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辽宁丹东市注重挖掘整合地域红色资源,扎实开展党员革命传统教育,探索实施开发一批实景课堂、设计一批研学线路、打造一批培训阵地、制作一批专题党课、开展一批实践活动的“五个一批”工程,引导广大党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起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的强大力量。
【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要求引导党员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丹东市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主要根据地、抗联西征出发地、抗美援朝出征地,拥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不同时期的丰富红色资源,以及“七一勋章”获得者、抗美援朝老英雄孙景坤等一批红色历史的亲历者。近年来,丹东市坚持高位推动、运用系统思维,立足地域红色资源,开发了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实景课堂,并在此基础上串点成线形成研学线路,引导党员身临其境“看”、“听”;打造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培训阵地、精心打磨专题党课,促进党员将“学”与“思”相贯通;设计开展一批实践活动,推动党员践初心、担使命,在助力振兴发展中发挥作用,逐步形成“看”、“听”、“学”、“思”、“用”五位一体的革命传统教育新模式。2021年,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丹东市对相关做法进行总结,制定出台《关于用好丹东抗美援朝红色资源加强党员党性教育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以新思路新方法推动革命传统教育高质量开展,相关经验被《党史学习教育简报》推介。2022年以来,按照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求,全面推进“五个一批”工程,丰富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形式,教育质量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做法】
(一)整合资源开发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实景课堂。丹东市利用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打造实景课堂,让旧址遗迹成为党史“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党史“教师”。开发利用旧址遗迹。在全面摸排基础上,整理形成《丹东市抗美援朝战争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名录》,按照“一遗址一方案”原则进行开发利用,全市保护修缮鸭绿江断桥、凤城浦石河红军洞、青山沟抗联遗址等各类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400余处。确定“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和平”等教学主题,组织各级党组织就近就便到旧址遗迹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铭记红色历史、弘扬革命精神。挖掘运用文物史料。强化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打造抗美援朝纪念馆、抗联一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东北革命历史记忆馆3座历史展览馆,收集展陈抗联一军军医使用的手术刀、上甘岭阵地的炮弹残片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革命文物3万余件,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宣讲、互动等方式激发党员思想共鸣。抗美援朝纪念馆以史料为基础,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复原打造激战云山城、鏖战长津湖、血战上甘岭等重大事件场景,使党员接受“体验式”、“沉浸式”革命传统教育。用好英烈模范资源。以市委名义印发《关于开展向孙景坤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通过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巡回宣讲等,教育引导全市16.5万余名党员以英雄人物为榜样,自觉做到对党忠诚。2020年以来,赴12个省区市采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战士和支前模范等500余人,抢救性拍摄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系列纪录片《铭记》210余期,通过亲历者的讲述,让党员全面了解、永远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总播放量达500余万次。
农业银行宽甸满族自治县支行党支部在青山沟抗联遗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二)突出特点设计一批革命传统教育研学线路。丹东市注重将弘扬革命精神融会贯通到红色研学、瞻仰体验之中,引导党员穿越时空、对话先辈,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分类划片确定研学基地。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宣传、文旅、史志等部门分工协作,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确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3大类17处革命传统教育研学基地。串点成线设计研学线路。按照主题一致、地域相近的原则,将研学基地进行串联,形成以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河口断桥、志愿军公园“一馆两桥一园”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教育研学线路12条,构建起鸭绿江沿线60公里“沿江教育带”。丹东市委党校选取“鸭绿江浮桥遗址—毛岸英纪念馆—铁路抗美援朝博物馆—上河口国门”研学线路,组织学员瞻仰烈士塑像,参观国门、界碑和铁路抗美援朝纪念馆,现场讲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聚合资源打造研学课程。挖掘研学基地红色资源,针对不同研学线路分别推出《抗联的故事》、《上甘岭战役》、《安东海关旧址的百年风云》等课程,开发“志愿军的一天”、“重走抗联路”等体验项目。以党组织为单位,按照“规定+自选”设计线路,既安排重温入党誓词、瞻仰缅怀、革命传统课堂等规定内容,又增加拓展实践自选内容,让党员身临其境受感染、潜移默化受教育。截至2023年8月,全市已有12.7万余人次通过革命研学线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三)深耕细作打造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培训阵地。丹东市在成立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的同时,积极利用各级党校、党群阵地资源,打造党员教育培训阵地体系,为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硬支撑”。建设专门培训阵地。成立丹东抗美援朝精神培训学院,以传承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办学宗旨,设计推出《震撼世界的立国之战 一脉传承的红色基因》等专题教学课程24门,研发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等教学形式11种,累计开展革命传统专题教育培训360余期,培训党员2.3万余人次。发挥党校作用。将革命传统教育纳入各级党校教学内容,要求市本级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中相关课程不低于总课时的30%。市委党校在举办党员骨干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班等班次过程中,通过组织集中研讨、开展专题调研、分享党史故事等方式,教育党员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性修养,示范带动各县级党校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必修课。拓展党群阵地功能。用好全市32个街道(乡镇、园区)党群服务中心、192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部分村、小区、渔港码头、商圈党群服务站点,通过提供红色图书资料、展播党课视频、开展组织生活等,强化党员教育培训功能,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阵地保障。
东港市黄土坎镇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党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四)与时俱进制作一批革命传统教育专题党课。丹东市围绕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开展“党课开讲啦”活动,制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党课,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发专题理论党课。组织党校教师、专家学者、模范人物、党组织书记等,围绕弘扬抗战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等内容,讲授《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及现实启示》、《东北抗联的历史地位及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解放战争中赢取民心》等理论党课80余堂。制作情景互动党课。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规、红色故事、先进人物事迹等,组织制作《英雄赞歌——致敬最可爱的人》等12堂精品情景互动党课,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声情并茂叙述、点评人物或事件,在潜移默化中把党员引入特定情境、产生思想共鸣。目前,已累计为1400余个基层党组织展播情景互动党课,1.2万余人次党员参加。组织制播微党课。每年印发通知,组织基层党组织围绕抗美援朝精神、先进典型、红色遗迹等主题,创作革命传统教育微党课,通过全市688个远程教育站点进行展播,并在“丹东发布”、“江城远教”等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已累计制播57期。
(五)创新形式开展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实践活动。丹东市立足边境地区实际,把推动党员服务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作为检验革命传统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实施“鸭绿江畔党旗红”工程等系列实践活动。弘扬革命精神推动兴边富民工作。在全市抵边村实施“党支部+”发展模式,通过“党支部+旅游”、“党支部+项目”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引导党员在海岛旅游、现代农业观光、蓝莓种植等产业项目中发挥作用,让每个边境村都至少有一个致富项目,2021年以来党员带头落实产业项目198个。赓续红色血脉夯实稳边固边基础。结合抵边村(社区)、渔港码头、边防哨所实际,讲好英烈事迹、上好红色党课,教育引导党员在边境治理中当先锋、作表率,推动稳边固边工作取得实效。宽甸满族自治县推行“党员中心户+边民”的互帮互助模式,每个党员中心户与临近10户边民成立联防互助组,共同做好管边控边、春耕秋收、防火防汛等工作,覆盖边民1.4万余户。
【启示】
(一)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丹东市在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过程中,依托革命遗址遗迹,挖掘英烈先进事迹,打造研学基地、研学线路,开发特色课程、实践载体,深受广大党员欢迎。这启示我们,要不断深化本地红色资源的价值挖掘和活化利用,用身边红色故事教育人、感染人,不断增强革命传统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丹东市在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过程中,创新推出实景课堂、打造情景互动党课,力求用更加生动鲜活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推动革命传统教育取得实效。这启示我们,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聚焦基层党员特点需求,不断创新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切实增强革命传统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必须坚持系统思维。丹东市在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过程中,坚持科学规划整合红色资源,打造党员教育培训阵地体系,相关职能部门同题共答,有效发挥了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这启示我们,要系统化谋划、整体性推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整合资源力量,凝聚革命传统教育工作合力。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