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1 1 1

桑南才:大峡谷里的“托厄哈扒”

微信扫一扫 ×

  绿色的制服,白色的头盔,一辆摩托车外加一个塞得满满当当的邮包,这是桑南才留给乡亲们的固定印象。云南省泸水市称杆乡是怒江州邮路最长的地方,13个行政村散布在群山峡谷中。从高空俯瞰这条邮路,一面是刀砍斧凿的绝壁,一面是波涛汹涌的怒江,桑南才熟悉路上每一处绝美与危险并存的风景。

  1988年,桑南才成为称杆乡邮政所的一名邮递员。在此之前,所里的邮递员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批,可干得最长的也没超过一个月。桑南才说,那时邮递员每天要走30到60公里。山是一山接一山,一会爬到山顶,一会又爬到山谷。

  称杆乡位于怒江大峡谷腹地,这里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人口居住非常分散,常常走上一天也碰不到一个人。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邮递员是山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纽带,一封书信、一个包裹,都承载着无限的思念与寄托。

  那时候,称杆乡很多村还不通公路,邮递员只能靠双脚步行派送。13个村子,全程走下来要300多公里,往返一趟需要五六天时间。邮路上,渴了饮山泉,饿了啃干粮,夜里就借住在村委会。

  1998年的一天,桑南才正走在山路上,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暴涨的河水冲垮了木桥,原路返回,泥石流又堵住了来路,桑南才被卡在了中间。

  听说山里发生泥石流,妻子密晓琴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在村干部带领下,他们沿路四处搜寻桑南才。最后,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他。

  那次死里逃生,让密晓琴后怕不已,她几次劝桑南才换个安稳的工作。可每次,桑南才都笑着说不碍事。

  换个工作也许不难,可山里孩子的通知书总要有人送;老人们的家信,总得有人读;乡亲们缺盐巴少生活用品,也得有人帮他们背进背出……

  这些年,随着脱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怒江两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桑南才感受最深的,是脚下的邮路从“鸟路鼠道”变成了“天堑通途”。原本一周的路程,现在骑摩托车只要一天。而他的邮包,也从报纸杂志变成了快递包裹,数量也从最初的一个月两三百件,增加到五千多件。

  工作37年,桑南才骑坏了6辆摩托车,磨破了160多个邮包,穿烂了560多双胶鞋,他经手的150多万份邮件,从未出过差错。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9日 11:33      来源:共产党员网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