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我是党员,我在岗位” | 张建设:“村民舒心了,我们就开心”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张建设(左二)在自家院子里为村民调解矛盾。

张建设(左二)在自家院子里为村民调解矛盾。

  “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为公、为民。村民舒心了,我们就开心。”

  “咚咚咚!”晚上8点半,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城寨乡南郝峪村张建设家中,一阵敲门声响起。村民王栓柱气冲冲找来:“老张,你可得评评理!”

  “来,屋里说。”张建设打开门,把王栓柱往屋里迎,端上一杯茶,让他慢慢说。原来,王栓柱的邻居霍美英在自家门口圈了块菜园种菜,堵了王栓柱家出门的路。为这事,两家争来争去。僵持不下,王栓柱来找张建设帮忙。

  张建设是南郝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这些年来,村民家长里短大小事都找他,他从来都是尽心尽力,还主动自学了不少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好、把群众情绪疏导好。

  “别着急。今天天黑了,看不清菜园子,明天一早我就过去看。”张建设耐心劝导。

  第二天一大早,张建设来到王栓柱家门前,只见霍美英家种的蔬菜非常散乱,有些已长到了两家共用的过道上。张建设没来得及开口,两个“冤家”就又戗了起来,双方各执一词,都认为这部分路归自家。

  “道路属于村集体用地,不是你们任何一个人独有的。”张建设开诚布公讲道理。

  邻里关系还得缓和,张建设又找到霍美英:“霍姐,都是街坊邻里,几十年交情咱得珍惜,不能因为种菜伤了和气。你看,你家院里墙角边,种点蔬菜正合适,也够吃……”经过一番调解,霍美英拆除了路边菜园。双方握手言和。

  “讲方法、有耐心,才能解决问题。”张建设说,“村民的矛盾很琐碎。一开始,当事人都在气头上,讲大道理不一定管用,得先让他们把情绪发泄出来,再耐着性子来来回回说和,直到把矛盾化解。”

  独居在村东头的金莱奶奶家的一件事也让张建设没少跑腿。

  自老伴去世后,金莱奶奶因赡养问题,和3个儿子闹矛盾。3个儿子各有各的委屈,老人也是一肚子气。

  逐个上门做工作,往老人家里跑了数十次,张建设摸清了问题所在:“每次去老人家里,我就与她聊天、沟通,还顺手帮着老人做点家务活,这才慢慢让她打开心扉、说出心里话。”其实,老人就是埋怨儿子送来的饭菜凉了、不可口,还有,每次放下饭就走、不陪着多聊会儿天……这些小事日积月累,老人的怨气越来越大。

  摸清了症结,张建设“多条腿走路”:发动街坊四邻多找老人聊天,劝她体谅儿子;请村里有威望的长辈劝3个儿子照顾老人更细心些;把3个儿子喊来,上了一堂法律课,告知他们尽好赡养义务……“你让一点,我退一步,毕竟是母子、是一家人。”张建设说。

  “老张人摆得正,理说得清,处理问题确实有一套!”“他懂知识、讲道理,又有耐心,慢工出细活,替大家解决真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张建设用实际行动获得了村民们的认可。2023年10月,张建设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作为一名党员,就是要为公、为民。村民舒心了,我们就开心。”张建设说,以后,为村民做好矛盾调解的同时,还要经常举办普法宣传活动,让乡风更文明、村庄更和美。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5日 07:10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许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