后稷雕像巍然耸立。相传4000多年前,这位华夏农耕文明的始祖曾在杨凌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如今,黄土高原沟峁山梁上青绿色的苹果挂满枝头,关中平原高标准农田里玉米长势喜人,陕南秦岭深处茶园香飘满山……盛夏,行走在三秦大地,沃野织锦,生机涌动。乡村巨变,今朝尤美。

  地处中国地理版图核心腹地的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也是一片红色热土,党中央在延安战斗生活了13年,培育形成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情系三秦百姓、关心陕西发展,多次到陕西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陕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等殷殷嘱托,高屋建瓴为推进乡村振兴擘画蓝图。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陕西以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组织领导,建强战斗堡垒,凝聚各方力量,发展富民产业,创新乡村治理,激荡起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一幅生机无限的新图景于沃野乡村间生动绘就。

  强化责任担当,厚植振兴基础

  2022年10月26日,延安的果园里,红苹果压弯枝头,乡亲们喜在心头。

  “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陕西延安考察。谆谆叮嘱,饱含深情。

  地处吕梁山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三大山区之间的陕西,曾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陕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5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465万人斩断穷根奔小康,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基础性支撑。陕西省委组织部坚持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坚决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强引领、夯基础、壮产业、促治理、重实效,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

  全局上谋划,关键处落子。陕西把压实责任、打牢基础作为“先手棋”,确保党建领航乡村振兴行稳致远。

  拧紧责任链条,钉牢“落实钉子”。制定印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成立各级党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乡村组织振兴工作专班),形成上下贯通、同向发力、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推行各成员单位年度实事硬事清单、县(市、区)委书记年度重要事项清单制度,以清单化管理增强履责实效;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以党建责任落实推动乡村振兴年年都有更为明显的实质性成效。

  强化组织建设,夯实振兴基础。深入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达标”活动,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促进村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实行“一村一策”整改销号,对已完成整顿任务的村设置1年巩固期,做到帮扶力量不撤离、问题解决不反弹;扎实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县委书记直接包抓、专班推进,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红色样板和农村党建特色品牌。 

  培训赋能,铸魂提能强本领。建立省级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师资库、教材库、课程库、案例库和培训基地、实践交流基地,扎实开展集中换届、机构调整和驻村轮换后干部大培训、大赋能、大提升,省市县分级分类举办培训班1600余期、培训人员10余万人次。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安排优秀基层干部和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加大实地观摩、案例教学、课后研讨力度,切实提升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为尽快打开乡村振兴工作局面提供“钥匙”。宝鸡、咸阳等市先后分批次组织全市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大学开展全员轮训,实地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商洛市实施“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计划和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组织2178名村干部及其后备力量参加大专学历教育,为每个村培养1名新型经营管理人才。

  潮涌于壮阔山河。各地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个个身影在乡村拼搏奋斗,强劲的“红色动能”激荡澎湃,推动三秦大地乡村发展气象万千,精彩“蝶变”故事不断上演。

  汇聚生力军,引领加速跑

  “农村到处是黄金,看你用心不用心。”不久前,在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视频培训班上,延安市黄陵县双龙镇党委副书记,索洛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柯小海上台分享治村经验方法,赢得大家阵阵掌声。

  过去的索洛湾村,“地少不保收、雨天两脚泥、人往外面跑”。柯小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办企业,培育种植、加工、旅游等多条产业链,集体经济由“揭缸见底”变为“粮足仓满”,群众生活由“贫困落后”变成“家家小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

  一个乡村的发展史,必定是一群人的奋斗史。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群众富不富,就看村干部;乡村强不强,全凭“领头羊”。着眼于建强“头雁”队伍,陕西在村“两委”集中换届中,着力选优配强班子,并不断跟踪优化班子结构和增强整体功能。针对“一肩挑”后村级班子运行的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制定加强管理监督的若干措施,形成选育并重、用管结合的村干部管理监督完整链条。

  “先从我自己家拆起!”咸阳市礼泉县西张堡镇白村是典型的新型社区、产业大村。为了腾出土地发展产业,社区党委经过集思广益,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居住。面对拆迁瓶颈,社区党委书记李朝鲜带头拆掉自己家旧宅,村民一看书记自己都拆就不再犹豫了,陆续将自家老房子拆掉了。

  经过艰苦建设,现在白村已经成为一个集农业观光、农耕文化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社区。70岁的村民李邦进住进了别墅,激动地连连感慨:“村里变化太大了,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多亏了李书记!”

  从“一张蓝图”到“一幅实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光靠村级组织力量还远远不够。

  陕西制定实施办法,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对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等实行全覆盖精准选派。目前全省8662名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农村一线开展帮扶,为基层支援了一支生力军。

  站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的最高处俯瞰,山梁沟峁间绿意涌动,连片的山头上都是苹果园,不远处还有水库、木屋、风车、花海……好一幅惬意怡人的乡村美景。

  对于过去的日子,南沟村老人们记忆犹新:“村庄地处沟壑丘陵,土地干旱瘠薄,种的多收的少,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出行难、娶媳妇难、干事难,‘三难村’的帽子多年摘不掉。”

  包村干部张光红的到来,给村庄带来了改变。包村后,他挨家挨户听村民诉求,吃透摸准村情实际,发现南沟村的黄绵土偏碱性,透水性强,非常适宜种植山地苹果。他和村干部深入交流,形成共识,一起带着村民筑水坝、搞滴灌、建果园。从几亩到几千亩,从普通果园到高标准果园,不懈努力下,全村挑起了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9万元。

  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陕西扎实做好医疗、教育、科技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指导11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细致梳理人才项目需求清单,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一县一团一方案”,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各项帮扶任务;选派“三区”科技人才1095名,招募特聘农技员261人,精准服务对接乡村主导产业;实施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本土人才。

  金木耳、玉木耳、黑木耳……在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木耳”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万山丛树多,土人伐木生耳。”地处秦岭南麓的柞水县,早在明清时就有种植木耳的传统。过去,技术落后,产量低、规模小,农民只是将其作为副业。近年来,在科技人才的助推下,小木耳跃升为大产业。

  “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带领团队在柞水建立工作站,选育出5个木耳宜栽品种并大面积推广。此外,我们柔性引进食用菌专业高层次人才20人,培育出多个高附加值木耳品种,既可以棚栽,也可以地栽,产量是过去的1.5倍。”柞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杜晓宁介绍。2022年,全县木耳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35亿元,带动2.45万人增收致富。

  号召力强的“带头人”、懂技术的“田秀才”、善经营的“农创客”……汇聚成最强大的乡村振兴力量,用智慧和汗水浇灌梦想,绿色的田野上充满希望。

  下好产业棋,奏响富民曲

  这里是全球最大的苹果连片种植区,全世界每7个苹果中,就有1个产自这里;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猕猴桃产区,全世界每3个猕猴桃,就有1个产自这里;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奶山羊生产基地,奶山羊存栏量、羊奶产量和加工能力稳居全国第一……

  一连串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是陕西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精彩答卷。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陕西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南北纵贯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气候类型多样、农业资源丰富,文化资源丰富,发展产业有其优势,也面临着很多现实难题:一些基层党组织找不到发展路子;现有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产业要素活力不足、产品缺乏品牌带动……

  迎难而上,陕西打出组合拳,努力变“短板”为“潜力板”,化优势为胜势。

  帮找路——陕西深入开展党组织引领乡村发展示范村创建活动,指导各地立足不同资源禀赋,用足用好当地红色、产业、文化、生态等资源,做足做好“土特产”文章。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盘活农村资金资源资产,大力推广土地盘活、物业经营、服务代营、服务创收等模式,促进产业发展。

  在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南泥湾村,党徽广场上,游人如织。村党支部利用红色资源发展旅游,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榆林市佳县坑镇赤牛坬村充分挖掘黄河流域优秀农耕文化底蕴,排演反映陕北农民生活大型原生态实景剧,农民变演员,农具变道具,乡村变舞台,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走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延安市洛川县土基镇黄连河村党支部懂绿、爱绿、养绿、护绿,依托丰富的林草资源发展林下产业,实现“点绿成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桃花源”。

  时尚的艺术村、活跃的旅游村、殷实的特色村,因地制宜,找准路子,陕西乡村千姿万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强龙头——各地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等活动,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产业园区等载体,引导龙头企业进园区,为做大做强提供支撑;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主板上市融资,加速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2年,陕西省共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7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1万家。各地普遍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园区+农户”等多种模式,把脱贫户、小农户嵌入产业链条,带动19.89万脱贫户,实现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补链条——鼓励各地探索村企联建、强村带动、联村发展等党支部联合共建形式,实行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获取规模效益。

  安康市白河县中厂镇石梯社区是当地“木瓜小镇”核心区,种有木瓜1600余亩,有木瓜龙头企业4家。周边的大坪等3个社区虽种有木瓜,但不成规模,经济效益不明显。

  为扩大木瓜产业“朋友圈”,中厂镇党委组织石梯社区与邻近3个社区成立木瓜小镇产业联盟党委,与周边社区签订木瓜保底收购合同,构建木瓜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近年来,众多像石梯社区一样的村,不断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实现“一村富”延伸为“整片兴”。

  塑品牌——各地基层党组织注重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强化宣传推介,跨区域组建特色品牌联盟,以延安苹果、平利茶叶、柞水木耳等为引领,打响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品牌。

  最近,延安市延长县交口镇白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冯学亮火了!为了帮助村里卖苹果,50多岁的冯学亮用方言唱rap,讲述村里的苹果故事。有趣而不失创意的短视频,受到网友点赞。这几年,延安一批农村党员干部,把果园当作直播间,把流量当作“新农资”,在抖音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推介宣传,让“延安苹果”品牌不断擦亮、升值。

  目前,陕西共拥有全国知名区域品牌221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发121个。随着品牌的崛起,众多特色农产品开始走出乡村、走出陕西、远销世界,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一个个猕猴桃结出“致富果”,一朵朵食用菌开出“致富伞”,一颗颗葡萄串起“致富梦”。在陕西,一个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呼之欲出,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节节提升。

  优化治理体系,擦亮“幸福底色”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把脉全省乡村,发展日新月异,治理面临挑战: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动,诉求日趋多样;物质生活提升,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振兴路上,实现乡村善治,必须攻坚克难。

  着眼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陕西出台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将乡村治理纳入“大盘子”,统筹推进。大力创新方式载体,丰富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形式,走活乡村治理“一盘棋”。

  “一张网”兜住群众大小事——

  “子女在外务工,我腿脚不便。知道我急需一种药品,网格员立马给送来,解了燃眉之急。”家住安康市汉阴县涧池镇紫云南郡社区的林少兵谈起网格员,连连称赞。

  为兜牢民生大小事,陕西全面推行村级党组织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汉阴县按照就便就近就亲原则,划分5940个基础网格,2123名党员、612名人大代表、2354名中心户长任网格长,将矛盾纠纷、环境卫生、代办事项等全部纳入网格,做到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激活乡村治理的“小末梢”,成就群众“幸福大事”。

  数字赋能让治理更智慧——

  在渭南市合阳县白灵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块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村里的产业园区、车辆来往等情况。2022年4月,白灵村建设“数字乡村”平台,涵盖基层党建、便民服务、平安乡村等多个模块,为乡村治理插上了高效的翅膀。

  “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都配有智能手环。我们可以在大屏幕上实时看到他们在哪里。同时,他们如果有紧急情况,可以进行一键呼救、接到平台,离得最近的网格员会马上赶过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明杰说。

  近年来,陕西积极推动各地基层党组织运用信息技术与乡村振兴接轨。在不少村庄,微信群成了宣传政策的“明白群”、服务群众的“好帮手”;借助信息平台,村民足不出户,可以查看“万物生长”;政务服务“远程办”、“云帮办”,乡亲们日常办事不出村……蓬勃兴起的数字化浪潮,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滋养文明乡风促进基层善治——

  旅游经济就是口碑经济。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党总支部立足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旅游,把“空心村”变为“网红村”。2022年,接待游客66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亿元。其背后的口碑高赞之道,令不少参访者好奇。

  “这和我们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关系。”村党总支书记郭占武“揭秘”,多年来,袁家村开设善行义举榜、村规民约专栏、农民学校,举办“五好家庭”评选、“好媳妇好公婆”评选等,很好地涵养乡风民风。“尽管一个店面一年能盈利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但每个村民依旧保持着淳朴本色,勤恳做事、亲和待客、诚信经营,没有傲慢浮躁、偷奸耍滑的行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陕西各地基层党组织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开展了诸如“村晚”、戏曲进乡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强化村规民约等制度约束,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安宁。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

  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众志成城同心干,撸起袖子加油干,陕西党建引领乡村发展新画卷必将更加绚丽多彩,更加令人心旷神怡!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30日 11:0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许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