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将抓实党员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党员能力素质的重要手段,立足党员需求,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坚持在培训课程、培训对象、培训方式上下足功夫,切实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
在培训课程上下“深”功夫,推动“理论学、业务学”有效衔接。聚焦党员整体普遍性需求和个体差异化需求实际,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党员岗位性质、工作特点,按照系统集成、分类施教的理念,精准设置培训内容,着力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首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党员教育“第一课”,采取邀请专家授课、市级领导讲学、党员干部研学等形式,统筹各类资源深化党员理论武装和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原则,根据各类教育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模范机关、安全生产、非公党建等方面不断完善培训内容,分类打造适合乡镇、村(社区)、市直单位、非公企业等不同领域党员的培训课程。比如,对农村党员,重点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涉农政策法规、农村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内容开展培训;对城市社区党员,重点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就城市基层政策法规、城市基层党建、城乡社区治理等开展培训,切实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根据党员需求,开设远程教育点播课堂,紧盯茶余饭后、会前会后等碎片化时间,播放红色电影、典型人物事迹等党员教育片,打造开放式“远教学堂”,使远教站点成为党性教育的“主阵地”。
在培训对象上下“严”功夫,推动“全员学、分众学”齐头并进。坚持分类施策、科学施教,以送学上门、线上联络等多种方式扩大党员教育覆盖面,提升教育实效。一是普通党员有保障。突出市级示范引领。结合《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统筹做好市级培训规划,坚持每年举办党员教育示范培训班、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培训班、党务干部培训班等各类班次。坚持资源向下扎根。围绕不同领域、不同群体党员教育任务,依托基层党校结合“规定动作”和重点工作实际,分层分类开展集中轮训。为党员统一征订《中国共产党章程》等理论知识书籍,以党支部为单位进行发放,确保普通党员学习不掉队。二是流动党员有组织。组织年轻党员与流动党员结成帮学对子,采取邮寄“红色包裹”、微信公众号推送学习资料等形式,有计划地对流动党员开展教育培训。打造“党员直播间”,分享就业创业故事,利用节假日返乡期间“补课”,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并通过党员座谈会、志愿服务等形式为流动党员“充电”,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队”。同时,通过送学上门、田间地头宣讲等方式加强对老党员的日常教育,开展年底走访慰问活动,让他们足不出户便能感受到党的温暖。
在培训方式上下“活”功夫,推动“单一学、多样学”整体联动。坚持系统培训与多元培训互融共促,围绕党建中心任务,紧扣广大基层党员需求,整合各类党教资源,采取“线上+线下”“主课堂+分课堂”等方式,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不断丰富教育手段,增强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一是举办“快乐学堂”。积极探索“文艺+宣讲+理论”新模式,用群众易于理解的语言,把大主题转化为小切口,把文件语转化为家常话,鼓励党员进行专题艺术创作,寓教于乐,通过红色戏剧党课、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巧妙将党员教育内容融入文艺作品之中,用“小舞台”讲好“大道理”。二是拓展“特色课堂”。主动打破空间限制,以党员示范户为核心打造特色课堂。以“庭院课堂”为载体,按照“一网格一红色庭院”的标准,选取村(社区)网格的休闲庭院、长廊,打造多处红色学习阵地,开展接地气、有温度的学习教育活动;以“板凳课堂”为抓手,坚持党员在哪里就把“小板凳”流动宣讲课堂设在哪里,突出“小快灵”,让“排排坐”变“围着坐”,变“一人讲,大家听”为“大家讲,大家议”,让学习教育走入党员心中;以“餐厅课堂”为平台,变老年“食堂”为教育“课堂”,以“食说新语”形式为年老体弱党员传递党的声音,既暖心暖胃,又丰富精神生活,切实将理论学习带到党员群众身边。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