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大兴区委组织部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多渠道精挑优选、多方式锻炼培育、多岗位选任使用等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拓宽渠道,在来源储备上下实功。区委组织部坚持多渠道优选好苗子,充盈村级后备干部蓄水池,确保村级后备干部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挖潜发展一批。探索推行“村企党组织双培养双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将由村党支部、镇党委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委托企业党组织代管、代训,对条件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经提前沟通后,由一方党支部确定为发展对象,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各镇党委共与8000余名农村外出青年建立日常联系,发展农村年轻党员447名。公开招录一批。以本乡本土优秀大学生为重点,采取“区招、镇管、村用”的方式,在2018年至2019年分两批招聘464名农村工作助理员,成为村级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积极回引一批。通过个人自荐、党员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等方式全方位发力、多渠道发掘、多层次发现,积极向村级党组织推荐有“三农”工作情怀、有培养发展潜力、有农村工作经验的村级致富能手、回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等优秀青年,及时发现储备一批本土后备干部,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注重培养,在教育提能上谋实策。坚持集中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立体化培育体系,帮助后备干部克服本领恐慌,不断提升农村工作水平。创新科班培养。区委组织部、区委农工委、区委党校先后联合举办3期村级后备干部专题培训班,通过集中理论学习、机关轮岗感悟、基地拜师学艺、回村实践锻炼“四段式”科班培养,帮助后备干部增强综合能力素质。同时,各镇党委依托“基层党员进党校”轮训工程,每年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1次全覆盖培训。坚持定向培养。着眼于下一次村(社区)“两委”换届,区委组织部创新实施“新国门·青苗”培养计划,从2500余名现任村“两委”干部中遴选100名35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正职后备力量进行系统培养。通过定期培训强素质、定人帮带强能力、定岗锻炼强经验、定向支持强保障、定时跟进强管理、定绩使用强活力等务实举措,不断提升后备干部抓党建、促发展、优服务的能力。实行导师帮带。在全区择优选聘10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建立“名书记工作室”。在村级后备干部带教培养上,积极发挥10个“名书记工作室” 示范作用,由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后备干部成长导师,坚持把帮带现场设在田间地头,在农村工作一线指导帮带对象蹲苗历练,帮助其尽快成长为行家里手。
精准研判,在管用结合上出实招。坚持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推动村级后备干部从“备起来”到“用起来”,不断激发农村干部队伍活力。坚持跟踪考察。区委组织部每年开展走访调研,了解后备干部成长使用情况,会同镇党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建立后备干部个人成长档案,采取“一人一档”、动态更新等方式,为后备干部提拔使用提供决策依据。坚持优进劣退。畅通退出通道,果断淘汰基本素质不过关的干部,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2024年,区委组织部开展“新国门·青苗”培养评估补录工作,清退不适宜作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备的人员,同步优化调整年轻干部,切实把有培养潜力的农村优秀人才选出来进行系统培养。坚持人尽其才。坚持人岗匹配、备用结合,杜绝备而不用,在村党支部书记空缺时,优先选配日常表现优秀、工作业绩突出的培养对象。通过异村任职、异村培养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秀村级后备干部的统筹使用,保证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成熟一批上岗一批。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