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推行“组织联建、人才联动、治理联抓、产业联盟”工作机制,紧扣组织、人才、治理、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契合发展实际、资源有效整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组织联建凝聚合力,促资源共享。坚持党建引领,以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为牵引,把牢乡村振兴“定盘星”。一是村村联建。按照“地域相邻、资源相似、产业相近”原则,推行联村党组织建设,在全县6个乡镇(街道)打造10个联村党组织示范点。桥镇乡将8个村划分为2大片区,推动片区各村“组团作战”,实现区域统筹、连片推进、抱团发展。二是城乡联建。坚持打破城乡、地域壁垒,组织全县168个县级部门单位与62个村结对共建,实行“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工作机制,全面构建组织联建、班子共建、活动联谊、产业联抓、民生联管的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三是村社联建。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和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一肩挑”、村“两委”班子成员和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促进合作社与村党组织通力配合、联动推进。
人才联动蓄势赋能,促活力提升。强化人才支撑,注重培育培养,育强乡村振兴“生力军”。一是建强带头人队伍。实施“沃土培育”工程,制定《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方案》,培育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与延安开放大学合作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学历提升班,每年选派一批村党组织书记、致富带头人到发达地区学习培训,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二是回引优秀人才。开展“能人回乡”活动,建立完善村党组织、党员干部与在外创业人员长效联络机制,推行农村人才“回引”机制,通过政策鼓励、乡情感召等措施,“引回”一批思路活、资源广的外出务工致富能人,共同助力发展。三是培育乡土人才。实施“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计划,组建8个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建立乡土人才服务站,选派专家人才与重点产业基地、乡村振兴示范点“结对联姻”、跟踪服务。
治理联抓化解矛盾,促乡风文明。创新治理路径,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谱好乡村振兴“和谐曲”。一是完善治理平台。健全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治理载体,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加强“一约四会”建设,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作用,落实“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在各村建立基层治理“一中心一室”,基层议事协商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整合乡镇(街道)干部、人民调解员等资源力量,打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预防等条块连接,推行矛盾纠纷“两不出一不交”“六三”工作法,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探索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关口前移、闭环运行、责任清晰、保障有力的“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新模式。三是打造治理联盟。组建调解联盟,吸纳村(社区)、乡镇(街道)、行业部门、调解专家等为成员,采取“扁平化”“贯通式”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产业联盟攥指成拳,促融合发展。突出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找准乡村振兴“金钥匙”。一是抱团发展。坚持产业布局“一盘棋”、经济发展“齐步走”思路,以联建区域党组织为主体,联结发展和党建资源,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合力打造乡村产业集群,先后形成一批特色农产品种植集群、数条农旅融合经济带和多个红色引领示范区,实现新老产业有序交替、新旧动能有序转换。二是注重融合。坚持多点发力、多产业融合发展,抓住甘泉大峡谷发展机遇,按照“创新模式、挖掘潜力、产业支撑、旅游带动”的思路,通过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多类型、多渠道、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三是整合资源。实施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推行村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围绕推动各类项目资金向一线汇聚,实现项目整合利用最大化,推动村集体经济增量提质。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