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温了《雷锋日记》,到镇养老院为老人们送去营养品和衣物,我觉得很有意义,这也是我们党员应该做的。”近日,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一都镇举办农村党员“入党月”集中培训,参训党员陈碧南对培训中的主题党日活动深有感触。
近些年来,泉州市针对农村、城市社区、新兴领域党员工学矛盾突出、集中教育难等问题,探索建立党员“入党月”集中培训机制,坚持每月组织该月份入党的党员参加集中培训,加大参训调度、优选培训内容、强化资源供给,推动广大党员牢记入党初心、增强能力本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功立业。
全面起底 分批覆盖
推动应训尽训
“我们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依托‘党员e家’信息平台核对街道1005名社区、非公企业党员的入党时间和参训情况等信息。每月初,基层党委汇总上报名单,重点安排当月入党、年度学时未达标的党员参训。”在泉州市鲤城区金龙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朱文波正在筹备新一期党员“入党月”集中培训。
根据党员入党月份、居住区域、行业分布等情况,泉州市采取“市级示范培训、县级普遍培训、基层党委兜底培训”形式,合理制定培训计划,分类办足培训班次,实现党员集中培训“有班可选、就近就便”。针对部分乡镇(街道)党(工)委应训党员数量少、集中培训难等问题,探索跨镇联训机制,由县级党委组织部门统筹调度,整合若干个基层党委实行片区化培训,片区组成单位轮流承办,着力消除党员培训覆盖盲区。2024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党员“入党月”集中培训1497期,培训党员7.3万余人次。
为保障党员大规模集中轮训阵地、师资需要,泉州市全面推行乡镇(街道)党校标准化建设,打造41个市级基层党建工作实训点,高质量建成832个村(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推动培训阵地前移。统筹吸纳2100多名党校教师、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高校专家学者、各领域先模人物等,持续扩充开放式党员培训师资库。
优选内容 定制套餐
力求学有所得
如何把党员“想要学的”和“应该会的”结合起来,让培训更加生动鲜活、入脑入心?泉州市根据基层党员反馈不断调整优化,逐步形成“专题党课+红色阵地+远程教育”的党员“入党月”集中培训课程套餐。
3月上旬,位于泉州市晋江经验馆二楼的“泉州足迹课堂”,迎来100多个团组、3000余人次的预约参观,党员干部驻足聆听,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思想伟力。据了解,泉州市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章作为“入党月”培训必学必讲内容,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比重占培训总课时的70%以上。深入挖掘“晋江经验”理论和实践“富矿”,开发30多门特色课程,引导党员学深学透党的创新理论,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为引导参训党员牢记初心使命,泉州市用好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提升建设近百个红色历史文化遗存点,开发10条红色教学线路,组织党员就近就便参观红色史迹。将重温入党誓词作为“入党月”现场教学的必备环节,结合实际安排党员过“政治生日”、分享入党故事和心路历程。
为补齐基层培训课程资源不多、质量不高的短板,泉州市升级改造全市2600多个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开设“远教固定学习日”专栏,每月推送2—3部理论宣讲片、典型事迹片等,组织摄制《闪亮的名字》《夺冠之路》等50多部本地优秀视频课件,供基层党组织按照培训需求进行“一站式”点播。目前,全市通过“入党月”培训累计点播、下载视频课件1.1万次。
以用为本 实战实训
引导以学促干
“西溪村现在有多少户村民从事麦芽糖制作?”近日,在安溪县长卿镇,农村(社区)党员“入党月”培训班学员走进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西溪村,详细了解村党组织抓住麦芽糖传统制作技艺列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契机,以“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甜蜜西溪”的具体做法。
把党员创业致富示范基地纳入“入党月”培训阵地,引导学员在实地观摩中探寻乡村振兴的多元发展模式,这是泉州市推动广大党员在学中干、干中学,把培训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的一项具体举措。鼓励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能说会做的党员“田秀才”“土专家”担任“农民讲师”,开展互动式教学,帮助农村党员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立足农村、城市社区、新兴领域党员工作生活实际,拓展运用实地观摩、典型示范、研讨交流等方式,泉州市把基层治理作为“入党月”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现场案例教学,邀请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网格员现身说法,讲解矛盾调处、应急处突、移风易俗等工作实践经验,引导党员积极参与基层治理。2024年以来,全市1.6万余名党员主动担任楼栋长、街巷长、网格员,包楼栋、包街巷、包网格,做好邻里联络、志愿服务等工作,解决社区治理问题3.1万个。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