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这让“奋斗者”号全体人员激动万分。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地方超过万米,这里完全黑暗、温度低、含氧量低、气压巨大,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
1个多月时间,“奋斗者”号累计完成13次下潜,其中8次突破万米。10909米的纪录,让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有了新坐标。
不断深潜,逐梦深蓝。如今,“奋斗者”号已成为全球同类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中的佼佼者。而中国的载人深潜梦,则启航于上世纪70年代。
2002年,7000米载人潜水器研制被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工作启动。在此之前,中国的潜水器下潜的最大深度只有600米,大深度载人深潜更是一片空白。
历时4年,“蛟龙”号下潜深度相继突破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惊涛骇浪、艰难险阻,阻挡不住科学家勇往直前的脚步。
2012年6月27日,“蛟龙”号完成了它的终极挑战,最终记录——7062米。由于受当时科研水平所限,部分关键部件需要依赖国外。
为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2009年,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同步立项。虽然它的最大下潜深度只有4500米,但国产化程度达到95%。
2017年,“深海勇士”号在南海完成全部海试任务,我国深海装备实现了由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跨越。有了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作保障,载人深潜团队将下一个目标锚定在万米海底。
马里亚纳海沟,继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之后,被称为地球“第四极”。探访马里亚纳海沟难度巨大,尤其是被称为“挑战者深渊”的最深处,到过的人屈指可数。
潜水器要安全潜入万米深海,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要抵抗住近110兆帕的巨大压力,这相当于在指甲盖上放一吨重物。如何才能做到?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载人舱的材料。既要减轻潜水器的负担,又要经受得住万米海压,耐海水腐蚀,这样又轻又牢固的材料非钛合金莫属。
为了兼顾材料性能和制造工艺,需要对钛合金用到的元素进行重新的配比。经过不断优化和上千次测试,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钛合金终于问世。
一项项耀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新型钛合金材料、先进的控制系统、水声通信系统等,“奋斗者”号在多个关键技术和领域拥有国产化核心技术,代表了当前深海工程技术领域的顶级水平。
2020年7月,“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开始第一阶段的海试。由浅到深,“奋斗者”号逐步向着深海进发。11月初,“奋斗者”号按照预定计划下潜到8850米左右,主驾驶员张伟忽然听到了潜水器发出的一声闷响。
各项指标正常,海试继续进行。任务结束后科研人员对各种零部件进行了详细检查,查找异响来源。
经过评估,出现裂纹的浮力材料并没有给“奋斗者”号带来致命伤,在修复之后,海试工作继续推进。2020年11月,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奋斗者”号向海底最深处发起了挑战。
11月10日,“奋斗者”号首次成功探底全球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并首次实现水下视频直播。
2020年11月28号,“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海试后胜利返航。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奋斗者”号团队欢欣鼓舞,而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也已深深铭刻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2022年10月6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从三亚启航,历时157天,环大洋洲航行22000余海里,“奋斗者”号共完成了63次有效下潜作业,其中4次下潜深度超过万米。2023年3月11日,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圆满完成。
惊涛骇浪,向海图强。从“蛟龙”号首次创下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到“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深潜任务,在逐梦深蓝的路上,一代代深潜人砥砺奋进,勇攀高峰。二十年间,一个又一个全新的纪录,见证了中国深海探索的梦想之路。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铿锵的脚步声中,无数充满勇气和智慧的奋斗者,正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奋勇前进!
延伸阅读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