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国民党军以22万人悍然进攻鄂豫边境的中原解放区,其后,向其他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郑重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1948年3月,陈谢兵团司令员陈赓接到中共中央军委下达的进攻洛阳的战略部署。
国民党洛阳守军是青年军第206师师长邱行湘。这个黄埔五期学员,自知兵力不足,决定加固城防工事,将洛阳打造成一个铁桶,布设了三道防线等待援军的到来。
3月14日深夜,洛阳城中的核心工事被攻破。洛阳国民党守军最高指挥官邱行湘被活捉。
这张照片就是当年陈赓与邱行湘见面时留下的,黄埔五期的邱行湘见到了这位黄埔一期的老大哥陈赓。
两位黄埔校友以这样的方式见面,令人扼腕叹息。即使曾经兵戎相见,但终究是血浓于水的亲兄弟。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主力南下,兵锋指向锦州,留下的部分兵力继续围困长春。
固守在此的国民党第60军人心惶惶,60军军长曾泽生更是一筹莫展。
曾泽生是黄埔三期生,他率领的部队是著名的滇军,在抗日战争中曾建立功勋。
经过中共地下党员的不断努力,1948年10月17日,曾泽生率第60军官兵正式起义,光荣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后番号定为第50军。
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发动淮海战役,将80多万国民党军分割包围。11月26日,黄维兵团被围困于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狭小地域内。
黄维发觉情况不好,急欲跳出包围圈,自恃兵力雄厚,计划以4个主力师齐头并进的战术,强行突围。
然而此时一个人的建议改变了黄维的想法。这个人正是第110师师长廖运周。
让黄维没有想到的是,他眼前的这位心腹干将廖运周,其实是一位中共地下党员,已经潜伏20余年。
廖运周是黄埔五期学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巧妙周旋于国民党军中,暗中发展地下党员,将国民党军事、政治情报源源不断送往中共党组织。
11月27日拂晓,根据总前委的指示,廖运周率领的第110师5500多人,在解放军的配合下佯装突围成功,诱敌跟进。
当第110师通过包围圈后,解放军立即封锁通道,向跟进的国民党军展开猛烈攻击。
短短十天,全歼黄维兵团,黄维被俘,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2月31日,中共中央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中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在1950年的光荣战斗任务,就是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歼灭蒋介石匪帮的最后残余,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是关押国民党战犯最集中的地方,1959年12月4日,北京德胜门外的功德林一号战犯管理所,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特赦战争罪犯大会。
1959年12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了11位特殊的客人。这些刚刚转变为公民的首批特赦战犯中,有8人出身黄埔军校。对他们来说,曾经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总理,身上有着极强的感召力,他们默契地称呼总理为“老师”“先生”。
在首批特赦的战犯中,黄埔五期生邱行湘也在其中。
来到江苏的邱行湘一方面按照周总理要求,记录历史撰写回忆录,另一方面无时无刻不期盼着祖国统一。
20世纪80年代末,这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决定跨越海峡,前往台湾探望分别多年的亲人。
台湾之行后,邱行湘带着一份深刻的体验回到了南京。他的言辞恳切,透露出对于祖国统一的殷殷期望。
1975年9月4日,周恩来总理看到一篇专稿《访蒋经国旧部蔡省三》。周总理看后,特意用铅笔把报纸批给了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罗青长。请他和有关同志对有关蔡省三的材料进行分析弄清真相。
签字时,周总理的手抖得很厉害,他接连写下了“托、托、托、托”四个“托”字。
1975年12月20日清晨,罗青长接到一个电话,说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周总理现在想见他一面。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总理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追悼会后,按照周总理临终前的遗愿,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了人民大会堂台湾厅,他的“最后一夜”将在“台湾”度过。
1985年6月11日至16日,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一次会员大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宗旨为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会长由徐向前元帅担任,聂荣臻元帅担任了黄埔军校同学会的顾问。
从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到2024年已经整整一百年了。一百年来黄埔军校为统一中国、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依然不变!
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