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邓建军:一颗匠心最动人

微信扫一扫 ×

  你问我答,把脉开方,每天,在工作室里,邓建军都会和同事们一起研讨技术难题。30多年,已经成为一种常态。1988年,中专毕业的邓建军进入黑牡丹集团前身——常州第二色织厂,成为一名电气维修工。当时,为开辟牛仔布市场,单位斥巨资引进一批先进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就落在了邓建军的头上。

  染浆联合机是牛仔布染色的关键设备,生产中经常需要更换经轴。每换一次因为停车就会产生300多米染色不均的废纱,一个月就会造成100多万元的损失。

  当时牛仔布刚起步,产能还比较小,所更换经轴的弊端并不是太明显。然而,随着未来产能的大幅增加,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损失会越来越大。邓建军大胆设想,能不能把染浆联合机改造成连续生产不停车的“永动机”呢?说干就干,20多岁的邓建军,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一头扎进了车间。

  经过无数次测试,邓建军创造性地提出,在原有设备中加入存纱架。试验、失败,改进、再失败。功夫不负有心人,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思路一变天地宽。初出茅庐的邓建军,凭借别出心裁的创新破解了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随后,邓建军和工友们对染浆联合机进行了4次升级改造,每个月可为企业节约100多万元,在整个行业内引起轰动。创新的种子一旦萌发就一发不可收。下一个目标,邓建军向进口“洋设备”发起了挑战。1997年,公司引进的德国纺纱设备的变频器烧坏了,整个生产线被迫停工。而当时,一台变频器售价高达9万元。

  时间不等人,邓建军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就是不吃不睡,也要解决这个难题。设备供应方不提供电路板的图纸,邓建军就动手自己“解剖”。

  经过多次计算和模拟调试,邓建军提出用国产变频器替代,可是,这能行吗?在众人质疑的眼神中,邓建军顶住压力,连续奋战了四十多个小时,机器奇迹般地运转了起来。

  邓建军就像一颗螺丝钉,着了迷一般钉在了车间大大小小的设备上。就是靠着这股子执拗劲儿,邓建军先后进行了500多项技改,攻克重大技术难题50多个,设备关键部件基本实现国产化替代,许多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

  竖起一杆旗,引领一批人,如今,邓建军工作室已经成立16年。从邓建军劳模创新工作室,再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科技创新的种子,已经深深扎根在邓建军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心中。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30日 19:05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