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早上6点半,当周围人还沉浸在梦乡中时,“90后”重庆小伙李亨已跨上摩托车,从重庆市渝中区的家中出发,赶往江津区委党校。
风吹在身上有些冷,但李亨的心却无比火热。驱使他前行的,是来自党组织的召唤——接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党委通知,身为优秀青年党员的他将参加为期2天的江津区村(社区)党员集中示范研训。
满怀期待的不仅是李亨。伴随重庆市2023—2024年度村(社区)党员冬训开启,利用岁末年初集中返乡时机,全市60余万名村(社区)党员迎来一次集中学习培训,以学赋能促提升。
从党校课堂到现场教学点,从田间地头到农家院坝,学员们一路学习,收获颇丰。党员冬训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让广大村(社区)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关爱,点燃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张力,从助力家乡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入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贡献智慧力量。
摸清真实需求 把培训讲到心坎上
“除了卖橄榄,我们还依托电商卖红糖。现在,石蟆镇建起红糖产业链,甘蔗的收购价从最初的280元每吨上涨到超过500元每吨,村民收入翻倍!”
1月5日,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鹤山坪院坝,葱郁的黄葛树下,参训学员们围坐一圈,听返乡创业党员代表、“橄榄女孩”何春梅聊她的“生意经”。辞职跳回“农门”,开网店、建合作社、打造电商中心,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回顾艰辛的创业之路,何春梅感叹不已。
围绕返乡创业主题,讲述身边典型人物经历,邀请学员为家乡发展献策,是这节“坝坝课”的主题。惊喜于“村里年轻人变多了”的同时,大家更多地思考起基层党组织该如何发挥作用,才能让年轻人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激发其投身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年轻人创意多,但如果他们不了解家乡的变化,怎么吸引他们回来?”圣泉街道海惠社区学员康群英建议,基层专干可在流动党员群、在外务工群里积极分享家乡新变,让在外游子感受到家乡的发展潜力。
对此,先锋镇绣庄村学员刘均梅深有感触。“现在的江津就像搭上了高铁一样,飞速发展。”她表示,各村党组织可借助“村晚”平台,向返乡人员介绍家乡现状、优质项目、扶持政策等,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例如,针对创业贷款,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先锋镇就推广了“信易贷”,以信用撬动金融资源,为创业者解资金之急。
“企业做起来后,还要帮助创业者做好宣传推广。”李市镇两岔村学员赵月补充说,助力各家企业抱团推广、串珠成链,不断提升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基层党组织大有可为。
当天,学员们还围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主题,为全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热烈的讨论氛围,让冬日的农家院坝洋溢着暖意。
优化需求供给,精选培训内容,把党员“应该知道的”和“想要学习的”结合起来,将党员冬训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重庆连续10年开展党员冬训得出的经验。
要把培训内容讲到学员心坎上,首先就要摸清他们的真实需求。据重庆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分领域研究党员工作、分群体研究党员特点、全方位研究党员教育规律,他们着力摸清党员思想动态,将培训对象“研究透”。
在此基础上,重庆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利用市级示范培训工作,搭建起基层调研、交流合作、队伍训练3个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建立相关资源库,让培训工作“有米可炊”,进而为学员量身定制培训内容、精心选配师资力量、灵活设置培训方式,提升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打破时空限制 习得一手鲜活经验
前段时间,重庆市荣昌区观胜镇凉坪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陈亚军有点忙。
1月4日,陈亚军走进荣昌区委党校,和全区2.1万余名党员一道,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聆听冬训“第一课”。以“小院+”推动党建统领乡村善治为主题的专题授课,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过去,像陈亚军这样的基层干部,通常只了解邻近村镇的做法。依托党员冬训这一平台,主讲人站在全区的角度展开案例教学,让他们看到更多可借鉴的优秀案例,视野一经打开,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
培训阵地并非局限于课堂。第二天,借助参加璧山区、铜梁区、荣昌区渝西三区优秀农村党员冬训示范班的机会,陈亚军和参训学员来到璧山区七塘镇等现场教学点,深入了解当地通过打造艺术院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民增收的创新之举。
这让陈亚军深受启发。“我们社区的小院经济也要抓一抓。”她说,七塘镇与四川美术学院等单位携手共建,用艺术活化乡村,带动经济发展。自己所在的凉坪社区也可尝试与西南大学等高校深化合作,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让小院变身乡村旅游“打卡地”。
和陈亚军一样收获满满的,还有璧山区致富带头人、重庆市璧山区新芽种植股份合作社理事长李华。在他看来,当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已显著改善,今后发展的一个着力点,就是提升农产品品质,拓展市场渠道,让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
在示范班冬训“璧”修课上,李华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也由此和另一位分享者、被村民称为“土肥书记”的璧山区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中心农产品加工科科长、三合镇二郎村原驻村第一书记张杰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在撬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两人找到不少共同话题。
依托毗邻优势,创新培训形式,打造跨区域冬训课堂,让学员们感到既新鲜又充实。事实上,类似这样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党员教育培训,此前,重庆已有成功尝试。
2023年,重庆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就曾组织直播团队,前往贵州、四川、河南、广西等地开展“线上参观”教学,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邀请当地党员干部分享发展思路,与重庆学员在线互动答疑。当地在发展过程中曾遇到什么难题、是如何解决的、今后又该怎样“避坑”,大家在一问一答中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好比借给学员一只眼,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学到各地鲜活的实践经验,以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
强化实战实效 以主动作为绘幸福画卷
就在渝西三区优秀农村党员冬训示范班学员开展实地调研的同时,几十公里外的重庆市沙坪坝区中梁镇庆丰山村,李娜正忙着和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委员搭档直播带货。正值草莓成熟上市的季节,一行人将直播间搬进了草莓种植大棚,为满地红彤彤的果实开拓销路。
持续推动流动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发动流动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是沙坪坝区推动党员冬训出实效的务实举措。
身为村里的流动党员,2023年12月中旬返乡后,李娜主动来到村党总支报到。见村干部正在售卖“中梁·诗意田园·好物”农产品,她顿时来了兴趣:“刚好我从事新媒体行业,对电商还算了解。”
就这样,李娜不仅主动认领了销售任务,还加入村里的直播团队,拟定一份营销计划,成为团队里的活跃分子。有空时,她便和年轻党员们一道,来到海石公园、荷塘悦色公园、太寺垭森林公园等10余处镇域农旅景点,进行直播带货,截至目前,已帮助“中梁·诗意田园·好物”品牌增加销售额10余万元。
从村(社区)建设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乘着党员冬训的热潮,各地流动党员主动作为,让身边变化看得见,群众幸福摸得着。
“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好方便嘛!”不久前,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村民李世珍在村里的“远山有窑”文创基地找到一份保洁员的工作,月薪两千多元,还能就近回家带孙子。
在这背后,离不开村里的流动党员刘思路的帮助。着眼于当地产业逐步兴旺、流动党员逐渐增多的现实,三河村党支部以党员冬训为契机,设立起10多个流动党员先锋岗,同步划分责任区、成立志愿服务队,引导流动党员立足岗位,积极投身产业发展、乡村治理。
在村党支部牵头下,“远山有窑”创办人刘思路与辖区几家新兴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搭建起产业联盟,还拿出20余个岗位,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既要大学习,也要大落实。重庆坚持把党员冬训作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一次学习培训、开展一次典型教育、举办一次座谈交流、安排一次实践锻炼,将教育培训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相结合、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激励广大党员动起来、跑起来、干起来,以务实行动,将培训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效和现代化水平。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