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聚焦“三度”强化要素建设 不断夯实筑牢党员经常性教育根基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聚焦提升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广度”“深度”“效度”,持续加强课程、教材、阵地、师资等要素建设,不断夯实筑牢党员经常性教育根基。

  拓展学习内容“广度”,优化课程教材资源。一是发挥党校优势,构建专业化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区委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采取自主开发、合作打造、定向邀约等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开设理论课程30余门,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武侯实践”等实践类课程近40门。二是聚焦实事求是,打造特色化教学课程。打造以“实事求是”为核心,以“一个展馆、一本教材、一堂课程”为重点的党校特色课程体系,形成由10名省市专家和14名本土教师领衔,涵盖历史、实践等4个板块的44门教学课程。三是挖掘资源禀赋,编写精品化本土教材。用好用活武侯祠文化遗产,将传承三国文化、廉洁文化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结合,创作《三国监察史话》《三国清廉故事》获评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读物。以玉林街道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为背景,编写《城市基层党建的生动实践》,被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列为干部培训指定教材。以武侯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为样本,出版《城市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获评“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教材”。

  激发基层理论“深度”,打造品牌师资队伍。一是遴选师资强队伍。着力构建以本土讲师为重点,区内党政领导干部、党校教师、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典型等为支撑,知名专家学者、优秀师资为补充的师资力量体系。目前,已遴选92名基层“微党校”区级本土讲师。二是鼓励创新提质效。鼓励教师对授课内容、结构安排、教学方式等进行自主创新,积极探索“长课与短课结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线上与线下耦合”教学模式,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结构化研讨等多种方式,帮助党员干部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三是严格考核促提升。出台《武侯区党员教育本土讲师管理办法》,明确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通过线下调研、线上测评,及时掌握本土讲师教学质量,将政治素质强、授课质量高、学员评价好的讲师纳入“名师”队伍管理并择优向上级推荐,对不合格讲师及时调整,确保本土讲师队伍动态保持在100人左右。

  提升学习方式“效度”,筑牢多维教育阵地。一是构建“集约+分散”家门口教育阵地。出台《武侯区基层党员微党校“中心校”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全区239个点状式“微党校”向集约式“中心校”转型,贯通构建“1+11+N”三级微党校阵地体系,聚焦党建实务、基层治理、技能素养等党员需求实施“订单式”教学,分批次分阶段组织开展培训活动19期,覆盖党员2280人(次)。二是打造“现场+课堂”沉浸式教学基地。充分挖掘驻地资源,积极联动驻区单位,一体推动天府芙蓉园、水韵园、宜居水岸等8个国家级、1个省级、11个市级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凝聚优势资源串珠成链,同步开发武侯祠博物馆廉洁文化教育、梵木国际文创公园城市更新等精品现场教学线路11条,累计开展教学培训2万余人(次)。三是搭建“云端+共享”全天候网络平台。实施以信息化为依托的要素赋能行动,利用“蓉城先锋·党员e家”平台,精准开设线上培训课程,依托“武侯e先锋”微信公众号,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微网实格”等专栏,促进党员教育资源共享、便捷传递;打造“云端课堂”,创办“党课开讲啦”“文芯云课堂”等讲座10期,创新推出武侯“慕课”12期,让党员教育不缺位、不断档。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31日 17:05 来源:四川党建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