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依托两弹城锻造先锋力量

共产党员网 打印 纠错
微信扫一扫 ×
收听本文 00:00/00:00

  1965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内迁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在此相继完成原子弹、氢弹的设计方案,梓潼县因此被称为“两弹城”。近些年来,梓潼县聚焦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构建“资源支撑—精准施训—实践转化”的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在教育的内容、方式、载体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全力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整合资源 建强阵地

  “过去我们党员开展活动,场地有限,形式也单一,现在有了这么多丰富的教育阵地,学习和活动都更有意义了。”宏仁镇新华村党支部书记田孝永说。

  为深挖梓潼红色富矿,该县依托中国两弹城打造“两弹一星”红色教育基地,建设50个现场教学点,开发6条精品专题线路,通过开展“英雄足迹励志行”等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在实地教学中深刻感悟“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梓潼县发挥县委党校主阵地作用,加强与基层党校、乡镇党员教育培训点的联动,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党员教育培训网络。县委党校每年举办各类主体班次,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新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示范党员等进行重点培训;基层党校和乡镇党员教育培训点承担起党员全覆盖兜底培训职责,将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辖区内流动党员、村级后备力量纳入培训范围,形成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完整闭环。

  同时,加强线上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绵阳科技城党员干部教育服务双向智慧系统,探索“远教+N”模式,因地制宜开设农民夜校、微党校,推行集中教学、分片分组教学、在线选学,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党员群众的学习需要。

  聚焦需求 分类施训

  在文兴镇盘龙河千亩稻田,县农业农村局党员徐兴全蹲在育秧大棚里示范摆盘:“软盘育秧要做到‘三平一匀’,盘底与秧床贴紧才能出好苗。”他与20名农村党员学员一起,将育秧盘在苗床上整齐排列。根据春耕生产需求,梓潼县将田间课堂设在育秧基地,组织农技专家现场演示机械化播种、智能温控等技术。

  为提高党员培训教育精准度,梓潼县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培训方案,实现党员教育的精准“滴灌”。

  对农村党员,实行“田间课堂+电商实训”双轮驱动,建立党员示范田推广“三新”技术,开设现代农业技术、农村电商等课程,培育了56名直播带货达人,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额增长32%;对城市社区党员,以“网格治理+红色物业”为抓手,打造“红色议事厅”提升治理能力,推行“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积分制,累计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5万余小时;对机关党员,实施“政策解读+效能提升”双轨计划,开设“先锋讲堂”强化业务能力,建立重大项目攻坚一线锻炼机制,推动为民办事服务效率持续提升;对事业单位党员,通过“名师工作室+师徒结对”模式,培育教学科研骨干110人;对企业党员,开展“生产经营+红色领航”活动,建立“红色人才库”培育技术骨干,推动45个党建与生产融合项目落地;新兴领域开展“暖‘新’聚心+‘新’心向党”活动,在城市商业街区建立“户外劳动者之家”“暖新驿站”,选树“红骑手”先进典型,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17场次,培训党员1.2万人次。

  丰富载体 提升实效

  走进石牛镇柳林村新落成的福兴民宿,游客们正围坐在雕花廊檐下品尝当地特色擂茶。“这些青瓦坡屋顶的川北民居,是我们村党员带头改造的闲置老宅。”村党支部书记张永顺向游客们详细介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去年参加杭州民宿产业培训后,他带领党员将村里传统老旧农房改造成特色民宿,还组织村民学习线上线下运营、服务礼仪等技能。

  梓潼县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教育载体,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理论+实践”“课堂+现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除传统课堂讲授外,增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观摩等环节,让党员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在教育载体上,大力开发党员教育红色教材,打造30门特色核心课程、80门精品课程。精心编排《国魂》《英雄丰碑》《烈火中永生》等情景剧,将党性教育与文化艺术有机融合,让党员在艺术享受中接受教育。同时,从党政机关、基层党组织中选育43名优秀党员组建师资团队,为基层党员讲授主题党课、传授实用技术。

  此外,梓潼县创新“教学+实践+转化”闭环模式,积极开展城乡党建联建活动,从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国企选派48个党组织与农村进行联建,深入农村开展关爱“一老一小”、人居环境整治、协助春耕备耕等各类服务。党建联建活动开展以来,各联建小组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矛盾调解、人居环境整治等服务,惠及群众3万余名。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8日 16:24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辑:徐瑶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