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的纪律有多严?因为一捆花布、一捆粉条和一些纸笔,一名多次立过战功的副连长被公开处决。这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案例。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涉越黄泛区,向大别山地区进发
8月末,野战军进入大别山区。这时,当地的反动政权体系还没有被摧垮,还在暗中威胁、控制群众,很多群众对刘邓大军能不能在大别山站住脚持怀疑态度。再加上部队连续作战,得不到及时给养,一度出现了纪律松懈甚至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这就使得一些群众不敢靠近和支援大军。
▲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要刘邓大军自己解决棉衣问题的电文手稿
为此,刘邓大军一面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向群众“说明我们决不再走”,一面严整纪律,以实际行动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9月上旬,邓小平和刘伯承在河南经扶县宋家畈小姜湾村主持召开整顿纪律的紧急干部大会。邓小平说:“部队纪律不好,这是我军政治危机的开始,而政治危机必然带来军事危机,后果不堪设想。要知道,群众并不是注定要跟我们走的。如果我们纪律不好,骚扰百姓,为什么他们不可以跟别人走呢?现在,群众还不了解我们,对我们能否站住脚还有怀疑,不敢接近我们。我们要多打胜仗,坚决执行群众纪律,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刘邓大军为筹集粮草、鞋和棉花开给大别山群众的收据
大会对所有进入大别山区的部队“约法三章”:以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掠夺财物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并要求所有干部、战士互相监督,严格执行,指示成立了执法小组,严厉惩处违反纪律者。令人痛心的是,“约法三章”提出后不久就出现了违纪事件。野战军总直属队路过黄冈县总路咀时,在街上发现警卫团一个副连长用刺刀挑着一捆花布和一捆粉条。经过调查,原来是当地百姓对我们的部队还不了解,一听要“过部队”都跑光了。这些花布、粉条、纸笔是他在一家无人的商铺中“拿”的。邓小平知道此事后,立即与其他首长商议,严格执行“约法三章”中的“掠夺财物者,枪毙”的规定,严惩这名副连长。这位副连长曾多次立过战功,还是一名劳动模范。执行纪律前,有不少人替他求情。有人说,他“拿”这些东西不是给自己用,花布是打算帮一位小战士补衣服,纸笔是打算给连里出板报……店铺老板说,早知道大军的纪律这么严,说什么我也不往山上跑了。如果家里有人,也不会发生这事啊!部队首长经过研究讨论,认为不告而取,没有付钱,无论他抢的东西用来做什么,无论他是不是立有战功,都改变不了抢劫民财的性质。军纪如山,如果令出不行,我们肯定在大别山站不住脚。严格执行纪律,可以避免更多的人重犯错误。最后,这名副连长在军民大会上被宣判死刑,立即执行。这件事引起了很大反响。全军干部战士都从中受到了教育,不仅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而且要求更加仔细,比如不准到老百姓的水塘里放水抓鱼,不准砍群众田里的甘蔗吃,不准用群众的柴草烤火做饭,不准进群众的内房住宿,不准上群众的厕所,等等,还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群众奔走相告,说真是老红军带领部队回来啦。
▲不打扰老乡,战士们在院子里就餐
经过整肃军纪,刘邓大军不仅秋毫无犯,战斗力也得到明显提高。大别山区重新出现了军民团结对敌的好局面,在国民党统治腹地创建了大块革命根据地,成为插在南京和武汉两大军事重镇间的一把尖刀,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牢固基础。
▲大别山群众为解放军缝制军鞋
刘邓大军警卫团副连长违纪被严肃处理,对于当时密切军民关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今天开展党的纪律教育特别是群众纪律教育具有深刻启示。群众纪律关乎党的形象和党群关系,关乎党能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须高度重视群众纪律教育,从点滴小事抓起,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做起,切实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党的群众纪律最根本的要求。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执纪是最好的教育,必须坚持违纪必究、执纪必严,通过严格执纪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铁规矩”。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