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农历十一月初六
>习近平向科威特新任埃米尔米沙勒致唁电
>激活民间艺术的生命力
>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要闻简报】
12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科威特埃米尔纳瓦夫不幸逝世向科威特新任埃米尔米沙勒致唁电。
【学习笔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用好国内国际两类规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摘自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手机短评】
激活民间艺术的生命力
----------
松散的黄土添加蜂蜜、食用油和棉花,在匠人手中便成了泥塑;普通石头经刀琢斧削,化为姿态万千、神情各异的精美石狮;高亢嘹亮的绥米唢呐绕梁不绝,吹奏出陕北人特有的奔放热情……漫步于陕西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能够感受黄土地上民间艺术的活力,领略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热烈而质朴的精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民间艺术“被看见”才能“被热爱”。近年来,华阴老腔、《唐宫夜宴》国风舞、民间烟火“打铁花”等频频出圈,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多社会关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就能让传统的成为时尚的、古老的成为现代的。民间艺术“活”起来,关键在传承。民间艺术的传承人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绥德县为发掘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专门开班教学、辅导培养,还组织非遗项目进校园、进景区、进乡村。民间艺术魂在乡土,根子在人。要不断融合新的艺术展现形式,提升民间艺术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进一步夯实其活态传承的基础。以民间艺术为载体,带动文化产业、乡村产业发展,可以为艺术传承创造更好条件。近年来,在绥德县,1200余人从事石雕产业,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点石成“金”;在千阳县,1.2万名绣娘借西秦刺绣技艺,“绣”出美好生活;在汉中市,细细青藤在村民手中百转千回,成为一件件热销藤编产品……把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利用好,让民间艺术小工坊成为致富大产业,有助于激扬群众的精气神,激活民间艺术的生命力,更好延续历史文脉。
【尺牍情深】
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
乌兰牧骑,蒙古语的意思是“红色的嫩芽”。上世纪50年代,广袤的蒙古草原上牧民居住分散、通讯落后,文化生活匮乏。1957年初,内蒙古自治区决定在苏尼特右旗搞试点,成立一支文艺宣传队,丰富牧民文化生活,同时也把党的政策和温暖送到农牧民中去。以共产党员为骨干,草原上第一支乌兰牧骑演出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诞生了。队员们一专多能,唱歌、跳舞、编演,甚至还会自制乐器。一辆马车,拉着所有家当,踏上文化服务之路。每次下乡演出少则二十天,多则两个月。除了以文艺形式传播党的声音,队员们还为牧民解决实际困难,他们跟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台演出。夏天,蚊虫乱飞,队员们唱歌时直接飞进嗓子里;冬天,天寒地冻,队员们拉琴的手冻得发紫。尽管条件艰苦,但乌兰牧骑的队员们用自己的精彩演出和真情付出获得了牧民的热烈欢迎。在第一支乌兰牧骑的带动下,草原上陆续出现了几十支乌兰牧骑队伍。顶风雪、冒寒暑,以天为幕、以地为台,摇摇晃晃的马车陪伴着乌兰牧骑走过了岁月长河。一代又一代队员,用自己的行动,赓续着这份热爱和坚守。2017年,乌兰牧骑建队60周年,16名队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60年来的发展情况,表达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贡献的决心。一个月后,一封来自北京的回信,让整个乌兰牧骑沸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里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这也成为这支队伍前行路上的明灯。如今,马车早已被大巴车、流动舞台车取代,变的是演出条件,不变的是乌兰牧骑扎根生活、服务群众的初心使命。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今天,乌兰牧骑嘹亮的歌声,依旧回荡在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上,他们传统不丢、为人民放歌,他们创新不止、为时代起舞。
【图说中国】
赶制大红灯笼迎新年
---------
随着元旦和春节的临近,灯笼迎来产销旺季,浙江台州市仙居县各灯笼专业合作社、家庭灯笼作坊加班加点赶制大红灯笼,供应节日市场。近年来,当地通过“党支部+共富工坊+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灯笼制作加工产业,助力当地群众家门口就业创业,拓宽了农民致富路。下图拍摄的是仙居县一家灯笼加工作坊,员工正在加工、晾晒红灯笼。
【温馨提示】
您好!欢迎您对共产党员手机报提出宝贵意见,请发送手机短信至12371。更多信息请关注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gcdyweixin和登录共产党员网:www.12371.cn。接收本手机报免费。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