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在国内国际多个重要场合,习近平主席频频引经据典,介绍“一带一路”承载的厚重历史,阐述“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和重大意义,描绘“一带一路”美好的发展愿景。
【释义】
《劝学篇》是《荀子》的首篇。劝学,就是鼓励学习的意思。本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大量运用设喻,系统阐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
荀子否认“天生圣人”的说法,认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成德”,就可以进入圣人的思想境界。接着,进一步论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代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跬步”形容很微小的距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距离,就无法到达千里之远的地方;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不可能汇聚成江河大海。
在对外演讲和境外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近平主席常常引用中国和到访国家相通相似的经典语句,通过寻找双方话语的共同点,拉近与当地民众的文化与心理距离,引发彼此间文化上的认同感和情感上的共鸣。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句中国经典古语,和与之意思相近的阿拉伯谚语“金字塔是一块块石头垒成的”以及欧洲谚语“伟业非一日之功”,说明“一带一路”的伟大事业和实践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实现了中国声音的“本土化”表达。
【解读】
路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共建“一带一路”,既要登高望远,也要脚踏实地。登高望远,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方向和目标;脚踏实地,就是要将共识转化为积极行动,争取早期收获。“一带一路”建设越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就越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引领和示范效应。
被行动证明的语言是最有力的语言。“一带一路”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
2017年5月,我国成功主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出席,论坛形成了5大类、76大项、279项具体成果,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的新阶段。各国代表在会上共商合作大计,共谋发展良策,达成广泛共识。
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往来日益紧密。2013年至2022年,我国与共建国家的进出口年均增长8.6%。2022年,我国与共建国家贸易进出口13.83万亿元,高出整体增速11.7个百分点。
事实雄辩地证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一带一路”建设像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如点点星光点亮银河。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持续走深走实,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
“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