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井湖社区位于麻江县城东部,成立于2017年12月,现有人口3707户11425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人口1322户5677人,生态移民搬迁人口474户1616人。社区共划分网格10个,现有党员48人,建有网格党小组7个,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近年来,官井湖社区通过实施“党建引领、产业培育、创新思维、品质提升、科技赋能、要素保障”六大工程,切实提升城市社区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2022年6月被司法部、民政部、法宣办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同年10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授予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官井湖社区整体面貌
实施“党建引领”工程。制定《社区(网格站、驻社区工作队、党支部、居委会)服务管理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突出抓党建引领和抓服务质量,对驻社区工作队、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班子成员实行“一体化”考核。全面推行“党支部+党小组+业委会+物业+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推进小区居民自治,相对独立的居民小区22个,物业管理的小区4个,业委会单独管理的小区6个,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三方共议”“双向进入”小区4个,兜底管理的8个。
官井湖社区组织端午节活动
实施“产业培育”工程。大力推行“四联双增”工作,按照“党支部+公司”发展模式,成立社区集体经济公司,社区“两委”成员与公司管理层交叉任职。建立社区“两委”+公司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集体经济发展重大事项。2022年,实施非遗创意工坊标准厂房建设、蓝莓冷库建设、蓝莓苗圃、晾晒场、社区一站式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总投资556万元,利益联结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全覆盖,解决搬迁群众就业620余人,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利用华创证券捐赠移民创业基金20万元,依托后坝小区3万平米门面,推出3年免租政策,鼓励搬迁群众创业44户62人,2022年集体经济收益58.16万,实现社区集体经济和群众双增收。
实施“创新思维”工程。紧扣“五型社区”党建,实施社区党建工程式推进、项目化管理,在官井湖社区突出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着力打造“活力官井湖、和美官井湖”安置型社区治理样板,围绕“六民”(为民、助民、安民、乐民、便民、育民)服务,打造和谐家园建设。完善社区《居民公约》,落实社区“两委”联席会议和“四议两公开”制度,配套社区警务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工会活动室等,强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目前,规范小区红事酒席办理场所及秩序,承接酒席23次、社会组织活动65次,开展义务巡逻300余次,遏制乱办、滥办酒席现象,劝阻乱办酒席18家,倡导文明新风。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社会化服务90次。在官井湖社区创建名师工作室1个,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按照“15分钟服务圈”要求,合理布局党群服务中心2个,优化设立党建、就业、民政、社保、医保等与党员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实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实施“科技赋能”工程。构建“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的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落实邻里“守望行动”,规范建成综治中心,将安置小区划分为10个网格,采取“综治信息化+N”的模式,开设“一站式”综合性服务。新增官井湖社区后坝安置小区监控摄像头70个,接入综治中心“雪亮”工程摄像头13个。全面实施城市社区治理“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开通社区网上实时监控和群众“一键报警”求助服务平台,提升社区群众“安全感”。
实施“要素保障”工程。围绕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全面推行社区干部“员额制”管理改革,采取入额、定额、定责的方式,配齐配强社区工作者21人。规范建成安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群众“最多跑一次”目标。严格落实社区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345”标准政策,将社区干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范围。落实“三到社区”改革经费75万元/年,其中每个社区办公经费5万元/年、服务群众专项经费10万元/年。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