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勇做公益诉讼“追光者”——记甘肃省天水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刘欣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图为刘欣(中)主持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会。

图为刘欣(中)主持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会。

  守护祖国的绿水蓝天,维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障国有财产不受侵犯……近年来,公益诉讼作为保护公共利益的利器,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自2015年7月公益诉讼开展试点,甘肃省天水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刘欣就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担起了探路之责。

  八年来,她摸着石头过河,备尝艰辛却无怨无悔:参与办理及总结推荐的13个公益诉讼案件被最高检、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主笔起草公益诉讼七项刚性保障措施,打造出检察公益诉讼“天水样板”;解决了不少困扰多方的历史遗留问题,维护了群众公共利益,守护了万家灯火,被同行称为“铿锵玫瑰”,被群众亲切称为“人民的检察官”。

  敢于担当,做公益诉讼“探路人”

  刘欣清晰地记得那个闷热的夏天,站在满是砂坑的河道里,急得手里的纸巾捏出了水,一心想着接下来要怎么办!

  那是天水市的首例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案件。一县16家砂场没有办理采砂许可证,却非法采砂,而且采砂后未对河道进行修复,造成砂石料堆积、砂坑遍布,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存在行洪安全隐患。

  这么多砂场非法采砂,行政监管在哪里?经调查发现,当地有关部门行政监管缺失,县检察院第一时间发了检察建议。可到了次年5月份,整改仍处于停滞状态。对此,市、县两级抽调骨干力量一体化推进案件办理。“在严重侵害公共利益问题上,我们不会轻易放手,肯定要一查到底。”作为案件主办人,刘欣语气坚定。经向最高检请示,市检察院决定对县水务局提起诉讼。

  案件办理异常艰辛。各方面对公益诉讼不了解,也不理解,特别是被监督行政机关和涉案砂场抵触强烈,不是拖延,就是回避,甚至阻拦调查。“面对案子,首先不能自己把自己吓住,哪怕再难,也得有决心去把它解决好。敢担当,才能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好。”刘欣说。

  为了尽快打开局面,她勇敢冲在前头,行政机关、采砂场两头跑。一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讲政策、讲利害。另一方面,顶着炎炎烈日,踩着泥沙,扎在现场调查取证。最终案件赢得胜利,16个砂场全部关停,受损的河道、耕地得以平整修复。

  “等我们再去回访,修复后的河床上绽放着一片片小野花,那一刻,我深刻地领悟了公益诉讼这项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刘欣感慨,即使是和行政机关针锋相对、撕破脸,我们的底气也是足的,因为解决的是公共利益受损的问题,是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

  专啃硬骨头,做公共利益“守护人”

  办理公益诉讼案件难在哪?也许是调查取证难、评估鉴定难、与相关行政机关执法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不畅,也许是跑断腿、磨破嘴……这些年,刘欣不是在取证的路上就是在办案的路上,由于常常深入山高水深、条件艰苦的地方,连单位司机都调侃,公益诉讼部门要车都得要底盘高的,但只要有需求,刘欣二话不说,拎包就走。碰上了大案要案,她更是没日没夜地扑在案子上。

  宝兰客专运行以来,沿线居民自备井抽水问题严重影响高铁运行安全。2022年4月,省检察院将该线索移交天水市检察院。乍一说,关停高铁边上几口井难度不大,可刘欣调查后发现没有那么简单。

  自备井周边是农田,种的都是葡萄等灌溉需求大的作物,但高铁建成后沿线200米的范围内不允许抽取地下水。刘欣向有关部门了解过,之前有为自备井选新址,但新址位于水源地保护区内,不符合法律规定,只能无奈搁置。

  一边是农田灌溉,一边是高铁运行安全,然后另一边又是水源地保护区,三重矛盾交织,显然一纸诉状并不能解决问题。刘欣多次组织水务、环保、镇政府等行政机关召开线索协调会,召集专家、农民代表倾听意见建议,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商量出好的对策,似乎“硬骨头”不仅难啃且无解。

  那段时间,刘欣和水务专家、乡镇干部四处勘查适合打井的地方,不断想解决办法,经常晚上做梦都是关水井的事儿,同事说她为了这几口井都入魔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与相关单位反复优化施工方案,最终通过几处合规旧井扩建、改造管网、增加出水量,解开了多年的死疙瘩。历经5个月的紧张施工,原有铁路安全范围内灌溉自备井全部关停,农田灌溉反而省钱省事。果农们盛情邀请检察官们夏天来吃葡萄,“要不是检察院参与,困扰多年的问题也不会这么快解决。”这一刻,刘欣感到满满的成就感,“什么辛苦、疲惫都消失了。”

  大案要案显担当。在从事公益诉讼的八年时间里,像这样的案件,她接到过太多次,无论多难多苦,她从没有犹豫和后悔过,因为在她心里,“益”心为公是她从不曾改变的初衷。

  追求极致,做一流业绩“建设者”

  案子越办越多,刘欣发现无论是调查取证、沟通协调,还是和老百姓打交道,都需要细心、细心、再细心。只有把工作做得足够细,才能把每一个案子都办好。

  熟悉刘欣的人都知道,她是个“细节控”。每次办案,列调查提纲是她多年来的习惯,要走访哪些机关、采取哪些方式、风险点甚至需要的设备都一一列明,随着办案深入,再不断修改丰富内容细节。对于提起诉讼的案子,组织同事“庭审模拟”,预设对方有可能提出的抗辩理由,多角度制定反驳回应,把证据、法条烂熟于胸的同时,还要反复演练抠临场细节。

  事事追求完美,数年如一日。多年来,她将国家和省上最新的检察办案典型案例摆在案头,随时查阅学习,对于一些新做法,她率先钻研尝试,并结合省情、市情检验能否推广。面对疑难复杂案件,她更是开启“连轴转”模式,白天去现场调查取证,晚上伏在案头整理案卷,一干就到凌晨。“在什么时间节点完成任务、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她自己给自己规定、加压,而且都能如期完成。”办公室副主任高利娜说道。

  办案子,刘欣总要多想一点、多做一步,为什么这个单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背后有什么原因,怎么才能杜绝此类问题发生。2021年,在对一起行政职能部门个人信息泄露案件相关人员作出处罚后,刘欣主动提出要对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进行倒查,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发现,该职能部门不仅信息保密机制缺失,更是在内外网分离、干部保密意识培训等方面存在监管漏洞。刘欣立即制发检察建议,敦促有关单位在加强技术安全保障的同时建章立制,为个人信息筑牢保护屏障。

  不光对自己要求高,还要带动队伍。刘欣定期调阅梳理县区案件,对案件办理方向进行及时提醒指导,对办得好的案件及时总结推广。

  荣获全国检察系统业务能手、业务标兵,荣记个人嘉奖、个人三等功、个人一等功,获评“最美公务员”,众多荣誉纷至沓来,刘欣却初心不改、热情满满,“公益诉讼是承载大爱的载体,以检察权监督行政权,可以敦促有关单位下决心履职、整改,让天更蓝水更清、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走近最美公务员

走近最美公务员

发布时间:2024年02月27日 12:07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许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