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2024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瞄准百姓身边事、急难愁盼事发力改革,推出一系列有温度、见实效的民生举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幸福食堂吃一顿热乎饭,在活动中心里吹拉弹唱……隆冬时节,湖北咸宁潘家湾镇四邑村的养老驿站里暖意融融。
随着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在全国深入实施,像四邑村这样的村庄,提供的养老服务也是越来越贴心。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四邑村的养老服务驿站,看饭菜品种,问便民服务措施,要求当地抓住“一老一小”这个重点,更加精准有效地为群众排忧解难。总书记还来到村民家中,仔细询问生产、就业、家庭收入、养老医疗等情况,希望大家继续奋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一线体察民情,在田间地头看乡村特色产业,在海边渔村问海产品交易情况,到城中村考察老旧小区改造,来到寄宿制中学了解孩子们的食宿条件……老百姓的收入怎么样?看病难不难?老年食堂的饭菜好不好吃?百姓身边小事,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大事。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4年以来,中央财政的七成以上仍用于民生领域。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增长10.6%,补齐区域短板。
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的同时,一系列事关民生福祉的改革举措密集落地。
让孩子们享有更优质均衡的教育。2024年,国家教育支出增加4%,主要用于改善薄弱地区的办学条件,让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有序流动。不久前,在四川北川县,科研人员把无人机、机器人等展品带进了校园,孩子们争相体验。
“一老一小”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2024年,国家积极落实发展银发经济的26条举措,优化助老、照护等基础服务的同时,创新拓展一批高质量适老化产品,不断增强老年人福祉。
聚焦年轻父母的育儿难题,国家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目前,全国已建成10万多个面向0到3岁婴幼儿的托育机构,能够提供超480万个托位。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全国推开,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寻医问诊。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围,91种新增药品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切实减轻百姓负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新时代以来首个促就业的指导性文件,财政、货币、产业、价格等政策协同发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在贵州桐梓县,随着就业帮扶车间设备更新、针对性技能培训开展,工人们的收入稳步提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当前,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密集推出,更多的百姓期待正在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深入实施,外来务工人员和随迁家属能更便捷地落户城镇,享受更多均等化服务。
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在全国推行,成为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人员也有了职业伤害保障。
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在56个城市试点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引入早餐店、修修补补等“小而美”的商业业态,让我们的城市更宜居。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改革为发力点和突破口,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果将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