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 在废墟中追寻真相——记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应急管理部火灾调查专家,公安部鉴定中心研究员孙玉友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孙玉友在实验室开展检验鉴定工作。(资料图片)

孙玉友在实验室开展检验鉴定工作。(资料图片)

  在办公室见到孙玉友,一身警服干净笔挺,目光炯炯、精神矍铄。基层培训、课题项目、专家会议……尽管即将退休,他的日程依然排得满满当当。

  从警39年来,孙玉友始终奋战在火灾、爆炸案件现场勘验和检验鉴定工作第一线,出色完成500余起重特大爆炸火灾案事件勘验任务,开展2600多起案件的检验鉴定工作,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爆炸和放火物证检验鉴定方法,用无声的技术语言,守护着法律的尊严,捍卫了司法的公正。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他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23年度法治人物……

  一次次奔赴现场的“逆行”

  1985年,孙玉友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在学校的推荐下进入公安部鉴定中心,开启了自己“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刑事技术勘查检验工作历程。

  实验室的检验鉴定能在案件侦查中发挥多大作用?最初,年轻的孙玉友并没有太多深刻的认识。很快,在下派基层锻炼中,孙玉友发现,由于侦查人员检材提取不合适、保存送检不得当,造成检验结果不理想,或者鉴定结论难以运用,最终影响案件侦查,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孙玉友意识到,实验室不能只跟案件现场“隔空对话”。“只有走到现场,综合分析判断,才能让鉴定结果更精准,更好地发挥检验鉴定的作用。”从那时起,“到现场去”,就成了他坚持至今的工作原则。

  第一次来到爆炸后的现场,孙玉友就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血肉模糊的尸体、腐败浓重的气味,惨烈的景象让他抑制不住地作呕。

  看到同行的老同志镇定自若、忘我投入的样子,孙玉友备受触动。“回来后一个星期,我都感觉衣服上、鼻子里残留着腐尸味,怎么也洗不掉。”他回忆,“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我就必须适应,像那些老同志一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刑侦专家。”

  更严峻的是潜藏在现场的种种危险:遗留的未爆炸弹、摇摇欲坠的建筑物、危化品释放的有毒有害气体……每一次奔赴现场,都是一场充满未知的“逆行”。

  天津一起爆炸事故发生后,孙玉友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穿着短袖勘查服、戴上简单的防毒面罩,就开始了调查取样。现场浓烟滚滚,身边不时有小爆炸发生,不少人被熏得眼睛红肿、嗓子疼痛。直到第二天,大家才得知,现场还散落着600多吨剧毒物质氰化钠,一旦下雨产生化学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如此,孙玉友奔赴现场的脚步从未迟疑。氧气稀薄的高原上,深藏地底的矿井下,冰天雪地的荒野中,毒气弥漫的炸坑旁……都留下了他勘查取样的身影。

  “爆炸、火灾案件往往破坏性强、社会影响大,必须尽快查明真相。就算环境恶劣、有危险,我们该上还得上,这不仅是作为警察的职责,也是党员应有的担当。”这位有着近30年党龄的老党员斩钉截铁地说。

  不放过一丝疑点

  “现场勘验要做到极致,做到就算别人来复勘现场,也找不到任何遗漏。”这是孙玉友常说的一句话。

  爆炸、火灾案件有一个特点:由于高温高压的损毁和灭火救援的实施,现场破坏十分严重,很多痕迹物证或被掩埋或面目全非,发现难度极大。

  孙玉友和同事们经常先当“环卫工”,后当“分拣工”,在一片废墟中搜寻蛛丝马迹。最多的一次,为提取有效证物,他们前后装了3000多袋残渣。

  对真相的执着追寻,让他不放过任何细节和疑点。“有时候,对一件看似不起眼的物证,他能反复查看、比对、研究一下午。”同事程桂敏说。

  重庆长江渡口的一起木材场火灾案,发生在社会人员极少到达的半封闭野外,由于初步侦查未发现可疑人员活动,并且着火点附近恰有高压输电线通过,那段时间又有雷雨天气,众多线索都让人怀疑,“这似乎是一起意外事件”。

  但孙玉友和同事们还是进行了细致勘查,通过与报警者提供的照片、视频进行细致比对,在一片废墟中最终确定了现场三处起火点,并在起火点处提取到了不应该出现在木料堆中的轮胎燃烧后的钢丝圈残留物。这一重要发现直接确认了放火的事实,并最终帮助警方迅速锁定了嫌疑人。

  调查进行到这里,大家本以为现场勘验已经很完美,但孙玉友却进一步提出问题:原木很难被直接点燃,最近又经常下雨,这些堆放在露天的原木是如何被点燃,又是怎么形成这么大面积火灾的?仅靠轮胎就能实现吗?有没有其他嫌疑人或犯罪工具参与其中?

  围绕疑点,他们开展了大量侦查实验,用汽油、柴油做助燃剂引燃,但油没了,火就灭了,事实证明,这场火要烧起来没那么容易。最终大家发现,嫌疑人利用现场的干树皮和橡胶轮胎引火是关键,橡胶被易燃的干树皮引着融化后,持续滴落在原木表面,让原木得以持续燃烧,最终成灾。这些放火的作案细节最终与嫌疑人交代完全吻合。

  “即使这些细节对案件定性、嫌疑人落网没什么决定性影响,但作为一名技术专家,他不但追求把案件侦破,还一定要搞清火灾机理、作案过程,这对证据闭环、避免错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涉爆案件侦查技术处副处长樊武龙佩服得五体投地。

  对公安事业孜孜不倦

  在业界,孙玉友被誉为“神探”,而在同事们眼中,这一称呼背后是他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孜孜不倦。

  “涉爆涉火案件勘验综合性强,需要多专业的配合,只有对整个刑事科学技术相关专业都有了解,才能站在案件全局分析。”这些年,孙玉友的涉猎范围早已从化学延伸到了爆炸学、燃烧学、力学、电学,甚至最新的数值仿真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易燃易爆物质不断更新变化,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除了专业知识,他也注重经验的积累。孙玉友有个习惯,案件结案后,他会把现场资料重新梳理一遍,分析案件得失,尤其是现场勘验的不足,“不足就是下次要提高的地方。”有时他还会翻出前些年办过的案件重新审视,“认识是不断提高的,回头看,可能又有新的思考。”

  作为权威专家,孙玉友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刑事技术的进步。汲取过往经验,他和团队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现场勘验、检验鉴定的方法、规范,研制相关装备,让现场勘验效率更高、更安全。针对国际上新型的恐怖袭击手段,他带领大家从公共安全的角度研究防范措施。针对不同鉴定机构技术尺度把握不完全一致的爆炸物鉴定方法,他推动形成一整套国家标准体系,大大提高了鉴定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在法庭上的说服力。“他做的研究都是源于实践需要,为了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支撑我们更好地履行维护社会安定的职责。”樊武龙说。

  从警39年来,不是奔赴现场,就是泡在实验室,孙玉友从没休过一次完整的年假,不敢轻易许诺陪家人出游。但对于这份坚守,他异常坚定:“能够通过我的工作把复杂的案件搞清楚,为老百姓伸张正义,能够为刑事技术、为公安事业做一份贡献,对我来说充满成就感。只要党和国家有需要,我愿意继续发光发热!”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3日 11:4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徐瑶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