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看看,走走
在视察深圳过程中,可以看得出,邓小平说的话很少,主动发表意见也很少,主要是看,是提问,是感受,是理解。听完汇报后,他说:“这个地方正在发展中,你们讲的问题我都装在脑袋里,我暂不发表意见,因为问题太复杂了,对有些问题要研究研究。”
从小平视察深圳的过程中,可以归纳出这么几点:
他被深圳建设的热情深深感染。比如:1月24日下午4时40分,邓小平一行人登上罗湖商业区22层高的国际商业大厦的天台,俯瞰建设中的罗湖新城区。60多幢18层以上的高楼大部分正在建设中,到处是吊机伸出的长长巨臂,一片繁忙的工地。此时,已近黄昏,寒风袭人,80岁高龄的邓小平毫不在意。随行人员曾几次要为他披上大衣,都被他拒绝了。眼前火热的建设情景,感染着邓小平,他的心里该有多热!看完后,邓小平说:“我都看清楚了。”他后来在北京就说:“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
他对深圳速度留下深刻印象。比如:1月24日,一行人参观深圳市容。途中,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的梁湘告诉邓小平,现在深圳三五天可以盖一层楼房。小平问:“都是国内的工程技术人员吗?”梁湘答:“基本上都是,还有江苏来的。”
小平在随后到上海谈话时指出:我们的建筑施工速度慢得很,像蜗牛爬。深圳蛇口因为采取责任制,建筑速度快,几天一层楼。建筑队伍还是那些人,只是办法改了一下。我们的一些制度要改,吃大锅饭不行。
他的心和年轻人在一起,特别关心和关注年轻人干事业。比如:他在听取蛇口汇报时,当工业区董事长、总指挥袁庚把由群众选举产生、当时36岁的工业区党委副书记乔胜利介绍给小平时,邓小平高兴地把乔胜利拉到身旁坐下,问他什么学校毕业,掌握什么专业知识。小平说:“要鼓励年轻人挑起重担,多干工作。”1月29日,他在珠海特区视察时也鼓励说:“年轻人管理工厂好!年轻人办事好!”他在上海谈到上海的人才情况时也说:现代化和干部年轻化相关,没有年轻人不行。
他特别关心人才培养的问题。当听到经济特区缺乏专业人才时,小平指出:“深圳要办一所大学。这个大学要由华侨和外国实业家来办,完全用西方大学的方式来培养人才。教员请外国学者来当,请外籍华人来当校长。”
深圳题词是这样产生的
1984年1月29日,在珠海视察期间,邓小平兴致勃勃地挥笔题下令珠海人民永远难忘的7个大字:“珠海经济特区好。”邓小平在珠海为珠海经济特区题词的消息很快传到深圳,深圳人感到一种失落,深圳领导人心理上承受着一种压力:深圳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中的头号特区,特区的许多大胆尝试是由深圳开始的。当时对特区的种种非议以及争论的焦点也多集中于深圳。小平给珠海特区题词,而没有给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呢?可是从一路视察的情况来看,小平对深圳的发展是满意的,心情是高兴的,只是没有明确说出来而已。
29日,小平刚给珠海特区题完词,深圳市就决定委派接待处处长张荣去完成一个重大任务:请小平同志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30日一大早,张荣就赶到了广州。他通过有关方面将深圳人的请求向邓小平汇报了。
小平说,回北京再题吧。第二天是阴历的腊月二十九,深圳人还在焦急地盼望着。2月1日,已是大年三十,人人都准备过年了。邓小平的女儿邓楠看到迟迟不肯回去过年的张荣,想了想说:“那就这样吧,将他一军,我们把纸、笔都准备好了,他一回来,我就同他说。”
小平散步回来,看见桌上摆着纸、笔,连墨都研好了,便问:“啥子事?”邓楠把张荣介绍给他:“这是深圳来的张荣同志。”邓小平笑笑说:“认识,认识。还没回去过年?”邓楠说:“你没给题词,人家哪有心思过年!?”邓小平听后笑了笑说:“这么严重,还要等着过年?”于是,在沙发上坐下来,问道:“你们说,写什么好呢?”张荣赶忙递上几个准备好的字条,有“深圳特区好”、“总结成绩和经验,把深圳经济特区办得更好”等。
邓小平拿起字条念了一下,随手搁到一边,然后拿起笔,在砚中蘸上墨,几无思索就俯下身去,在纸上一字一字地题写: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邓小平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六日”
值得说明的是,细心的邓小平在落款时,没有落在广州下笔的时间,而是把时间稍稍提前了一点,落的是他离开深圳的日子。
1984年春节,凌晨。当欢乐的第一声爆竹呼啸着在深圳的夜空中炸响时,全城立刻沉浸在一片喜庆和欢乐之中。许多人见面的第一句话,竟不是“拜年”、“恭喜”,而是兴奋地说:“题了,他题了!”小平的这份厚礼,使深圳人的春节过得何等快乐,何等踏实!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