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上的72小时
中央电视台军事部记者 倪宁
前不久,我在辽宁舰上采访报道了歼—15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起降训练。1月22日是我上舰第一天,第一次见到罗阳。
14点30分,我乘军用直升机飞抵辽宁舰,刚放下行李,就扛起摄像机采访。在狭窄的通道里,与一位身材高大的同志迎面相遇。他扶了扶眼镜,主动侧身让行,微笑着说:“以前试飞都不公开,这次看来要报道哇!”我于是问道:“师傅,您是哪个部门的?”他说:“我是航空部门的,搞飞机的。这次试验举国关注,压力大啊,可得一把成功!”旁边一位师傅说:“他是沈飞的罗总,歼—15就是他的孩子。”罗阳摆摆手说:“不说了,看明天。”
我当了十几年军事记者,对罗阳这位东北军工重镇老总早有耳闻。这次相遇,他的谦逊、沉静给我留下很深印象。
他比我早上舰四天,罗阳手里总是拿着个小本儿,里面记满了只有他自己看得懂的数据和符号,像宝贝一样,开会时带着,吃饭时揣在兜儿里。
第二天,23日,歼—15正式着舰飞行。
6点,罗阳起床了,没等洗漱,就爬上甲板看天气。风小了,雪也停了,天边露出了霞光,他很兴奋,说:“是个好天气,能飞!”
8点30分,罗阳登上舰岛,在这里迎接歼—15的到来。
9点03分,一架歼—15飞临辽宁舰上空。大家指着天际时隐时现的黄色斑点,兴奋地小声议论着。罗阳仰起头不眨眼地紧盯着,不时拉长袖口擦拭着眼镜片。
500米,300米,200米,歼—15越来越近了,发动机的轰鸣震天撼地,巨大的战机高速扑向甲板,尾钩牢牢钩住拦阻索,稳稳停了下来。人群顿时欢呼起来,互相击掌、拥抱。一向沉稳的罗阳,也像个孩子一样跳了起来!
50分钟后,第二架歼—15成功着舰,人们的情感重新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了一遍。
17点,罗阳参加航空口的例会。他手里拿着厚厚一摞数据表,认真审看,关键数据在小本上记下来。机械系统,正常!电传系统,正常!液压系统,正常!他高兴地说:“我们的孩子,没丢脸,真争气!”
21点,罗阳参加指挥部会议。各种会议一个接着一个,直到深夜。
23点50分,我找到罗阳住的舱室。这是个双人间,上下铺,他在床上和衣而卧。桌子上的资料摊开着,那个小本子倒放在上面,封底上有他写的一行字:航空报国从来不是荣誉,而是责任。
第三天,24日,继续进行歼—15着舰试验。3个架次又是把把成功!
12点03分,最后一个架次成功着舰,稳稳停在甲板上。人们拥上甲板,争着与飞行员握手、拥抱。
20点,匆匆吃罢晚饭的罗阳,抓起小本子,又去转舱室了。他庆祝成功的方式,居然是拜师、讨教。
他敲开试飞部门负责人的房门,开门见山地问:“飞行员有什么感受?体征数据有哪些变化?”
对方认真回答,他认真地记。
第四天,25日,辽宁舰返回港口。
6点,罗阳没有像往常一样按时起床。同事问他:“罗总,你怎么了?”他轻声说:“不太舒服,胸口闷得慌。没事,躺一会儿就好了。”
8点30分,辽宁舰拉响几声短促的汽笛,航母要靠岸了,许多人跑上甲板。码头上锣鼓声、鞭炮声清晰可闻。
9点,辽宁舰停靠码头,人们开始离舰。罗阳拖着行李箱走出舱房。小战士想帮他提行李箱,他说:“谢谢,我自己来。”他走到舷梯口,迈上两级台阶,吃力地停了下来,回头请小战士帮他提行李箱,让小战士搀扶着上了甲板。
9点30分,罗阳一进到宾馆房间,就倒在床上,沈飞的同志们问:“罗总你怎么了?”他勉强回答:“胸口难受。”大家立即将他送往医院。9点40分,车离医院100米时,他昏迷过去。医生拼命抢救了3个多小时,12点48分,他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他应该出现在庆功宴上,和大家一起开怀畅饮,但庆功宴上没有他的身影……
怀念罗阳
罗阳同志的妻子 王希利
罗阳是个很低调的人,他总是说,活是大家干的,荣誉应该是大家的。他把荣誉和奖励总是尽量让给别人。获得这么多的荣誉,是他从没想过的事情。
罗阳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中国的航空事业,却把永远的遗憾和怀念留给大家,留给我。“心痛”这个词,以前我明白它的意思,也会用,但是今天,我才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心痛。
在单位,罗阳是领导,在家里,罗阳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他很牵挂这个家。
7年前,罗阳的父亲去世了,78岁的妈妈一个人住。罗阳只要不出差,哪怕再忙再累,下班后都去看妈妈。进屋后,罗阳经常是疲惫地躺在妈妈的床上,拉着妈妈的手,跟妈妈说说话,每次也就十几分钟。看着一脸倦意的儿子,妈妈心疼。每次罗阳走的时候,妈妈就站在窗口望着楼下的儿子。罗阳就在楼下,抬起头,一只手扶着车门,挥着另一只手跟妈妈告别。这个经典动作,邻居都知道。老人们聚在一块常说“罗家有个孝顺儿子”。
罗阳对家人的牵挂有他自己的表达方式。有一次他去国外考察,觉得酒店的枕头很舒服,他想起我颈椎不好,就到超市去看看有没有这样的枕头。他不知道买哪个高度的合适,索性高、中、低3个高度各买了一个,一路背回来。
女儿考上外地大学,入学时,罗阳和我没去送她,上学一年了,我们也没去看过她。有时罗阳出差、办事的地方离孩子学校也不算远,我跟他说,去看看女儿吧。罗阳何尝不想看看心爱的女儿,可他没时间去。他太忙了,女儿不怪他。
以往,罗阳的衬衫一直自己洗,每次洗还会拿个刷子仔仔细细地刷净衣领。可这半年,罗阳换下的衬衫有时就放在柜子上,没有去洗。他觉得我也忙,不肯麻烦我。这回我知道了,好几个重要任务在等着他,他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心情了。
对中国的航空事业,罗阳倾注了满腔心血,对和他一起工作的团队、员工,他充满感情。每完成一次攻坚,每成功一次首飞,罗阳回家跟我说的第一句话都是“沈飞的员工真是太了不起了!”罗阳在沈飞工作10年,从来没休过周末。尤其近几年他更忙了,我说“这么辛苦怎么行呢?”他总是说:“你没上工厂去看,一线工人比我还辛苦。”他对员工充满敬意,也充满感激。
罗阳心里装的、脑子里想的,总是工作、飞机。我记得有一天早上,他早早就醒了,躺在床上看着天棚,我说你在想什么?他就问我,你怎么理解“恪尽职守”?然后他说,“恪尽职守”就是每一个人都要守住自己的岗位,守住自己的责任。我哪里想到,他最后是用生命守住了他的岗位、他的责任!
罗阳是军人的后代。高考时,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选择很多名校,他选择了航空专业,一定要报北航。毕业后30年他设计飞机、制造飞机,固守着自己的理想,绽放了生命之花。
12月9日,我在清理罗阳的遗物时,发现了罗阳对自己提的要求,我念给大家听:
要多为他人着想;
要善于观察他人的长处;
要善于听取他人的观点;
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不以批评的口气和他人说话;
不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不显示自己,不争名利;
不在背后说他人的短处;
不参加不必要的争论;
争论问题时不进行人身攻击,揭人短;
不可有虚荣心、嫉妒心和报复心;
要守信用;
不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
尽可能地少发牢骚,更不要讽刺挖苦他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这就是真实的罗阳。
共产党员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4993号-1