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是决定上海命运的一年,也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中基本解放了东北、华东、华北地区,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其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
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日可待,世界的目光随之都望向了长江以南,那里有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商业中心——上海。
上海是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远东第一国际大都会。人口超过500万,市内有12000多家的工厂,6万多家商店,工业总产值和贸易额各占到了全国的一半。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期间,上海都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
为了守住上海,国民党加强了上海的军事防御。同时,英美军舰也游弋在长江口岸,企图帮助国民党阻止人民解放军过江。
如果上海损毁严重,新中国的建设就会蒙受重大的损失。而城市接管工作做得不好,将会导致上海停工停电,发生混乱,将上海变成一座“死城”,人民解放军就有可能在上海立不住脚。
1948年11月30日的深夜,上海外滩全面戒严。但在位于外滩15号的中央银行大楼前,一些人在夜色的掩护下一趟趟搬运着沉重的木箱。
王向韬,在查找1948年上海解放前的资料时,在上海图书馆馆藏的《字林西报》上,发现了一则英国记者乔治·韦恩对当时码头情况的新闻报道。
这位英国记者看到国民党正在偷运的,正是黄金。
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国民党中央银行业务局出纳科报告以及清单
从1948年11月到1949年5月,蒋介石几乎掏空了国库,共计运出黄金277.4万两、银元1520万元、美钞1537万元。到上海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中央银行时,黄金仅剩6180两。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拟订了全盘的撤退计划,除了黄金外钞,他还要转移重要物资和工业设备。
这张珍藏于上海市档案馆的文件,是1949年4月29日,时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何应钦发给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的电报,电报明确提出了要将纱布、颜料、药品、吉普车、五金材料等物资运往台湾。
1948年12月22日下午5点,大批市民开始聚集在外滩各家银行门口。
原来,国民党偷运黄金的消息不胫而走。为了平息民众的愤怒和恐慌,国民党政府允许用金圆券兑换黄金,每天兑换定额为1000两黄金。
第二天上午银行开门时,现场维护治安的警察已经无法招架失序的人潮。
民众冲进银行大门,银行里的铁栏被推倒在地,顷刻间造成了一起7人丧命、50余人重伤的惨案。
金圆券
惨案发生后,黄金黑市价格猛涨,金圆券挤兑人数更增,死伤时有发生。而这只是上海市民水深火热生活的冰山一角。
国民党统治下的上海,已是千疮百孔。面对国民党一手制造的惨状,中国共产党又该如何应对?
1949年新年这一天,新华社刊发了毛泽东撰写的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第一句便是:“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
1949年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和平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即将打响。
就在前一天,1949年4月20日清晨,一艘英国军舰出现在人民解放军的监视望远镜中,一件轰动中外的事件爆发了。
这是一份呈报给中央军委的文件,标题为《英舰紫石英事件》,其中有关于解放军击破紫石英号过程的描述:据观察,该舰为我击穿三个大洞,舰桥,旗桥,指挥台均为我击毁,国旗亦被击飞,大舰向八圩港停半小时后,复向东驶去。
最终,在“紫石英号”挂起了白旗后,人民解放军停止了炮击。“紫石英号”17人阵亡,20人重伤。
“紫石英号”事件没有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脚步。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百万雄师过大江,江阴解放、南京解放、镇江解放、常州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了“长江防线”中的国民党守军,兵锋直指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