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课件信息
  • 《绝笔》(信仰篇)

    五集纪录片《绝笔》(信仰篇)深度挖掘十位革命先烈的临终绝笔,聚焦革命历程的多个重大阶段,生动讲述英烈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坚守信仰、向死而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和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主要内容

骆何民

  1949年初,居住在上海的费枚华收到一个从香港秘密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封信。费枚华一眼就认出了丈夫的字迹:

枚华:

  永别了,望你不要为我悲哀,多回忆我对你不好的地方,忘记我!好好照料安安,叫她不要和我所恨的人妥协!

  写信的人名叫骆何民,正是费枚华千思万盼却杳无音讯的丈夫。

  1927年,骆何民在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中投身革命事业,凭借一手好文章,很快在新闻界崭露头角,同时也成了国民党特务的眼中钉,频频被捕。

  1945年,结婚不满三年的骆何民已经是第六次被捕入狱。虽然最终获释,却在长期关押中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1946年冬,刚刚出狱的骆何民带家人辗转来到上海,参加《文萃》周刊,继续为党工作。

  《文萃》的畅销,让国民党当局寝食难安。1947年7月,几个国民党特务将骆何民逮捕

  这是骆何民第七次被捕了。据狱友回忆,坚持和国民党特务抗争到底的骆何民还请人带出消息,希望党组织能够考虑他尚未恢复的党籍。可还没等到回信,危险就降临了。

  1948年12月27日,眼看威逼利诱无效,国民党特务准备对骆何民下毒手。察觉情况不对的骆何民,在一小块纸上匆匆写下最后的文字,通过墙壁上的小洞,交给隔壁一位姓孔的女医生,随后就被刽子手打晕后带走,从此音讯全无。

  直到1951年6月,侦查人员根据国民党特务提供的线索,来到雨花台挖出了骆何民的遗体,确认了骆何民的身份。

  骆何民与为《文萃》牺牲的战友们共同安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在这里,还珍藏着一份由费枚华精心保存下来的《解放日报》:“骆何民同志虽在第六次被捕之后,失去党的联系,但他并不因此而灰心,相反的,正如百炼成钢的铁一般,更加坚强起来……根据以上情形,特决定恢复骆何民同志自一九二七年以后的全部党籍,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李卡

  1949年1月,在广东韶关,几名国民党自卫队成员悄然包围了一处禾草棚。棚内,一名青年猛然惊醒,第一反应是飞速摸出身上的纸张,在挣扎中撕毁吞下。

  被捕之人名叫李卡,时任中共曲南工委副书记、曲南武工队队长。他所吞下的,是一份游击队的机密文件。

  此时,华南地区白色恐怖盛行。受党组织委派,李卡活跃在粤北游击抗敌。

  被捕后,李卡被押送至国民党七战区芙蓉山军法监狱。狱友接连被害,李卡深知自己再难活着走出监狱,抓紧每分每秒给战友写信。在提及生死时,他语气如常:

  我是平常的人,在这个伟大的斗争中,我确是一个很平常的人,而我的被捕及死都是意料中的事,是不可怕,而怕也怕不来。

  1947年,李卡在华南游击战的一线,满怀激情地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深山密林成为了李卡出生入死的战场。

  女儿出生后,从未见过父亲。光阴轮转,如今已经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1949年8月25日,解放军接连攻克赣南多地,直逼广东韶关。李卡敏锐地觉察到,国民党的屠杀即将来临。昏暗的监室内,他给战友们留下了最后的绝笔。

朋友:

  当白色的恐怖正在漫延着,死亡之魔在狂吼的时候,这不是一个凶信,而是一个喜兆。你接到应该为此而快乐,因为任何魔力明知是消灭不了我们,而自己的心正在发慌,又故意装出残酷的面子,干尽伤天害理的事。

  我走了,以后再不会见我的笔迹,也许你为此而难过。

  我们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用自己的血灌溉快将实现的乐园,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一切幸福,这就是我们一代的任务,是光荣不过的事业。

  死就是为了这,而生亦有生的努力方向。

  几多英雄勇士为此而流血,抛出自己的头颅,我不过是大海中一滴水,平原上一株草,大海无干旱之日,烈火亦无烧尽野草之时。

  我走了,太阳我带不走,你跟着它呀!永远地跟着它呀!

  朋友,努力!天一亮,你就会看见太阳的微笑。

  愿你

  幸福愉快

卡 留笔

  1949年9月4日,李卡在韶关机场英勇就义,年仅27岁。

  三十余天之后,他曾战斗过的韶关曲江地区获得解放。解放军长驱南下,10月14日进驻广州,五星红旗满城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