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课件信息
  • 《战上海》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为纪念上海解放75周年这一近代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胜利,特推出5集系列片《战上海》。该系列片首次通过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在华西方人三条叙事线并行的创作手法,集中、全面、深入地展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

主要内容

  1949年4月,生活和工作在上海的很多外国人都收到了一份从邮局寄来的油印通知,内容是对他们的三点建议。

  一、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上海的战斗开始时,请和中国邻居、同事、下属保持密切的协作,以保护自己。

  二、请在家里存储足够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社会失序。

  三、请不要随意收留任何人民解放军的敌人。

  这份神秘的通知,落款是“一个中国人”。

  1949年4月,战争的味道在上海越来越浓,虽然国共谈判仍在进行,但国民党俨然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在这片阴霾下,中国共产党通过发送通知,向上海的外国人传递着一个信息:他们已经做好了接管这座城市的准备。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瓦解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4月23日,南京解放,兵锋直指上海。但就在这千军万马所向披靡之际,攻打上海的脚步却暂停了。

  4月30日,总前委报告中央军委,就军事上说,上海很快即可拿下,就政治上说,许多重要准备都未做好,并提出了关于整训的请求。

  5月3日,毛泽东亲自批准了总前委的这个请求。

  一场攻打上海前进行的整训,在距离上海200多千米的江南小城丹阳开始了。

  这本有些泛黄的宣传册名叫《城市常识》,里面有 “怎样乘火车,怎样乘电车、汽车,讲究城市卫生,怎样防止触电”等城市生活的内容,事无巨细地介绍了进入城市后的各种常识问题。战士们人手一册,可以随时翻阅,警醒自己的一言一行。

  正是这种严苛律己的教育,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后来进入上海后,获得了世界级的超高赞誉。

  1949年5月11日,美国记者哈里森·福尔曼在上海闸北公园拍摄了一组照片。照片中这位没有丝毫惧怕的中共地下党员,名叫朱大同,一颗罪恶的子弹将他的生命永远终结。而这样惨无人道的屠杀,几乎每天都在进行。

  “沈世勋,20岁,胡宝良,24岁,蒋耀臣,23岁……”,这是一份上海解放前被捕蒙难的各产业工会同志的名单。这些被国民党杀害的同志平均年龄不过20多岁,正值韶华。

  国民党在大肆屠杀之外,也加快了对上海的军事部署。在国民党上海方面总指挥汤恩伯的部署下,上海被打造成了一个由内而外、从地面到天空一体的坚固“堡垒”。

  1949年5月2日,粟裕到达丹阳,和陈毅一起商讨研究攻打上海的作战方案。作为上海战役的作战指挥,如何攻打上海,粟裕考虑了三种方案。

  为了上海的未来,中国的未来,中国共产党果断地选择了第三种方案。

  1949年5月10日,粟裕、张震发出《第三野战军淞沪战役作战命令》。5月12日,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和“钳击吴淞 解放上海”的战略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9、第10两个兵团向上海外围守敌发起进攻,上海战役正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